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根本不想跟父母相處?孩子的說法完全不一樣

https://cp.cw1.tw/files/md5/df/63/df636b4ddbbcb28620f8dbbb6a575f39-10043486.jpg

「孩子小時候跟我很親,沒想到上國中後就性情大變,現在他覺得朋友才是最重要的。在家只會滑手機,講沒兩句話就會吵起來。後來他要嘛不回家,要嘛回家就關在房間裡,我覺得我好像失去了一個兒子,現在也不知道要跟他說什麼才好。」

前面這段話,是我訪談許多父母,他們共同出現的心聲。甚至有不少人告訴我,他們害怕跟青少年孩子相處,覺得戰戰兢兢、很有壓力。父母認為,或許對青少年來說,最不想要的就是跟家人待在一起吧!

有趣的是,當我訪問他們的孩子時,許多青少年卻告訴我,他們其實很需要爸媽的意見。他們說,自己遇到很多問題,例如同學跟我借東西不還我,該怎麼跟同學說?或是發現自己好像對同性有感覺,覺得很驚慌,不知道該怎麼辦?要選填大學志願,不知道該選什麼系、什麼學校,該找誰討論?

這些問題,其實很多青少年不會去找同學討論。

對他們來說,同學雖然可以一起打鬧嬉笑,卻不見得可以談心。很多青少年告訴我,他們覺得說了同學也不會懂,甚至覺得自己比較早熟,同學太幼稚,根本不是可以商討的對象。

對這群青少年來說,爸媽是他們身邊少數比較親近、能信任,又了解他們的成人。他們其實很渴望這些問題可以跟成人討論,獲得指引。那為什麼現實是,爸媽覺得青少年一點也不想跟他們相處呢?

反效果的溝通模式

「因為,每次我問爸媽事情,他們就一直念我,很煩!後來就乾脆不說了,免得說了還被他們阻止。」十八歲的小馨如此回應。

小馨說,她曾經想趁著暑假去打工度假,但有點猶豫,想找爸媽討論。沒想到,爸媽一聽到,就說:「女孩子去外面打工換宿太危險了,不准去!給我好好待在家!」

原本還在猶豫要不要去的小馨,看到爸媽這麼強烈反對,更堅定要去的決心。小馨希望自己可以做想做的事,而不是過被爸媽安排好的人生,失去自己。

可惜的是,小馨爸媽的反應,讓她失去一個判斷安危的機會。小馨需要的,不是爸媽阻止她去打工換宿,而是協助蒐集民宿資訊與工作內容,一起討論哪些工作是安全的,哪些可能有沒發現的危險,並具體跟小馨分析,如果在打工換宿期間遇到了危險,例如被民宿客人性騷擾,小馨可以在當下如何保護自己,事後如何尋求資源幫自己脫身。

但爸媽強烈拒絕的反應,只會讓小馨在打工換宿期間,遇到困難或危險不敢跟爸媽說,怕爸媽更恐慌,或是怕聽到爸媽說:「你看,就叫你不要去吧!誰叫你不聽話!」。

小馨的爸媽是出於關心,想保護小馨,但為了保護孩子而拒絕孩子,最後卻讓孩子陷入孤立無援的窘境,出了問題不敢向爸媽求助,我想,這樣的結果不是家長所期望的。

父母一次次的拒絕、一次次的控制、一次次的數落,換來的是孩子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孤立、一次次的靠自己或靠朋友。久了,孩子就不會想到在迷惘困惑的時候跟父母聊聊,因為孩子覺得父母沒有要聽,只有要說教。

我們可以保護孩子,但無法控制孩子。

控制是要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話做,保護是明知道孩子走這條路會受傷,但提醒後若孩子執意要走,還是讓他走,當孩子遇到困難,不主動幫孩子解決,而是跟孩子一起討論可以怎麼做。畢竟,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成人,我們無法永遠保護孩子,只能在他們青少年階段磕磕碰碰的時候,陪伴他們學習如何面對現實世界的危險。

*本文摘錄自親子天下出版《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博客來親子shopping誠品金石堂讀冊 momo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十位重量級講師,5/30給你一場愛與連結的心理必修課(限額三百名)
孩子討厭我,該怎麼回應?三步驟修補關係裂痕
失控的青少年,只是希望你聽見他們的「求救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