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貨運、快遞都在拚快!驅動「快商務」的鯰魚,外送平台的下一步往哪走?

快物流風潮影響了餐飲、實體零售、電子商務三大業種的營運模式。未來台灣市場會產生哪些變化?

對於餐飲業來說,如果想主攻外送市場,出餐勢必要更穩定、速度更快,同時也必須更具規模化、專業化。iCHEF共同創辦人程開佑指出,「基礎規模之爭,Amazon(亞馬遜)已給出答案,在出貨速度競爭中,是大者贏。」他更直言,「1年內就會看見實體門店的坪數變小20~30%、食物處理時間會更快。」

程開佑也提醒,如果2~3年後疫情趨緩,實體用餐需求回歸,屆時餐飲業者究竟要針對內用或外送客群,將是二選一的大哉問。

與此同時,專攻外送市場的幽靈廚房、雲端廚房,也改變了店面的拓點思維,人潮多的地段不再是選址最大考量。隨著外送業者逐漸將合作通路拓展到實體店舖,實體零售的選點策略將產生更明顯的轉變。「店點不見得要這麼大、也不用選在黃金三角地帶。」Uber Eats台灣新事業副總張祐欣說。

表067 圖/數位時代
表067 圖/數位時代

至於電商產業,「快」的趨勢,也可以由韓國電商巨頭Coupang在台灣的布局看出來。在韓國,Coupang透過完整的自建倉儲和物流,做到大規模的快速到貨電商服務。但是在發展台灣市場時,為了堅持「快商務」的定位,首先只選在雙北,做到小規模的生鮮雜貨快速到貨服務。

momo富邦媒董事長林啟峰觀察,台灣消費者對於快速的需求,首先會顯現在熟食、鮮食品類。不過,由於冷鏈基礎建設還不完整,因此目前在電商平台上熟食、鮮食的銷售額都不超過10%。「但是電商往後走3年,就會變成生鮮、熟食是主要市場,那時候就會比較多玩家打在一起,會更激烈。」

如今,外送平台掀起快商務風暴,但送貨速度已經很難再快下去,兩位專家點出平台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戴凡真:快物流已達物理極限,下一步要拚廣度,做數據生意

未來,在商務的各個環節上,持續加快是一定的,但是以物流的最後一哩路來說,物理條件上已經到達極限,很難再快下去了。在眾多提供「快速到貨服務」的業者中,以foodpanda、Uber Eats等這類外送平台最具代表性,其中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快的前提下,做到廣。

在配送的廣度上,可以從兩個層面精進。

首先,是地域上的廣度,要能做到更長距離的1小時內快速配送。第二,是介接供應商的廣度,要能配送更多種類的商品。

不過,外送平台的發展潛力不僅止於此。整體而言,外送平台發展至今,主要以「補貼」策略經營消費市場,持續處在虧錢、未獲利狀態,即使推廣月費免運制度也很便宜。真正的賺錢管道,是透過高市占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募得更多資金。

戴凡真_2021_11_12_蔡仁譯攝-6 圖/蔡仁譯攝影
戴凡真_2021_11_12_蔡仁譯攝-6 圖/蔡仁譯攝影

這種斥資養成使用者長時間停留在平台上消費的模式,日積月累的消費數據將「非常可怕」。從消費者的居住位置、購物習慣到支付方式,外送平台都一清二楚。

儘管PChome、momo購物網這類電商平台也掌握類似數據,但是消費者或許不會天天打開電商購物網站,卻極有可能每天照三餐打開外送平台。掌握大量市場數據之後,下一步要銷售其他商品給消費者就會非常容易。

長遠來看,外送平台業者對於台灣消費市場的影響力驚人,進一步推出票券、旅遊、娛樂等多元服務,也都在可預期的範圍內。

商發院國際數位商業研究所所長戴凡真,主攻網路經濟消費行為、網路零售及服務創新、國際市場行銷及進入策略、商業數據數位轉型應用。

快商務後進者如何攻? 楊少夫:無法「超取」的商品就是機會點

新 冠狀病毒(COIVD-19,俗稱武漢肺炎)進一步催化了外送平台的普及與滲透,然而,隨著疫情趨緩,從報復性消費和旅遊看來,人們對於實體消費體驗的需求還是很高。因此,當生活回歸常態,外送平台必須繼續找尋消費者依賴的關鍵應用,維持新養成的消費習慣。

消費者喜好變幻無常。當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在2017年突破8成,加上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聲量擴散變得比以往容易許多,像是指尖陀螺、冰霸杯等商品,都是先在社群媒體上暴紅,後於市場上掀起搶購,最終又迅速降溫。

接下來,外送平台的未來發展,就是要看有沒有抓到下一步「關鍵應用」,否則就是曇花一現。首先,在台灣各類零售通路密集度高,生鮮食品高耗損、產品規格化程度低的狀況下,又是受到挑戰的服務類型。

楊少夫_2021_11_08_蔡仁譯攝-8 圖/蔡仁譯攝影
楊少夫_2021_11_08_蔡仁譯攝-8 圖/蔡仁譯攝影

以台灣目前的生鮮採購習慣來說,許多消費是在實體店舖中做出購物決定,像是人們還是很依賴到傳統市場看看魚肉、蔬果是不是新鮮。當這個場景轉換到線上,如何激發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會是一個要思考的問題。

另外,一旦實體世界完全恢復運作,外送平台如何持續維持市場熱度?

首先,在生鮮食品類方面要更精準掌握各區域的消費者偏好,降低庫存耗損。其次需更照顧旗下外送夥伴的福利和待遇,以免在疫情之後,美食外送需求降低,外送員無單可接便離開平台,進而造成人力短缺、訂單誤點,危及整個營運系統。

最後、也是更重要的是,找到相異於其他電商服務的關鍵商品。舉例來說,現階段便利商店無法配送和取貨的商品,將會是一大機會點,像是中大型材積商品,由於無法做到超商取貨(俗稱超取),就存在著1小時快速到貨的市場缺口。如果供應商願意配合1小時快速到貨這樣高彈性的運送服務,就有辦法成功創造差異化。

責任編輯:張庭銉

更多報導
把小家庭、夜貓族都變客人! 全聯有感:外送將成零售標配
咖啡、鮮食直達你家!統一超買下外送老三, 拚「快接觸」背後2大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