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逆風日廠暫緩電動車計畫 本田攻油電車、日產裁員求生
日本本田汽車將2040年轉型為全電動車品牌,但是去(2024)年電動車的主要市場美國與歐洲銷量趨緩,這週宣布務實調整方向,預計2030年電動車佔總體汽車銷量,會從3成降到2成,這段期間對自動駕駛等車用軟體相關的研發投資,也從10兆日圓下修到7兆日圓。
並將專注在市場需求更大,技術成熟且風險較低的節能油電混合車 ,但中長期全面轉型電動車的目標,沒有改變。
本田汽車公司執行長三部敏宏表示,「我們2027年後,將在全球推出13款油電混合車款,建構下一代混合動力車系列,抓住對這類車不斷成長的需求。」
全球電動車銷售成長,在2022年創下66%的驚人成績之後,去年下降到12%,主要原因是德法等國補貼政策退場、歐盟2035年全面禁賣新燃油車的法規軟化、以及川普撤回環保政策,加上充電樁與續航力等技術問題尚未解決,都導致需求減緩。
日本三大車廠紛紛對電動車的投資踩煞車,本田百億美元的加拿大電動車與電池工廠計畫延後2年,能否重啟還是未知;豐田(Toyota)跟日產汽車,分別暫緩或放棄了新的車用電池工廠計畫。
日產汽車因為銷售不佳,目前深陷赤字危機,2024財政年度淨虧損6708億日圓,先前跟本田汽車的合併談判又破局,新執行長上任1個月就祭出大幅縮減成本的瘦身計畫,預計將在2027年之前,把全球的車輛工廠從17間縮減為10間,以提高產能;年產量則從350萬輛縮減到250萬輛。
這段期間還將全球裁員2萬人,約占員工總數15%,7月就會從日本開始進行文職人員的優退。
日產汽車執行長艾斯皮諾薩(Ivan Espinosa)說:「如果取消關稅,日產應該在2025財年實現收支平衡,真正拖累2025年很多結果的是關稅影響,現在我們正在努力尋找關稅的對策。」
美國關稅政策反覆不定,也影響營收與生產布局。日產的3家墨西哥工廠,原本是銷往美國市場的樞紐,如今成為7家關閉工廠的選項之1,媒體還點名南非、印度、阿根廷,甚至日產創立起家的神奈川縣、追濱與湘南,2座工廠都可能在裁撤名單,在地5千多名員工與周邊商家將會大受衝擊。
追濱便當店店長岩淵說:「真的很震驚,如果日產的人不再來光顧,那我的生意會很難撐下去。」
神奈川縣縣長黑岩則說:「我對日產高層表達,希望能把影響減到最小,會根據情況變化,快速應對。」
日本政府財務省這禮拜公布,4月貿易收支出現3個月來首次逆差,其中對美國汽車出口總額因日圓升值等因素,4個月來首次轉為下降。
汽車業目前面臨鋼鋁與汽車關稅25%的緊箍咒,本週末美日第3輪關稅談判在華府召開,主談的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表示,要求美方取消關稅的立場沒有改變。
但日經新聞稍早也報導,日方可能考慮接受美方降低關稅,以打破談判僵局。日本大型企業警告,若關稅持續,可導致每年4兆日圓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