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與機器人的下一個舞台也許不在路上,而是田裡

聽到電動車與機器人,我們常聯想到的是未來都市場景,不過在地狹人稠的都會區,這些新科技的普及面對許多侷限,但是換到廣闊的農地上,就能大展身手了。

根據 IDTech 研究報告,全球建設、農業與採礦用機械電動化市場,將在 2030 年達到 1,490 億美元規模,隨着車商在電池與電動車相關技術不斷的突破,農業用電動車輛的效能也不斷在強化,而且農地擁有兩個都市學不來的電動化優勢。

第一就是充電便利性,農地空間相對寬廣,在農舍邊或車庫裡準備一兩個充電樁,完全不成問題。尤其是目前太陽能與風力發電裝置,在農業地區逐漸普及,電動車輛與工具機的電力來源多元,不僅能降低成本,也有助電力平衡。

第二則是性能需求不同。都市中的電動車輛為了交通需求,需要較高的瞬間動力輸出,加上要應對各種日常狀況的變動,電量要求很高,使得電動車必備大量電池組,不僅車身更重,成本也更高。農業用電動車的目標單純,也無需超強馬力,里程需求也較低,成本自然也較低。

然而,雖然農業機械不需要瞬間大馬力,但對於扭力需求卻很大,目前主要製造廠商像是日本的久保田和美國的 John Deere 都有強大的電動馬達系統,但是電池技術是目前主要的瓶頸。

▼ 久保田展示開發中的電動農機,右邊就是小型電動拖拉機。(Source:久保田

久保田不久前宣布,開發中的小型電動拖拉機 Compact Tractor 將於年底在巴黎展開實地測試,電池採用鋰離子電池而非鉛酸電池,才能達成與柴油發動機等量的出力,根據日經報導,充電一小時就能夠滿足半天的作業需求電量。

電動化的好處顯而易見,零排放、低噪音,但對於商用機械來說,最關鍵的還在於保養成本,雖然電動化機械售價無可避免會高於柴油機械,但是維護成本較低,這一點將會是電動農機能否普及的關鍵。

電動化之外,各大廠也都在研發人工智慧與無人機技術,包括自動除草機和農業用 App,瞄準的就是農業人力不足的市場機會。John Deere 的多款農用 App,可以幫助農夫規劃耕種區域,噴藥與施肥時間建議以及除草時間提醒,藉由這些 App 收集到大量的農作資訊,有助於他們開發自動化耕種機械。

▼ 使用無人機空中噴藥,是未來大規模農業的科技解方。(Source:John Deere

不僅 John Deere 展示了農藥噴灑無人機,久保田也秀出了無人農耕機「アグリロボ田植機 NW8SA」,透過 8 個超音波聲納裝置感測,能夠自行完成插秧和施肥作業,省下大量人力,今年 10 月交付,定價為 625 萬日圓(約台幣 171 萬元)。

台灣目前也有零星發展,像是電動農用搬運車、電動割草機等,在不久的未來我們將可以期待,柴油廢氣的臭味從農地上逐漸消失。

(首圖為久保田展示的概念拖拉機 Dream Tractor;來源:久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