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錢包漸普及 面臨市場考驗

中國時報【中國時報╱甘嘉雯、徐養齡、黃文博╱綜合報導】 現有發行市民卡的縣市,以桃園市的82萬張居冠,其次是台南市的40萬張,發卡量17萬張的新竹市,去年曾傳出3個月內僅6000人使用,使用比例低;由於類似市民卡功能的「電子票證」愈來愈多,市民卡能否自成一格,已面臨市場考驗。 桃園市的市民卡2015年9月1日發行,為「多卡合一、一卡多用」的市民卡,市府新聞處長張惇涵表示,截至今年7月中,共發行82萬張,卡別分為一般卡、敬老卡、愛心卡、愛心陪伴卡、學生卡以及員工卡6類,另外還有全市200多家特約商店優惠。 張惇涵說,桃園市的市民卡發行具有晶片的「實體卡」,更率先於2015年12月8日全國首創並發行「行動市民卡」,提供民眾以空中下載(OTA)電子錢包方式進行小額支付、圖書借閱與規費繳納等日常生活應用,更可透過電子錢包下載銀行手機信用卡服務。 台南市民政局長陳宗彥說,台南市民卡於2015年4月1日發行,一開始僅為搭乘大眾運輸交通便利性、優惠而設計,發行2年來,市民逐漸接受,目前已發行40萬張。 至於在2013年冠全台之先,推出結合智慧功能的新竹市市民卡,除可做為市民電子身分識別證件,另具備悠遊卡電子錢包及小額付款功能,及部分消費優惠,但近年使用率不高,市府未積極推動辦卡。 新竹市市民卡是在前市長許明財任內,因世博台灣館興建而廣為發行的市民專屬卡片,申辦卡數達17萬張,由市府與委外單位簽訂系統維護合約,每年經費約28萬元。但因類似功效的卡片愈來愈普遍,市民卡使用比例低,去年曾傳出3個月內僅6000人使用,市民接受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