零撲殺政策上路滿六週年之際,勿讓「重啟撲殺」大開動保倒車

文:蕭安汝(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常務理事)

今(2023)年2月6日零撲殺政策上路滿六週年,卻因未能快速而有效控流浪動物數量而遭受質疑,致使野生動物與遊蕩犬衝突日益激烈,甚至出現是否「重啟撲殺」的討論,雖然有關當局目前在「源頭管理」上很多方面仍力有未逮,但撲殺流浪動物並非保育野生動物的唯一選項,除了人為因素才是致使野生動物瀕危的主要殺手、「TNVR」(Trap誘捕、Neuter絕育、Vaccination疫苗施打、Return回置)已初步抑制流浪動物成長速度、公立動物收容所轉型改善工程積極推動外,「零撲殺」政策也促使有關當局以治本的「源頭管理」思維來控制流浪動物數量。

目前德國、奧地利、瑞士、義大利等許多歐洲國家已實施零撲殺政策、美國亦將此視為2025施政目標,或許在台灣邁向沒有流浪動物國家的過程中不免出現陣痛期,但請思考當前可行的改善野生動物保育措施,而非直接採取「撲殺」流浪動物的最後手段,莫讓好不容易搭上的動保列車反其道而行!

寵物與流浪動物 只因「運氣」之隔劃分為兩個世界

說起我與貓咪串起的緣份,向來都是命運的安排:我的第一隻貓咪是研究所時期在郵局門口的紙箱中發現的;第二隻貓咪是相隔9年後在自家門口以食物拐騙得逞的;第三隻貓咪是寵物店鄰居贈送的退役配種貓;第四隻貓咪是在繳交博班申請資料的路上偶遇的;第五隻貓咪是幫善心婆婆誘捕回來而收編的;第六隻貓咪則是第五隻貓咪的腹中胎兒,因此總歸來說,我的毛孩在尚未遇到我之前不是流浪貓,就是極有可能輪為流浪貓。

每當看著他們舒適地躺在床上、靠在窗邊,或放鬆伸伸懶腰、或盡情踏踏毛毯,悠然愜意的模樣,不得不讓人為他們的健康和快樂感到幸福與滿足,我很慶幸他們不用忍受饑寒交迫、不必面臨三餐不繼,是可以放心在家中耍賴胡鬧的天真小貓!我很難想像、也不忍想像流浪貓真實的處境,他們之所以淪為流浪動物,不是因為體型不美、顏值不佳,他們缺乏的只是「運氣」,然而,這樣的「運氣」卻可以讓他們身處天堂或墜入地獄!

重啟撲殺聲浪崛起 嚴重打擊為動保奮戰之士

如果說流浪動物被好人收養是在天堂端,被迫流浪在外是在地獄端,那麼我們可能沒經歷過或已經遺忘台灣曾經實施的「撲殺」流浪動物政策,它直接把本由上天決定命運的希望也剝奪了。據統計,自1999年至2016年底公立動物收容所實施撲殺的18年期間,已造成124萬4177隻流浪動物死亡,當時,淪為流浪動物最慘的不是基本需求難以獲得滿足,更讓他們聞之色變的,是捕狗捕貓大隊設置的誘捕網、誘捕籠,因為,一旦被捕獲進入收容所,等待他們的不是遲來的幸福,而是12天的生命倒數!

當「尊重生命、愛護動物」成為普世價值,撲殺流浪動物已漸漸成為殘酷與不文明、備受爭議的手段。在2013年動督盟開始倡議「零撲殺」、紀錄片《十二夜》真實呈現收容所裡流浪動物「血淚過程」的推波助瀾下,2017年2月6日全國公立動物收容所終於全面停止人道撲殺,終結了流浪動物絕望倒數的12個夜晚,讓我國成為全球極少數立法及率先實施零撲殺的國家!儘管當前台灣流浪動物問題仍未獲全面解決,但我們確實正往正確的道路邁進,我們正積極上下一心地為提升流浪動物福祉而奮戰!然而,就在零撲殺政策上路屆滿6週年之際,「恢復流浪動物安樂死」竟成為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的提案並獲得5000人以上附議,如何叫人不感到揪心與備受打擊!

撲殺流浪動物並非保育野生動物的唯一選項

此次拋出「恢復流浪動物安樂死」議題的提議者並非痛恨流浪動物的無良民眾,而是野保團體有感於近年石虎、穿山甲等瀕危動物遭受遊蕩犬貓攻擊而傷亡的事件增加,為維持生物多樣性而做出的無奈選擇!但說到底動保團體與野保團體都是一群愛護動物的人,長年以來相互合作而非彼此對立,難道在現階段的維護野生動物存續上,非得要爭個你死我活嗎?針對野保團體希望重啟撲殺流浪動物來挽救瀕危野生動物的看法,我提出以下論點:

流浪動物並非野生動物瀕危的主要殺手

2022年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野生動物族群量自1970年至2018年的不到50年間,因為棲息地的流失、過度開發、外來種入侵、污染、氣候變遷和疾病等因素,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69%),使得生物多樣性明顯下降,而其中最大的因素是氣候變遷。

雖然由人類引入後,或因遭人類棄養、放養或無意走失而進入野外的台灣遊蕩犬貓,因對原生動物的生存與生態造成威脅與破壞,在2022年3月14日被中央研究院正式定義為「外來入侵種」,但根據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自2017年至2022年8月統計,在3718隻野生動物「救傷」的原因分別是:創傷1633隻(43.92%)、落巢/幼年動物871隻(23.43%)、虛弱/消瘦/營養不良433隻(11.65%)、誤撿/誤闖建築物318隻(8.55%)、人為飼養132隻(3.55%)、其他101隻(2.72%)、查緝/取締/買賣/沒入76隻(2.04%)、疾病61隻(1.64%)、野放訓練56隻(1.51%)、中毒37隻(1.00%)。

再分析1633隻「創傷原因」之件數與百分比,撞擊908隻(55.60%)、被動物攻擊299隻(18.31%)、陷阱242隻(14.82%)、不明154隻(9.43%)、電擊20隻(1.22%)、槍傷10隻(0.61%)。而其中「被動物攻擊」的299隻當中,狗190隻(63.55%)、貓57隻(19.06隻)、人25隻(8.36%)、其它18隻(6.02%)、不明動物4隻(1.34%)、鳥4隻(1.34%)、蛇1隻(0.33%),縱使犬隻為動物攻擊第一名,但占「創傷原因」約一成,占整體救傷5%。

因此,事實上,雖然遊蕩犬貓攻擊野生動物的事件偶有所聞,但歸納對原生動物的生存與生態造成威脅與破壞的原因,主要來自於過度開發、污染、氣候變遷等人為因素,如果真要追究造成野生動物瀕危的元凶,當然非人類莫屬,絕不該讓被迫流浪的遊蕩犬貓成為代罪羔羊!

控制流浪動物數量並非只有重啟撲殺一途

零撲殺政策上路滿6週年,不可諱言當年未採取歐洲國家漸進式的作法,在2017年通過法案後,在部分縣市消極、怠惰觀望下,造成遊蕩犬數量在實施零撲殺前後,從2015年的12萬8473隻到2017年的14萬6773隻(+14%),因而衍生諸如人犬衝突、收容所爆籠、第一線人員壓力滿載等問題,但在政府以「源頭減量、改善收容、多元認養」原則,推動各項配套措施,特別是實施「TNVR」計畫,以絕育減緩流浪動物增長之後,到了109年,遊蕩犬數雖略升為15萬5869隻(+6.19%),但此統計數據表示無顯著差異(均落於相互之95%信賴區間),顯示在零撲殺制度實施後,遊蕩犬數量並無大幅增加,目前政府推動的犬隻族群管理工作應有發揮抑制遊蕩犬族群大量擴增效果。

「TNVR」的根本目的是減少流浪動物數量,在零撲殺實施後,成為控制流浪動物數量的主要手段,但「TNVR」要成功,必須達到區域結紮率大於75%並且持續維持,同時,要確保沒有未結紮的外來動物移入繁衍,換句話說,必須要做到地區性密集的絕育行動,才能真正減少流浪動物的整體數量。以新北市動保處長期全面實施遊蕩犬絕育計畫為例,新北市2020年的遊蕩犬隻為1萬1328隻,相較2018年的1萬2202隻已減少了7.71%,並預計2022年能再下降10%(2023年農委會將公布111年全國遊蕩犬隻數量調查推估結果)。再以新北市動物之家幼犬收容數量為例,自2016年至110年,5年間從2099隻暴跌至536隻(-74.5%),足以顯示若能有效實施「TNVR」,確可控制遊蕩動物數量。

當然,「TNVR」只是過渡性措施,要使台灣邁向一個沒有流浪動物的國家,最根本的依然是從源頭管理,然而,「TNVR」的成效並非立竿見影,在大家極力爭取零撲殺並獲得全面實施之後,農委會或各縣市動保單位已不能像過去一樣便宜行事,以撲殺來解決收容滿載問題,而是以源頭管理等提升動物福祉的角度來思考解決方案,在抑制流浪動物數量成長的同時,更可促使有關單位致力於流浪動物的源頭管控。因此,當我們一步步朝向好的方向邁進,就絕對不允許開動保倒車,讓政府相關單位、動保團體6年來的努力付之一炬!

流浪動物入所也能幸福找到遲來之愛

有關零撲殺政策實施後,礙於人力、物力與空間有限,使大量流浪動物進入收容所而引發環境惡劣、犬犬衝突等問題,部分野保人士認為這種形同無期徒刑的收容方式非常不人道,重啟撲殺能夠讓這些流浪動物早日獲得解脫。雖然,過度收容確實衍生上述問題,但是,農委會自103年起推動公立動物收容所轉型為動保教育場所改善工程,同時透過赴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進行國際考察,企圖參考先進國家收容流浪動物的作法,自2014至2022年投入新台幣17.1億元經費鼓勵各縣市政府將原先被視為鄰避設施的收容所改建或新建為結合醫療、美容、訓練、認養、教育推廣等寵物相關服務的社區資源中心,讓原本「民眾進不去、動物出不來」的窘境,轉變成為「人進得來、動物出得去」的正向循環,截至目前已完成26處動物收容所改建、新建或修繕工程,得以想見,未來流浪動物收容所將不再宛若牢籠,而是等待點燃生命之光的轉繼中途。

以2022年4月4日台灣貓節正式啟用的全台最美動物收容所——台中后里動物之家為例,其整體建築空間以「認養轉運」、「教育宣導」、「觀光休憩」為三大核心理念,在建築設計上,採用圓弧曲線及剪紙藝術柔化冰冷印象;在籠舍安排上,首重採光與通風,並依據犬貓需求規劃不同的空間,如貓咪設有2種收容空間,一種是重隱私的獨立貓屋,一種是提供民眾與貓咪互動的大貓屋;同時建置會議室、視聽教室及犬隻行為訓練教室等功能性設施,讓「教育宣導」、「觀光休憩」的功能得以實現,讓流浪動物收容所不再是過去那陰暗、潮濕、擁擠,等待死亡的地方。

所謂「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倘對接受無期徒刑的囚犯進行調查,詢問他們是否認為與其面對無止盡的刑期,還不如立馬接受死刑比較人道?我想絕大多數的答案是否定的,好死不如歹活,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或許哪一天,被收容的流浪動物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零撲殺」只是個起點,在我們邁向「零流浪動物」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陣痛期,而這個陣痛期的大小與長度,端視流浪動物數量是否能有效控制,只有從源頭管理,即搭配寵物登記、繁殖買賣管理、TNVR、嚴查棄養、落實生命教育等多元手段,才能真正達到治本的目的,想以重啟「撲殺」流浪動物來緩解瀕危野生動物受攻擊事件,或解決收容所爆籠問題,僅能收短期治標成效,不啻是讓遭受撲殺的健康動物白白犧牲!

印度聖雄甘地曾說:「一個國家道德進步和偉大程度可用他們對待動物的方式衡量」。台灣實施「零撲殺」政策,和德國、奧地利、瑞士、義大利、土耳其、印度、新加坡等國家擠身實施零撲殺國家之林,代表著國人對於動物保護普世價值的實踐及努力,即便尚未廢除撲殺政策的美國,在許多州不再施行人道撲殺且流浪動物問題趨緩之後,也將「零撲殺」訂為2025年全美收容所目標,代表著全人類對動物保護的觀念已不可同日而語。「零撲殺」政策實施後,雖然在過渡期間衍生了許多問題,我們也應該要呼籲有關當局正視與積極解決,特別是如何改善生態敏感區的流浪動物威脅野生動物問題,但請給「零撲殺」政策一點時間與包容。

畢竟,台灣早期多年實施「撲殺」政策已被證實無效,且為了保育野生動物而撲殺外來種的措施也不被國際視為理想的作法。人類不是神,並未被賦予主宰萬物的生殺大權,我們充其量也不過是和其他動物分享地球資源的高智慧動物而已!零撲殺政策上路滿6週年,雖然有很多方面力有未逮,但請別讓好不容易搭上的動保列車反其道而行,讓我們繼續為長年被馴化為陪伴動物、依賴人類維生的遊蕩犬貓回歸家庭而努力,讓我們效法荷蘭、德國成為沒有流浪動物的先進國家!

延伸閱讀
猶太作家:逃離納粹之後,我在瑞士拘禁營內被像痲瘋病人般對待
八張圖看世界核能產業報告:數據駁斥核能復興,核電成本增加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