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零組件業下個投資熱點在哪裡?工研院曝2025最新經濟預測

工研院今(4)日公布來年的最新經濟預測,預期通膨逐漸緩和,傳產回補庫存;加上AI熱潮帶動供應鏈升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表示,展望明年將會是「溫和增長」的一年。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政策與區域研究組組長陳佳楹觀察,目前已經看到全球通膨充分下降,民生消費支出提升,在2025年將持續帶動全球貿易復甦的趨勢;至於民間消費,雖然2023年的基期比較高,但2024年仍然表現穩健,預計在接下來幾年也可以保持穩健成長的趨勢。 

電子零組件業者建廠速度加快 減碳是潛在新商機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電子與系統研究組羅宗惠分享對供應鏈的3大關注點。

首先關注到國際產業與外貿政策的不確定性,驅動供應鏈在靠近市場端建立生產基地;然而台灣電子零組件業在兩岸以外的新廠才剛開始蓋,投產還在1-2年後的未來。在客戶無法保障訂單量、海外廠生產成本又較高的情況下,廠商對海外廠的態度保守。 

如今川普新政加大去中化力道,可望強化客戶對海外廠訂單的支持,加速供應鏈的海外建廠速度與規模。羅宗惠觀察全球供應鏈變化,認為現仍以去中化為底層邏輯,「以Apple供應鏈為例,從區域工廠的數量統計可看到,供應鏈在泰、越、馬、印度,這些東南亞至南亞地區有很顯著的增加。」 

而AI在過去2年(2023-2024)對資訊電子領域的效益看似不慍不火,歸功於資訊業跟終端產品的發展差異,首先反映在手機、筆電等主流消費性電子產品,接著到雲端伺服器、AI加速器。 

新的一年,展望電子零組件在AI領域的關注點,羅宗惠認為「散熱將會影響整個終端產品的設計」。他舉例說明,如伺服器的電路板可承載的資料量是過往數十倍,就會影響到規格和產品的設計,進一步帶動PCB的規格升級,朝向高階HDI發展。 

最後,羅宗惠認為供應鏈減碳是驅動電子零組件業者發展的另一個大驅力,或者說,壓力。 

羅宗惠舉Apple的減碳目標為例,蘋果在2020年宣布,力圖使全價值鏈在2030年前達到碳中和;其中供應鏈碳排佔了59%的比重。為此參與在蘋果供應鏈的每間公司,都必須從產品製程、設計到技術等方面,融入低碳思維。這樣的研發方向對電子零組件業的影響將陸續湧現,工研院認為,減碳成為競爭力的指標。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