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美指中國殲20抄襲F22/F35 最新性能參數狂打臉

中共殲-20戰機近期己有多次出現在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的任務當中,其真實性能更受到外界的關注,尤其是可能會在台海與殲-20遭遇的美國空軍,深入研究比較F-22與殲-20性能與戰力。由於收集到更多的數據,最近一些新研究發現兩者各方面差異很大,不得不讓人回憶起當初那些有關殲-20抄襲F-22的說法簡直就是胡說八道。

雖然美軍與殲-20已有多次近距離空中接觸,例如2022年3月中旬在東海上空的F-35與殲-20的互動,美軍將領給予殲-20評價有「飛得非常漂亮」、「指揮和控制系統讓人印象深刻」等等。即便如此,美軍研究人員仍然認為目前對殲-20各方面的未知細節可能比已知細節更多。加上近年來共軍有關殲-20發表的訊息更多,它對美軍構成的威脅已有大概的圖像出現。

過去不少美國國會的報告和五角大廈發表的文章普遍認為,殲-20隱形戰機在設計上有抄襲美國第5代戰機的嫌疑,這種看法最具代表性、也最令人噴飯的是川普時期的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所說:「因為它們(F-35與殲-20)看起來很像」。若按此標準,當時幾個已在研發的5代戰機方案,包括英國航太公司的暴風(Tempest),或德法合作的「NGF」計劃、土耳其「TF-X」,都應該被列入剽竊F-35或F-22之列,若加上最近日本、韓國、意大利推出的一些規劃中的新方案,那就更像得難以分辨了。從美國軍方的心態而言,剽竊軍事科技的可能性隨時都存在,不斷在各種場合與研究報告中提出警告,只能說是反映出軍事科技被盜取的焦慮罷了。

如果單從殲-20的結構來看,它具有標準的混合翼身隱形設計、渾圓機身、極少能產生雷達回波信號的突出結構,以及幾乎沒有外部掛架的內置型武器艙。有軍事分析人士比較客觀地指出,殲-20外型上僅少部份結構與F-22有點相似,例如雙引擎的配置方式,至於雙翼,殲-20比F-22、F-35要大得多也長得多,此外就很難再找到相近之處。

若比較機身,Aerocorner發布的規格數據是殲-20長度23公尺,比F-22的18.9公尺長了4.1公尺;油箱容量殲-20為4166加侖,F-22為2400加侖,如此一來殲-20的最大航程比F-22多了近3000公里,如果F-22放棄隱形能力加掛了外油箱,是可以增加3000公里航程,但如此會損及空戰纏鬥能力與飛行速度。

一般認為,殲-20的雙翼結構會讓它機動性遠低於F-22,空中纏鬥會吃虧,但是一旦抵達目標區,殲-20更大的有效載荷(2.8萬磅)可以投射更多的彈藥,載荷較大也是速度慢得多的原因。Aerocorner公布F-22的速度為1963節,較殲-20的1333高出近47.3%。

但是速度並非空戰獲勝的唯一因素,武器射程、導引技術、傳感器的能力、飛行員的技術等等,都與勝負息息相關。而這一部份,外界對殲-20所知甚少,近期傳聞殲-20即將換裝WS-15發動機,還不知道性能上會有多大的改變。此外,如果傳感器能力更強,加上精確導引的遠程武器,很多攻擊在視距外就會發動,那纏鬥能力再強也用不上。未來的戰機在戰場上可能還得高度依賴跨領域與多個節點數據鏈聯網能力,並獲取人工智慧系統運算協助,傳統的戰機性能分析會完全改觀。

如果都以戰機外型就判斷殲-20抄襲F-22或F-35,倒是可以去翻一下中共殲-9型戰機的研發資料。殲-9與殲-8都在1964年代同時期立項、同時進行研發的項目,與殲-20一樣都是成都飛機公司所研發。該設計方案幾經波折,最後改到殲-9VI―Ⅱ方案,設計思想已太過前衛,也因為指標要求過高(2.6馬赫、最大升限26千米),技術上無法實現而在1980年將整個計劃取消。

後來直到殲-20完成時,不少人發現與過去殲-9的設計方案有許多相似之處,可能是借鑑了許多殲-9方案的研發成果,如果詳細看過殲-9的設計與風洞模型圖片,應該能讓美國人不會再執著於炒作提殲-20抄襲美國5代戰機。總之,戰場上靠的是實力,不是學歷。就算別人是抄襲的,如果還能做得比你強,那才真叫丟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