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救了國民黨,然後呢?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又失言了,他暗指陳菊「肥滋滋」、像「豬母」。這種言論風格是台灣一直以來不分藍綠的慣常習氣。韓國瑜立即批判吳主席的發言「非常不恰當」。這正反映韓國瑜力圖揚棄台灣謾罵抹黑的政治文化。不過,韓國瑜這次選舉展現的能量和風格,屬於個人性的而不是政黨的整體,人們不禁擔心「韓流」過後,國民黨是否回到從前依然不變?韓國瑜究竟是拂面而過的一陣清風還是吹落枝葉的颶風?

原本在國民黨內長期被冷凍無人搭理的韓國瑜,一年多前因強悍回擊新潮流系立法委員段宜康的逼退壓力而爆紅,隨後被國民黨從冷凍庫撿出來,委以高雄市黨部主委重任,進而把他押上高雄市長選舉戰場。沒想到他竟然捲起海嘯,甚至溢流全台各地,頓然把萎靡不振的國民黨選情拉升起來,連帶幾位原本毫無聲勢的縣市長候選人像吃了大補丸一樣,變得虎虎生風。不管韓國瑜最終是否當選,也無論他究竟拉拔了幾位同志,毫無疑義的是,他救了國民黨的選情,甚至讓原已奄奄一息的國民黨突然綻現生機。

國民黨接連兩次選舉慘敗,加上黨產遭受凍結,過往的不堪作為也遭轉型性清算,早已被打趴在地,毫無生機。黨務未見興革,選舉未有新招,陣容未注新血,訴求未有新意,憑什麼重振旗鼓、重新展翅高飛?

「韓流」現象固然為國民黨注入新能量,但這股動能要在選後化為百年老黨更新再興的力量,不但擺脫僵化性思維、僵屍般體質與僵固舊勢力的羈絆,而且浴火重生地重新活起來、動起來、旺起來,恐怕是嘎嘎乎其難。

以國民黨根深蒂固的黨性,劫難一旦離開,僥倖得以喘息,老毛病難保不會再犯,一時氣盛之後又要爭權奪利,搶食資源,鬥來鬥去互不相讓,最終白白把復興的契機給糟蹋了。

國民黨的政黨文化,一向是表面講究恭順、溫婉、和諧、不鬥爭、不強霸。實際上另搞一套,理念思維歧異大,雖不爭辯卻也互不相讓;社會屬性差異大,雖雞兔同籠卻也心有芥蒂;利益格局區別大,雖各有所繫卻也相互猜忌。在這樣的大雜燴組合中,任何改革都容易促發內部矛盾的尖銳化,同時因為缺乏協調衝突的機制,因此歷來的主事者大都只能微調、小修,以免打翻平衡和諧的假象,以致一發而不可收拾。因此,國民黨2000年和2016年兩次痛失中央執政權,雖然感到創痛深重,卻也大病小醫,不敢動大手術,甚至諱疾忌醫,以致於體質基本不變,理念亦未煥然一新。

無論團體或是個人,但凡所遭受的磨難不太痛苦,所受折磨的時間不夠長,則其淬煉的深度將很有限,自我更新的幅度也不會太大。晚近以來的國民黨正是如此,反正失去政權也不是第一次,逆來順受不是難事,同時朝野政治實力差距太大,想要翻轉也不容易。因此國民黨失去掌權三年半以來,事實上並無臥薪嘗膽的堅忍卓絕意志,更缺乏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痛切決心,因此比起前一次痛失政權之後厲行組織改造、進行黨員重新登記、喚新黨章黨綱的大幅更張洗面革新,這次改革只是和風細雨,甚至因為資源嚴重匱乏而導致組織萎縮,至於黨的理念更新、組織重建、文宣翻新全都欲振乏力,多半還大幅倒退。韓國瑜捲起的風潮,只會讓國民黨產生業已重振並興起幻象,而更不會認真面對嚴峻的衰頹真相。

當然,由於民進黨執政績效不彰,又因大力改弦更張而激起諸多民怨,這次選舉打的也是順風牌,但如果不是韓國瑜激起海嘯,選舉結果頂多是小勝。現在靠著韓國瑜非典型的國民黨人的特質,才拔地而起,打破藍營從來無力反攻的沉悶局面。

韓國瑜的崛起,否定了國民黨數十年來的人才偏好傾向與甄拔標準,但他這類人才以後在國民黨內就可出人頭地嗎?國民黨一貫偏好溫良恭儉讓的儒士型人士,草根型與本土性人才難受青睞。長期偏向一方的結果,導致國民黨檯面人物普遍不接地氣,不善在選舉的真槍實彈肉搏中拚鬥,以致於黨的活力與競爭力大為減損。韓國瑜這種國民黨邊緣人證明他比誰都有用,問題是國民黨現存的主流典範還是盤踞要津,無論是人才標準和甄拔機制早已根深蒂固,仍然不易讓邊緣人擠入核心。

韓國瑜還衝破國民黨諸多墨守成規倫的積習。一言以蔽之,就是國民黨又老又舊,從人力結構、思想觀念、外在形象到支持群眾,莫不老邁腐朽,嚴重脫離社會現況。韓國瑜旋風能夠促進國民黨世代交替嗎?能增進上層權力者貼近社會的多元性價值觀念嗎?能因此拉近國民黨和這塊土地的黏合度嗎?答案可能難以樂觀,因為國民黨內仍是由黨內外各方面的既得利益者把持,他們絕不會因為非典型人物竄起而退讓隱身,國民黨也不會隨而放下身段重回群眾身邊。

對國民黨而言,韓國瑜是一面解析度驚人的照妖鏡,照見國民黨的醜老形貌與老朽心態。如果只是讓他拉抬選情,選舉過後上下競相爭享他所帶來的美好果實,而不藉著風潮帶動國民黨的全面興革,那韓國瑜的價值就被大大貶低了。隨著這面照妖鏡蒙塵與破碎,國民黨也將回到故我而日薄西山。

【作者 陳國祥/陳國祥(1953年生),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碩士,台灣資深媒體人,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自立晚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時報》特約主筆、時報育才董事長。 現為<大師鏈>傳媒顧問】

更多論壇文章
陳其邁,你可以懂得很謙卑,也可以懂得很傲慢!
中國藝人「我們只能說」台灣藝人「我們不該說」
當神走下神壇 師父走入凡間
聰明如韓國瑜 計算如吳敦義
測謊,真能測得了謊?

相關新聞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