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痘》調理依體質辯證論治

青春痘醫學上正式名稱為「痤瘡」,執業中醫師楊謦伊指出,中醫古籍中所提及「肺風粉刺」、「酒刺」、「粉花瘡」等雷同於現今所稱青春痘症狀,而中醫主要會依患者的體質及局部皮膚病灶的狀態來做治療。 以中醫的觀點,容易出現青春痘的患者主要分為肺經風熱型、腸胃濕熱型、沖任不調型、氣虛血瘀型及陰虛火旺型等幾型,要依照不同體質加以辯證論治。 肺經風熱型的患者大多面部發紅,痤瘡多發性紅腫疼痛,經常有大顆膿皰,伴隨有皮膚過敏搔癢、起紅疹、大便乾硬、小便黃赤,中醫治療時以涼血清熱為主。 腸胃濕熱型的民眾的面部出油量多,起紅色皮疹、結節,囊腫聚集,小便少,大便黏稠有臭味,口渴,甚至喝水多也不解渴,治療以清熱化濕為主。 沖任不調型類型,是屬女性常見的青春痘類型,也就是內分泌失調導致的青春痘,通常在月經前數天,痤瘡會加重,月經後則減輕,伴有月經不調、經前煩躁易怒、乳房脹痛,治療上多以疏肝解鬱降火,調理衝任為主。 至於氣虛血瘀型的患者,青春痘反覆發作,膿頭較深,甚至沒有膿頭,摸起硬硬的,不易發出,也不易消退,表面呈暗紅色,若是硬擠破容易留下色素沈澱及痘疤。平時常熬夜、口乾,甚至有腰酸、容易疲倦的情形,這一類型的體質可不能再用退火的中藥,而是應該用一些具有涼補作用的中藥。 陰虛火旺型的民眾,多大片青春痘出現,發紅多、化膿少,或是僅有小膿頭,口乾、舌燥、大便偏硬,多發生在熬夜、作息不規律的成年人,臨床上也以男性較多見,通常治療時會使用生地、玄參、知母等藥物來幫助滋陰清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