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兜兜風》專訪3】拍片過程波折背500萬貸款 侯導4字真言謹記在心

詹凱迪首次編導劇情長片《兜兜風》經歷不少困難。(瀚草影視提供)
詹凱迪首次編導劇情長片《兜兜風》經歷不少困難。(瀚草影視提供)

刻畫父子關係的電影《兜兜風》,除獲金馬獎最佳新演員提名,也入圍韓國全州影展、西寧FIRST影展等競賽單元。首次編導劇情長片的詹凱迪,承認製作過程中因焦急、任性,導致波折,還因拍片背負約500萬元的貸款。儘管如此他仍希望繼續拍片,「但一定會更謹慎。」

不少導演的第一部電影都從個人經歷出發,詹凱迪《兜兜風》也將他和父親相處的感受寫入其中。該片劇本《兜風》先在2017年入選優良劇本獎,詹凱迪接著與製片人盧彥中開始擬拍片企劃案,雖入選2018年西寧FIRST影展創投會,也有中國大陸投資者有興趣,但接觸後兩人都認為不妥。後來申請文化部109年度國片輔導金,詹凱迪請北藝大研究所時期的老師廖慶松擔任監製,結果順利入選,成為啟動開拍的關鍵。

詹凱迪表示,「拿到600萬元輔導金很幸運,有了第一桶金,但又必須相對投資,找另一半資金。剛好身邊朋友都很支持,就開始籌備。即使去過創投,也不期待投資者,加上2020年疫情爆發,情況更困難。可是我還是任性地用自己的方式,跟家人借錢,開始做這個案子。」

《兜兜風》在2020年夏天開拍,遇到疫情造成場地租借不易,「但我不管,就把疫情加進去,戴口罩就戴口罩,也許可以做更多情節上的發展,比如這對父子早就在家庭關係裡,保持一輩子的『社交距離』。」

詹凱迪是彰化溪洲人,因有親戚在高雄,童年對高雄有記憶情感,尤其是渡輪。原本詹凱迪曾打算拍攝「高雄拍」短片,想把渡輪套在影片故事,暗喻一對父子就像兩艘渡輪永遠沒交集。後來短片大改成了《兜兜風》,這個意象仍保留下來,電影選在高雄拍攝,獲「高雄人」投資,高雄市協拍中心也在借場地部分提供協助。

片中的父親是百貨商場的夜間保全。(瀚草影視提供)
片中的父親是百貨商場的夜間保全。(瀚草影視提供)

 

電影裡的高雄渡輪,詹凱迪選擇中洲、前鎮多為當地人搭乘的船線,更有在地生活感。片中的父親是商場夜間保全,詹凱迪原想找高雄最大的商場,讓人在裡面更顯渺小、孤獨,但不少商場因疫情與擔心物品安全等理由都不外借,也沒有拍片先例,所以場地問題耽擱很久。後來是協拍單位協調下,找到高雄大遠百出借晚上10點到早上7點的時段,詹凱迪笑說,「我們真的變成夜間保全。」

第一次執導劇情長片,詹凱迪坦言,「新導演其實有很多惶恐、不安的情緒,有時也會沒自信,擔心東、擔心西、又沒錢。」後來他更能理解監製廖慶松當初勸告他別急著拍,應該等資金差不多到位、有人投資、參考投資者意見後再行動。但詹凱迪仍覺得,「台灣新電影時期,不也是這樣?可能比我們更猛。某方面我還是很叛逆,沒乖乖聽廖桑的話。」

《兜兜風》自籌款部分將近600萬元,詹凱迪也在文策院幫忙下,以公司名義申請利息較低的青年創業貸款,貸到上限280萬元,而總貸款金額則約500萬元。他不諱言,拍片過程曾造成自己極大的痛苦,對家人也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但負面情緒已慢慢排解。現在常跑銀行的他記得導演侯孝賢獲金馬獎「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在舞台上說的:「拍電影這麼久,整個過程只有一個念頭,心甘情願」,就是「心甘情願」。

《兜兜風》將於9月30日上映。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電影《兜兜風》專訪1】新銳導演半自傳搬上大銀幕 父子關係從疏遠到理解
【電影《兜兜風》專訪2】資深藝術家飄撇氣質像渡邊謙 靠眼神擔綱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