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急速的軍事擴張,積極做好應對準備的歐洲和加強鞏固國防的臺灣

對於年年持續投入龐大軍事預算,增強核導彈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裝備,且其金額幾乎逼近美國的中國各種動向,歐洲各國也已開始積極進行應對。以往幾乎是傾全力將俄羅斯當成防衛對手的歐洲,為何會開始對中國警戒呢?而臺灣在應對中國的侵略攻擊時,擔任協防的美國,對此事的審慎程度為何?本文由軍事記者能勢伸之進行解析。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明指中國的核武器

2021年6月,在歐洲接連有好幾場和亞洲的安全保障有深切關聯的集會召開。菅義偉首相也出席了在英國康瓦爾舉辦的G7峰會(6月11~13日)。而隔日,包括美國總統拜登、英國首相強生、法國總統馬克宏等,30個成員國組成的NATO(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也在布魯塞爾召開首腦會議。

此次的北約聯合公報非常特例的提到中國的核武問題,明白地指出「中國為了確立核三位一體,正以更多核彈頭、更大量的先進運載系統來加速擴大自身核武器設備。其軍事的現代化和公開宣稱的軍民融合戰略實施的詳情是不透明的。…我們對於中國的缺乏透明度和經常使用假消息(來做網路攻擊)感到擔憂。」

「核三位一體」指的是一個國家同時擁有洲際彈道飛彈(ICBM),潛射彈道飛彈(SLBM)和戰略轟炸機三種的核武打擊方式的能力。

中國和美・英・法・俄四國一樣,受到NPT(核不擴散條約)等的承認,可說是合法保有核子武器的國家。美國國防部在2020年,針對中國的核子武器做出了以下的推測。

「估計今後10年內,中國的核彈頭儲存(當時的推算是超過200枚),會隨著中國核武戰鬥力的擴大和近代化的影響,至少將會增加2倍」(美國國防部《2020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0」)

該報告甚至做出在中國「約有100枚的洲際彈道飛彈(ICBM)」而「5年內,ICBM用的核彈頭將會增長到約200枚」的預測。

歐美均在中國新型彈道飛彈的射程內

中國近幾年,除了在2019年閱兵式上展露東風-41型洲際彈道導彈(ICBM)之外, 還研發了巨浪三型(JL-3)潛射彈道飛彈(SLBM)(可搭載包括核彈頭在內的多枚彈頭)以及轟-20型(H-20)戰略轟炸機。據稱可搭載10枚核彈頭的東風-41型洲際彈道導彈,是可從移動式發射機或從地面向下垂直挖掘,讓飛彈能直立安裝在固定的飛彈發射井(silo)中發射的武器。根據令和3(2021)年版的「防衛白皮書」(防衛省出版)的資料顯示,最大射程推定是1萬1200公里,如此的射程,不只可以從中國的本土打到美國本土的西北部,就連倫敦和巴黎也完全在攻擊範圍內。

而巨浪三型(JL-3)潛射彈道飛彈(SLBM)的最遠射程也在1萬2000~4000公里(同樣引自「防衛白皮書」)。以發射彈道飛彈為主要功能的飛彈搭載潛艦,只要是在深度達到不易被敵方偵測到的海中匿蹤潛航的話,比起洲際彈道導彈(ICBM)和戰略轟炸機都還要能耐住敵人的核武攻擊,也可說是能夠拿來反擊的裝備。傳聞中國欲將巨浪三型(JL-3)潛射彈道飛彈(SLBM)搭載至開發中的096型彈道飛彈核潛艦。

拙著「美中衝突高漲的南海:臺灣樂山巨大雷達站可扮演關鍵角色」已經詳述了對中國來說南海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性的這件事。中國周邊有黃海、東海與南海。黃海的平均水深不到50公尺,東海也幾乎未滿200公尺。如此的水深,巨大的飛彈核潛艦的任何動靜,都很有可能被敵人的有人、無人反潛機(海上巡邏機)所偵察到。而相對的,南海擁有水深2000~4000公尺的廣大海域。

此外,位於南海北部的中國領土海南島的玉林有著大規模的海軍基地,據傳,此基地也部署了最多可搭載12枚巨浪二型(JL-2)潛射彈道飛彈(SLBM)的094型(晉級)的飛彈核潛艦4艘。(「詹氏戰艦大全2019-20」)


據研判,停泊在中國海南島軍港的應是中國海軍的094型飛彈核潛艦 Google Earth

巨浪二型(JL-2)的射程被認為最遠可達8000公里,若想將美國本土放進有效射程之內,094型飛彈核潛艦就必須閃躲過日本、美國反潛機的巡邏視線,並且航行出到太平洋才有可能。

巨浪三型飛彈的研發會是潘朵拉的盒子嗎?

然而,「中國若是配備像巨浪三型等的,有較長有效射程的潛射彈道飛彈(SLBM)的話,中國海軍就可擁有從該國沿岸將美國當成攻擊目標的能力」(美國國防部《2020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若是搭載射程最遠可達到1萬2000~4000公里巨浪三型飛彈的096型彈道飛彈核潛艦的話,即使是在南海潛航,不光是美國本土的西北部,就連倫敦和巴黎都有可能成為射程內的攻擊目標。

截至2021年8月為止,看不到任何中國放棄研發096型彈道飛彈核潛艦/巨浪三型飛彈計畫的可能性。若是該計畫繼續進行,成為現實的話,也許就會像是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把一直以來都將中國的武力擴張看作「隔岸觀火」的北約也捲入戰事漩渦中。

上述的北約聯合公報中,清楚地表示「北約重複強調,對北約成員國使用核武可能徹底改變紛爭的性質。…只要威脅到任何一個北約成員國的基本安全,北約有能力和決心讓敵人付出難以承擔的成本」

這段文章當中雖然沒有明白指出「敵人」的國名,但若說到「以更多核彈頭以及更大量的先進運載系統來加速擴大核武器設備」就會使人聯想到,指的不會是俄國,而是中國。

面對中國的核武,北約會採取何種的對應來以防萬一呢?不管敵人是誰,敢嗆聲只要使用了核子武器,「北約會讓敵人付出難以承擔的成本」,應該就是意味著採取以核還核的報復手段已經被放進念頭裡了吧。

北約盟國持有總數6065枚的核彈頭

那麼,北約真的擁有能讓敵人「付出難以承擔的成本」的反擊用核彈頭數量嗎?下列的表格是2021年1月時,被允許擁有核彈國家所持有的推算數字。

擁核5大國的推算持有數

國名 核彈(已部署) 核彈(未部署等) 總計(2021年1月現時) 美國 1800 3750 5550 俄國 1625 4630 6255 英國 120 105 225 法國 280 10 290 中國 不明 350 350+α

(2021年1月:≪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 2021年度報告≫)

以此來看,北約成員國的美・英・法的核彈總數是6065枚。雖然做單純的評比有其困難度,但其中除掉美國依據新START(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考量俄國威脅並取得平衡而作了削減的核彈數量之外,英・法的核彈總數為515枚。光靠英・法的總和,就超出了中國總數量的350枚。當然,如上述所說,中國的核武・核彈的數量,今後有急速增長的可能性。

另外,英國將所有的核彈都部署在最遠射程達1萬2000公里的三叉戟II型(D5)潛射彈道飛彈上。而法國將其搭載在射程一萬公里的M51・2潛射彈道飛彈上。射程只要超過一萬公里,即使是從大西洋上發射,幾乎整個中國都在射程之內。

萬一遭到核武攻擊時,為了反擊,必須在第一時間內偵察到敵軍的核子武器,特別是核彈的發射,推算出敵人是誰,探測到發射後的飛行路線,何處會受到攻擊。而美國為了偵察彈道飛彈的發射,在地球靜止軌道設置了5~6顆早期預警衛星,利用紅外線感應飛彈發射的前兆。

但是,早期警戒衛星的紅外線感應器雖可在飛彈的噴射熱源和彈頭再次衝進大氣圈時感應到熱度,噴射發動結束後直到再度進入大氣圈為止,也就是中間的這個階段,很難感應到。所以噴射發動結束後的飛彈飛航蹤跡,必須由別的感應器來偵察。

將在臺灣新設巨型雷達?

因此,聳立在臺灣西北部新竹縣,海拔超過2500公尺的樂山頂上,就連民間的衛星照片都可看出來的那座巨大建築物就格外受到矚目了。這是根據臺灣空軍的「安邦計畫」前後共花費了約1200億日圓(約合400多億臺幣)的龐大預算,在2012年底完工的。當時是世界上最高水準的相位陣列雷達(Phased Array Radar,PAR)(「中央社」(2013/1/3報導)。


位於臺灣西北部新竹縣,海拔超過2500公尺的樂山上的巨大雷達。據說天線邊長大約30公尺 Maxar Technologies/Google Earth

之前曾寫過「美中衝突高漲的南海:臺灣樂山巨大雷達站可扮演關鍵角色」針對此雷達詳加闡述。對美國而言,臺灣樂山基地的預警雷達,將會成為偵察・追蹤從南海海中朝著美國本土突然襲擊而來的潛射彈道飛彈時,不可或缺的監視之「眼」。

但是,和遏止攻擊美國本土的戰略飛彈有著相當直接關聯的長程預警雷達只有樂山一座就足夠了嗎?臺灣的「中國時報」(2021/4/21)針對巨大雷達刊登了一篇饒富趣味的報導。

報導說「(臺灣)國軍計畫將在南部高山增設一座『新型預警雷達系統』,新的長程預警雷達是否和空軍(樂山)基地為相同(作者注:以美國的鋪爪長程預警雷達為底)類型,國防部不予評論」

因為向立法院提出的施政績效報告中有著「新型預警雷達系統」的記述內容,所以看起來應該不會是一般的防空雷達。

總之, 長程預警雷達分別在不同的地方設有兩座的話,就算其中一座受到攻擊,還有另一座能夠繼續維持功能,以維持雷達本身的操作運用及減少空中防禦死角的觀點來看,具有其意義。

而且,臺灣的長程預警雷達若是有2座的話,將來從南海海中發射出去的彈道飛彈和極音速飛彈到底飛向何處?是美國本土?亦或是北約成員國?還是其他的地方?都能夠更加精準判別・預測,對日本來說也有很大的意義。

C-17運輸機飛來臺灣的意義

在臺灣增設第二座長程預警雷達的可能性被報導了大約一個半月以後的2021年6月6日,3位美國聯邦參議員來臺訪問,並宣布美國即將捐贈臺灣75萬劑COVID-19疫苗,只有3個小時的訪臺行程中和蔡英文總統以及國防部長都做了會談。

軍事意義上受到關注的是,3位議員所搭乘的是美國空軍的C-17「全球霸王III」(Globe master III)運輸機的這件事, C-17本身可以承載 M1艾布蘭主力戰車(M1 Abrams)一輛或3架AH-64阿帕契攻擊直昇機(AH-64 Apache)。


搭乘美軍C-17運輸機在臺北市機場降落的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和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跨黨派議員訪問團。2021年6月6日 AFP=時事

美國空軍所使用的C-17運輸機有200架以上,這是首次進入臺灣。而且由降落時的影像來看,此機安裝著會發出雷射誤導・干擾地對空飛彈或空對空飛彈的強力防禦裝置。

僅僅3個小時的滯留時間所意味的並不是只有提供疫苗的約定,而是很有可能想要炫示臺灣飛機場的物理條件是能夠接受C-17運輸機的,並且美軍的戰車及裝甲車、攻擊直升機往返運送到臺灣的能力都是足夠的。

雖然中國圖謀擴大海上的戰力,正在建造第3艘,也就是003型航母。但臺灣也在謀求自身獨特的防衛良策。等同於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臺灣海巡署在2021年,首艘600噸級巡防艦「安平艦」下水。600噸級巡防艦計畫籌建12艘,若有萬一,可以搭載16枚臺灣獨自研發的雄風反艦飛彈。16枚當中有8枚是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目前,即使是海上自衛隊也還沒有超音速反艦飛彈。

印度・太平洋周遭的緊張情勢日漸升高。防衛省8月25日公布了,在沖繩南方以英國海軍最強新銳伊麗莎白女王號(Queen Elizabeth)航母為中心的航空母艦打擊群,在24日參加了聯合海軍演習一事。此次的聯合軍演,美國與荷蘭也共同參與。此次演習英美投進了日本也打算引進的F-35B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隱形戰鬥機。

2021年5月, 日本國內首次在九州的演習場舉辦了陸上自衛隊與法國陸軍的聯合演習。另外,德國的巴伐利亞號巡防艦也啟程,航往印太地區,8月29日在索馬利亞外海和海上自衛隊護衛艦夕霧號進行了聯合演習。預定11月在日本靠港停泊。美中越演越激烈的對立, 歐洲確確實實已被捲入。

能勢伸之 [作者簡介]

軍事記者。1958年生於日本京都市,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畢業,長期擔任國防問題相關採訪工作,1999年科索沃爆發武裝衝突之際,曾採訪貝爾格萊德(譯注:塞爾維亞首都)和北約總部。著有《飛彈防衛》(暫譯,新潮新書)、《東亞軍事情勢的未來》(暫譯,PHP新書)、《檢證 日本著彈》(暫譯,共著)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