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帶斬千樹建屋 路邊補種擬變插針樹 樹博士:環境惡劣藏冧樹危機

政府早前建議將青衣西路綠化帶改劃成住宅用途,當中至少1,260棵樹需被移除。
政府早前建議將青衣西路綠化帶改劃成住宅用途,當中至少1,260棵樹需被移除。

【Yahoo 新聞報道】政府近年改劃多個綠化帶作建屋用途,砍掉數以千計樹木,但補償種植的政策被指乏善足陳。當中青衣西路綠化帶將興建公屋,需移除逾 1,200 棵樹,《Yahoo新聞》記者到部份補種樹木選址視察,發現擬在該處補種的樹木將變「插針樹」,須種在車路旁邊,環境擠逼。「樹博士」詹志勇指路邊環境惡劣,擔心影響樹木生長,暗藏冧樹危機。本土研究社質疑當局補樹只為湊數,促當局交代補種準則。

文字記者:盧珮瑤

攝影記者:Davies

「無精神嘅樹可能會冧」

根據城規會文件,上述青衣西路公屋項目有 1,260 棵樹被移除,目前已知的補償樹木數量只有約426棵,剩餘的將於補償區補種但未有詳細資料。前者補種選址散落區內不同地方,當中342棵圍繞發展項目及範圍補種,另有84棵將於發展項目對面,位於青衣西路與青康路交界的行人路邊。

當局文件顯示,青衣西路公屋項目位處山谷,需填土、建造斜坡及護土牆等。
當局文件顯示,青衣西路公屋項目位處山谷,需填土、建造斜坡及護土牆等。

記者到上述行人路視察,發現該處原本已種有數十棵樹,部份高逾5米。若在同一位置額外補種84棵樹,難免須「插針式」種植,相當擠逼,路旁車輛更熙來攘往。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研究講座教授(地理及環境科學)詹志勇指,相比樹林,路邊環境惡劣,不但有空氣污染,樹木還要承受巨大風力、陽光照射等,強調並非所有樹種適合在路邊生長,「樹林有啲樹習慣遮陰,你突然expose(暴露)佢去路邊,佢就死梗,唔死成世都無精神,無精神嘅樹可能會冧。」

政府其中一個補種樹木選址位於青康路路旁,該位置將會補種84棵樹。
政府其中一個補種樹木選址位於青康路路旁,該位置將會補種84棵樹。
記者深入青康路補樹選址視察,該處本身已有幾十棵樹,部份大樹更高約5米,如需補種84棵樹將會非常密集。
記者深入青康路補樹選址視察,該處本身已有幾十棵樹,部份大樹更高約5米,如需補種84棵樹將會非常密集。

樹木補償區遠離原區逾1公里

其他綠化帶發展項目的補樹安排。馬鞍山去年7幅綠化用地被改劃建住宅,需移除2,700棵樹。翻查資料,當局於鄰近樟木頭和馬鞍山村的綠化帶補種樹木,面積共4.3公頃,但未列明補種樹木數量。詹志勇指,即使在綠化帶內補種,也必須確保有足夠空間,過度擠迫則不利樹木生長,「大家互相擠迫競爭,就全部都生得唔好,但你compensatory planting(補償種植)係想種返靚嘢,唔係夠數就算㗎嘛!而家條例就係夠數就算,夾硬將啲樹塞喺好細嘅位」。

詹志勇解釋,補樹政策以受影響的樹木直徑總數計算,如有發展項目要砍樹,政府需補種相等數量的樹木,「如果一棵大樹係100cm,鏟咗之後梗係種唔返,就要種好多棵細樹補返」。詹促當局改變環境綠化必然等於種樹的觀念,「公路側邊唔適合種樹又夾硬種,睇返個環境適合咩你就種咩,種灌木、herbs(香草)都得」。他建議政府參考其他重視生態發展國家的做法,如德國會計算發展項目中受影響的生態價值,並可以不同形式補償,「還返唔一定要喺地面還,天台、平台都可以種嘢,垂直綠化又得,總之計啱個生態價值就得,呢個就係人哋先進、我哋落後嘅地方」。

大埔桃源洞和粉嶺皇后山山麗苑附近的綠化帶同樣被改劃成公屋,但補種樹木選址均與原區相差逾1.5公里。本土研究社研究員張嘉敏批評,此舉失去為當區居民提供喘息空間的原意,「政府應該交代清楚樹木補償區嘅準則,呢啲都係公眾、愛惜樹嘅人會想知嘅嘢」。

「用樹木數量玩緊數字遊戲」

張嘉敏又批評,目前全港棕地逾2,000公頃,政府本不應向綠化帶「開刀」,「棕地本身已經係鏟平咗嘅地,點解要咁大規模鏟樹整平綠化帶去發展?」以上述青衣西路綠化帶為例,該處是青衣最大的樹林,水源豐富,亦具有高生態價值品種,包括植物土沉香、金狗毛蕨、生態品種鰓刺溪蟹及香港南海溪蟹等。工程期間亦要將天然河道改道,以人工河流代替。張嘉敏指,綠化帶在城市中有屏障功能,「青衣西個功能好明顯,一邊係樹林,另一邊就係啲已發展項目,可以防止過度發展」。她形容此樹林如青衣居民「後花園」,「無咗呢啲綠化帶,居民喘息嘅地方都無咗,唔係你補種返啲樹可以補償到嘅嘢」。

不少市民會到山徑行山休憩。
不少市民會到山徑行山休憩。
《Yahoo新聞》記者到青衣西路發展項目視察,發現當中有一條小山徑,更因有溪流而有自然山水。
《Yahoo新聞》記者到青衣西路發展項目視察,發現當中有一條小山徑,更因有溪流而有自然山水。
有居民自備多個膠樽,到山上盛載自然山水。
有居民自備多個膠樽,到山上盛載自然山水。
有居民自備多個膠樽,到山上盛載自然山水。
有居民自備多個膠樽,到山上盛載自然山水。
山徑附近有多個小湖,包括青衣靈異典故的「鬼仔湖」。張嘉敏指,雖然小湖並不在發展項目範圍,但工程期間定必影響生態,這些湖泊或將一一消失。
山徑附近有多個小湖,包括青衣靈異典故的「鬼仔湖」。張嘉敏指,雖然小湖並不在發展項目範圍,但工程期間定必影響生態,這些湖泊或將一一消失。

她續指,於2018年粉嶺高球場爭議中,政府研究報告曾指場內有不少古樹,將該地收回建屋會損害生態;現時動輒發展綠化帶移除樹木是「雙重標準」,「呢度都有生態價值嘅樹,點解你哋又搞得呢?好似用啲樹玩緊數字遊戲,湊晒數就完工,合理咗發展綠化帶呢件事,但背後係對居民生活嘅質有影響」。

《Yahoo新聞》上周向發展局及土木工程署查詢,正等待回覆。

本土研究社研究員張嘉敏指,青衣西路發展項目的選址原本是青衣最大的樹林,有防止過度發展的作用,亦是青衣居民的「後花園」,以綠化帶發展公屋將影響居民的生活質素。
本土研究社研究員張嘉敏指,青衣西路發展項目的選址原本是青衣最大的樹林,有防止過度發展的作用,亦是青衣居民的「後花園」,以綠化帶發展公屋將影響居民的生活質素。

更多綠色新聞🌍資訊,即睇「Yahoo可持續發展」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