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鋰電池比電動車賺錢 中國鋰產業獨霸全球讓美國眼紅

今年中國整年都受到疫情封控措施衝擊,所有產業都受到嚴重影響,其中受影響較小而且還能快速成長的,莫過於包括新能源車在內的電動車。成長火爆到令全世界汽車廠為之側目的比亞迪,其銷售量被形容是「起飛」狀態。但電動車產業界最賺錢的卻不是比亞迪,業界都知道:「做鋰電池比造電動車更賺錢」,在中國電動車尚未登頂之前,鋰電池率先在產量與利潤搶下了世界第一。

今年全球電動車產業持續快速成長,全年總銷售將逼近千輛,其中銷售成長最快的則是中國的比亞迪,其旱地拔蔥式的成長率已成為全球電動車產業的新星。不過,最賺錢的電動車商還是特斯拉,其利潤大約是比亞迪的7倍。

不過,電動車業界認為,特斯拉雖然賺得多,但還是比不上賣電池的。今年鋰電池瘋狂漲價,侵蝕了電動車業者大量的利潤,一些銷售不佳的電動車廠可說是叫苦連天。目前最受歡迎的鋰電池原料碳酸鋰,在中國的售價於11月中旬創下歷史新高,衝上每噸60萬元(人民幣,下同),其價格較2021年均價上漲5倍,較2020年則暴漲14倍。

陸媒指出,碳酸鋰電池價格漲太快,很多電動車製造商抱怨道,做電動車的都是在給最大的電池廠寧德時代打工,不過寧德時代也抱怨沒賺到錢,自稱都是為上游材料廠打工。業界人士分析,特斯拉今年以來毛利率是17.2%,而寧德時代則為19.3%,大陸知名的鋰電材料供應商天齊鋰業第3季度的毛利率是85.53%,大約是特斯拉的5倍。由於鋰電池的成本在電動車零件裡佔的比例不低,所以錢落入誰的口袋就很明顯了。特斯拉CEO馬斯克就說過,鋰電池原料將是未來的「新石油」,未來甚至可能像矽晶片一樣影響地緣政治運作。

雖然有很多國家與企業在研發數種用以替代鋰電池的新材料,例如鈉電池、氟離子電池,但距市場化還有數年時間,鋰仍是目前電動車產業的戰略元素。鋰電池技術上並不難,材料來源也不算稀缺,鋰材料的暴利主要還是全球電動車爆發性增長導致材料供不應求所造成。去年美國地質調查局 ( USGS ) 發佈的報告顯示,全球已探明的鋰資源總量約8600萬噸,其中58%集中在南美玻利維亞、阿根廷和智利3國,中國的鋰資源儲量佔全球5.9%,排名第6。所以,實際上大陸的鋰原料仍主要依靠進口,對外依存度超過70%。

這些進口的鋰材料大多都是大陸企業在海外收購的鋰礦而來,例如天齊鋰業分別在2013年與2018年分別收購澳大利亞最大鋰礦與大幅投資智利最大鋰礦;另一家大陸最大鋰材料商贛鋒鋰業,也是早在2011年開始就佈局,分別在澳大利亞、阿根廷、墨西哥、愛爾蘭與非洲各地收購不少鋰礦。

鋰礦主要的競爭力在提煉與加工過程,鋰礦有液態的鹽湖鋰礦和固態的岩石鋰礦,可以提煉碳酸鋰或氫氧化鋰等鋰鹽。不同的形態鋰礦加工方式不同,目前液態的監湖鋰礦提煉技術以中國最佳。中國提煉的鋰鹽約佔全球產量7成,最大的2家鋰材料業者天齊與贛鋒,市值擠進全球鋰礦企業前5名,被大陸業界稱為「錦鋰」。

除了鋰材料,中國的鋰電池也獨霸全球市場多年。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國。全球排名前10的車用動力電池企業中,有6家在中國,全球總市佔率56%。在材料、技術與礦源掌握上,中國仍在持續成長,幾年內仍將繼續擴張霸主的地盤。財經研究機構 BloombergNEF 預測,中國今年在鋰離子電池市場的佔率有可能會高達 80%。

為了不依賴中國製造的鋰電池,加拿大已聲稱要打造全球首個全電動作業鋰礦,並建立完整鋰電池產業鏈。美國則通過法案對電動車相關產業進行補貼,同時要求鋰電池材料要有4成來自北美洲,5年來還要提高至8成。因應政府鼓勵政策與鋰電池需求前景,已有十多家鋰電池業者開始布局,只是現在才開始顯然已經慢了,建立產業鏈仍要幾年時間,數年之後可能新的動力電池材料與技術已經成熟,而這段期間顯然已無法扳回鋰電池產業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