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美、氣氛佳,媲美熱門旅遊景點的全世界超美墓園!

米蘭紀念墓園 (Photo by Zibione,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米蘭紀念墓園 (Photo by Zibione,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因為信仰與文化的不同,人們對於死後世界也有不同的想像。逝者的長眠處——墓園,乘載著親友對故人的摯愛與追思,也因此不少在裝飾上別具心思。墓地並非都是令人感覺毛骨悚然的地方,優美的景色、蓊鬱的植物、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甚至悠久的歷史⋯⋯下面這幾座充滿特色的墓園,更是許多遊客眼中必訪的旅遊目的地。

*奧地利・哈爾施塔特天主教堂墓園

哈爾施塔特 (Photo by Julius_Silver,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pixabay.com/photos/hallstatt-austria-mountain-lake-3609863)
哈爾施塔特 (Photo by Julius_Silver,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pixabay.com/photos/hallstatt-austria-mountain-lake-3609863)

位於奧地利西北部上奧地利邦(Oberösterreich)知名度假區薩爾茨卡默古特(Salzkammergut),坐落哈爾施塔特湖(Hallstätter See)畔的哈爾施塔特(Hallstatt),童話般的風光,一度被封為「全世界最值得上傳到Instagram的小鎮」。

哈爾施塔特天主教堂墓園 (Photo by Ghirlandajo,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哈爾施塔特天主教堂墓園 (Photo by Ghirlandajo,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清晨時,湖面經常籠罩著一層薄霧,伴隨四周起伏的山巒和蔥蘢的綠意,這座靜謐的小鎮充滿仙氣。如此美景,讓當地天主教堂(Katholische Pfarre Hallstatt)的墓園,看起來就像一處完美的長眠之地。

哈爾施塔特天主教堂墓園 (Photo by Ghirlandajo,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哈爾施塔特天主教堂墓園 (Photo by Ghirlandajo,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俯瞰著風景如畫的哈爾施塔特湖,鐘樓直指天際的教堂四周,錯落著墳地。彷彿迷你建築斜屋頂的木造墓碑,一座座小小的墓地在五顏六色的花朵妝點下,模樣顯得既溫馨又可愛。

哈爾施塔特天主教堂墓園 (Photo by Dimitry Anikin,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哈爾施塔特天主教堂墓園 (Photo by Dimitry Anikin,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儘管坐擁無敵湖景,卻有著「賞味期限」。由於這座墓園實在太小,儘管哈爾施塔特大約只有千位居民,然而每十年就必須為新的死者騰出空間⋯⋯

哈爾施塔特天主教堂墓園 (Photo by Uoaei1,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哈爾施塔特天主教堂墓園 (Photo by Uoaei1,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至於舊的屍骨被挖出後,則安放在暱稱為「骨屋」(Beinhaus)的12世紀聖米榭爾禮拜堂。

哈爾施塔特天主教堂墓園 (Photo by Jitka Erbenová (cheva),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哈爾施塔特天主教堂墓園 (Photo by Jitka Erbenová (cheva),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逝者頭骨整齊排列於架上,上方標示著主人的姓名、職業與死亡日期,也彩繪著花草或十字圖案。如今,依舊約有1,200個頭骨陳列其中。

*澳洲・韋弗利墓園

韋弗利墓園 (Photo by Kgbo,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韋弗利墓園 (Photo by Kgbo,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有別於哈爾施塔特天主教堂附屬墓園以美麗的湖景著稱,澳洲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的韋弗利墓園(Waverley Cemetery),以迷人的海景令人驚艷!

韋弗利墓園 (Photo by Kgbo,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韋弗利墓園 (Photo by Kgbo,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坐落於雪梨東郊的勃朗特(Bronte)懸崖上,以一望無際的地平線和壯闊的太平洋為前景,這處占地16公頃的墓園,同時將韋弗利區的景觀盡收眼底,結合形成對比的自然與人造景觀,創造出詩畫般的環境。

韋弗利墓園 (Photo by Kgbo,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韋弗利墓園 (Photo by Kgbo,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歷史回溯到1877年,曾經多次成為電影或電視劇場景的它,經常被描述為「全世界最美麗的墓地之一」,大部分完好無缺的維多利亞時代和愛德華時代紀念碑,成為它最大的特色。閃閃發光的白色大理石與遠處湛藍的海水相映成趣,在陽光下展現耀眼光芒~~

韋弗利墓園 (Photo by Sardaka,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韋弗利墓園 (Photo by Sardaka,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也因此,韋弗利墓園成為許多藝術家的靈感來源,澳洲知名小說家兼詩人亨利・勞森(Henry Lawson),就經常在他的故事中直接或間接提到這個地方,而他本人最後也長眠於此⋯⋯

韋弗利墓園 (Photo by Maurice van Creij,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eb.archive.org/web/20161029222906/http://www.panoramio.com/photo/91247074)
韋弗利墓園 (Photo by Maurice van Creij,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eb.archive.org/web/20161029222906/http://www.panoramio.com/photo/91247074)

此外,這裡也是許多新南威爾斯州、澳洲、甚至世界各地名人的最後落腳處,因為包含了豐富的歷史、建築,藝術與家系資訊,讓它在2016年時列入該州的遺產名錄。

韋弗利墓園 (Photo by Winston Yang, License: CC BY-SA 2.5,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韋弗利墓園 (Photo by Winston Yang, License: CC BY-SA 2.5,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將近150年以來,這裡已經舉辦超過10萬場喪禮,主要的紀念碑和紀念館都位於關鍵位置,像是主道路和小徑的交界處,最引人注目的有以殉難為主題的1798年紀念館(The 1798 Memorial)、花崗岩打造的史都華家族墓穴(Stuart Family Vault),以及詹姆斯・馬丁爵士(Sir James Martin)的希臘復興式紀念碑等。

韋弗利墓園 (Photo by M A Lurig,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36762416@N04/5257244920)
韋弗利墓園 (Photo by M A Lurig,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36762416@N04/5257244920)

探訪完雕像和紀念碑後,沿著與風景秀麗的懸崖小徑相連的小路前進,你將會抵達水清沙細的邦迪海灘(Bondi Beach),繼續享受當地碧海藍天的風光。

*日本・奧之院

奧之院 (Photo by Adam Jones from Kelowna, BC, Canada, License: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flickr.com/photos/41000732@N04/47949843413)
奧之院 (Photo by Adam Jones from Kelowna, BC, Canada, License: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flickr.com/photos/41000732@N04/47949843413)

距離大阪以南大約兩小時車程的地方,有幾座緊密相依的山脈,出現在日本本州紀伊半島西部和歌山縣的高野山,是弘法大師空海西元816年時創立的山中靈場,它不但佛教真言宗的信仰中心,同時也是大師入定的聖地。

奧之院 (Photo by Andrea Schaffer from Sydney, Australia,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aschaf/3810188543)
奧之院 (Photo by Andrea Schaffer from Sydney, Australia,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aschaf/3810188543)

進入禪定狀態的空海肉身,至今仍留存於奧之院最深處的御廟中,也因此奧之院成為高野山聖地中最神聖的地方。以御廟為中心,四周圍繞著大約20萬座對象從皇室到庶民、大小形狀不一、歷史橫跨千年的墳墓,形成了全日本最大的墓園群!

奧之院 (Photo by Andrea Schaffer from Sydney, Australia,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aschaf/3810988562)
奧之院 (Photo by Andrea Schaffer from Sydney, Australia,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aschaf/3810988562)

長達2公里的參拜之路以「一之橋」為起點,這條石子路的兩側林立著樹齡介於200~600歲之間的古老杉樹,為數之不盡的名墓所、祈念碑和慰靈碑,提供鬱鬱蒼蒼的樹蔭。有時林中瀰漫著霧氣,空靈的氛圍更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神聖感。

奧之院 (Photo by Velesperun,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奧之院 (Photo by Velesperun,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為了能在弘法大師的庇護下早日升天,幾個世界以來,許多偉人和名人都希望下葬於此,沿途能發現全盛時期統治南九州的薩摩島津家族、外號「甲斐之虎」的武田信玄,以及「戰國三傑」的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等戰國群雄的墓所或紀念塔。

奧之院 (Photo by Andrea Schaffer from Sydney, Australia,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aschaf/3811098140)
奧之院 (Photo by Andrea Schaffer from Sydney, Australia,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aschaf/3811098140)

大部分的墳墓都以石頭或小雕像為標誌,其中包括尊幾座保護婦女、兒童和旅行者的神祇。過了最後的御廟橋後,可以看見御廟前方作為參拜堂宇的燈籠堂,堂內2萬盞信徒捐獻的佛燈中,貧女一燈和長者萬燈據傳已經點燃將近900年⋯⋯

奧之院 (Photo by Jordy Meow,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奧之院 (Photo by Jordy Meow,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與其他墓地不同,奧之院鼓勵人們夜間參觀,周邊地區更有許多寺廟提供住宿和精進料理,讓遊客或信徒可以細細品味當地氣氛。值得一提的還有,高野山同時也是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紀伊山脈聖地與朝聖之路」的一部分~~

*阿根廷・雷科萊塔墓園

雷科萊塔墓園 (Photo by DerHexer,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雷科萊塔墓園 (Photo by DerHexer,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規劃整齊的巷道兩旁,捷比鱗次排列著一棟棟裝飾雕像、浮雕、山牆或圓頂的華麗建築,讓人彷彿置身洋溢歐式風情的高級住宅區,如果不是十字架和某些雕像的神情洩露出端倪,大概很多人都想不到這裡居然是座墓園!

雷科萊塔墓園 (Photo by Deensel,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deensel/41054043562)
雷科萊塔墓園 (Photo by Deensel,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deensel/41054043562)

雷科萊塔(Recoleta)是阿根廷首都東北部的一個城區,1970年代因為布宜諾艾利斯發生了可怕的霍亂和黃熱病,於是當地的富裕階級「逃」到了這處地勢較高的地點,打從那時起,它就成為「南美巴黎」最時尚且昂貴的居住區。

雷科萊塔墓園 (Photo by Ken Walker kgw@lunar.ca, License: CC BY-SA 2.5,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雷科萊塔墓園 (Photo by Ken Walker kgw@lunar.ca, License: CC BY-SA 2.5,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顯然,富人離世後,依舊不願意離開當地,萊科雷塔墓園(Cementerio de la Recoleta)成了他們最後的家。以一道由多力克柱高高撐起的新古典主義大門為入口,這是一座規劃出街區、寬闊綠樹成蔭的逝者之城。

雷科萊塔墓園 (Photo by Liam Quinn from Canada, License: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liamq/5459271279)
雷科萊塔墓園 (Photo by Liam Quinn from Canada, License: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liamq/5459271279)

1822年時,法國土木工師Próspero Catelin為它設計布局,之後吸引無數名人入「住」:從諾貝爾獎得主、阿根廷總統到拿破崙的孫女,而它豪華的程度,同樣足以匹配前阿根廷第一夫人「艾薇塔」伊娃・裴隆(Eva Perón)。

雷科萊塔墓園 (Photo by sergejf,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sergejf/33197425404)
雷科萊塔墓園 (Photo by sergejf,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sergejf/33197425404)

精美的大理石陵墓,融合裝飾藝術、新藝術、巴洛克式和新哥德式等多種建築風格,當中更有部分建材來自巴黎和米蘭⋯⋯

雷科萊塔墓園 (Photo by Barcex,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雷科萊塔墓園 (Photo by Barcex,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在這些紀念碑中,不乏知名阿根廷雕刻家蘿拉・莫拉(Lola Mola)和路易斯・佩洛蒂(Luis Perlotti)的作品,許多墳墓更因為獨特的造型而引人注目!

雷科萊塔墓園 (Photo by sergejf,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sergejf/33999552946)
雷科萊塔墓園 (Photo by sergejf,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sergejf/33999552946)

曾經被BBC和CNN譽為全世界最美的墓地之一,占地5.5公頃的雷科萊塔墓園,擁有將近4,700座全部位於地面的墓穴,密密麻麻的程度彷彿迷宮,經常讓人迷失其中。

雷科萊塔墓園 (Photo by HalloweenHJB,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雷科萊塔墓園 (Photo by HalloweenHJB,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當中有94座墓穴被阿根廷政府列入國家歷史古蹟,並且受到國家保護。

和周遭的豪華社區一樣,這座優雅又漂亮的墓園,大概也是處讓不少活人都羨慕的房地產!?

*義大利・紀念墓園

紀念墓園 (Photo by © Ralf Roletschek, License: GFDL 1.2,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紀念墓園 (Photo by © Ralf Roletschek, License: GFDL 1.2,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如果說雷科萊塔墓園是墓園中的高級住宅區,義大利米蘭的紀念墓園(Cimitero Monumentale),則可稱為墓園中的露天美術館。令人驚嘆的建築和數百尊雕像,讓這座墓園以豐富的藝術性著稱!

紀念墓園 (Photo by Paolobon140,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紀念墓園 (Photo by Paolobon140,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為了將城市周圍的小型墓地整合,這座由義大利建築師卡羅・馬奇亞齊尼(Carlo Maciachini)設計的墓園,1866年開放後,馬上成為米蘭最富有的家族「炫富」的地方,紛紛以華麗的陵墓和引人注目的雕塑彼此互別苗頭。

紀念墓園 (Photo by Paolobon140,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紀念墓園 (Photo by Paolobon140,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各種古典和當代義大利雕塑、希臘神廟、精心製作的方尖碑,以及縮小版的古羅馬圖拉真柱(Trajan's Column)等其他原創作品,開始填滿紀念墓園的各個角落,令來訪者眼花撩亂。

紀念墓園 (Photo by Maurizio Giuliano,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紀念墓園 (Photo by Maurizio Giuliano,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被當作正門使用的名人堂(Famedio),是一座洋溢新中世紀風格的大理石建築,宏偉的拜占庭式結構,裝飾著拱頂壁畫和色彩繽紛的窗戶,裡頭長眠著米蘭和義大利最受尊敬的公民,像是作家孟佐尼(Alessandro Manzoni)以及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Giuseppe Verdi)。

紀念墓園 (Photo by Ivan Stesso,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紀念墓園 (Photo by Ivan Stesso,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另一大必看亮點是達文西《最後的晚餐》的3D青銅複製品,生產開胃酒的金巴利(Campari)家族,將這幅知名壁畫場景重現於家族墓園前,由於非常吸睛,已經成為紀念墓園的地標之一!

紀念墓園 (Photo by Paolobon140,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紀念墓園 (Photo by Paolobon140,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除了金巴利家族之外,墓園中還有許多墳墓屬於其他重量級企業家族所有,他們紛紛聘請Adolfo Wildt、Arturo Martini、Agenore Fabbri、Arturo Martini等義大利雕塑家參與設計,讓整座墓園的精彩度絲毫不輸任何一家博物館的收藏~~

文字/Iris 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