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再次打著綠色反環保,請蔡政府停止蠢行

這不是第一次,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蔡政府再一次的打著綠能環保名義、行破壞生態反環保之實─台東縣池上鄉火車站後方,將興建太陽能電廠,引地方反彈。官方說法說要「創造地方、光電業者、地主三贏」,實情則是不可能,最後只有「新台幣」(利益)是贏家,綠色美景、自然生態是必然的輸家。

日前池上火車站後方農田開始整地,變成一片黃土,和附近翠綠的水稻形成強烈對比,引起民眾關切,才知道即將興建太陽能電廠,民眾為此發出反對聲浪,希望「良田不要種電」,保留美麗家園;遊客也譁然「池上美景不再」。地方召開協調會,不過,因為廣植光電是中央既定政策,給予高價收購,在利益驅策下,這個電不種這裡的農田,還是換到其它農田種電,對農田的破壞無分軒輊。

其實,池上火車站後面到底有1公頃還是3公頃的地要種光電,只是一件「不足掛齒」的小事,真正關切且嚴重的是:類似這種破壞生態與環境的種電,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全台出現,幾乎每隔幾周就看到那裡又繃出一個案例,那些沒被看到、沒被抗議的其實就過關,成功的「種下去」了。

不久前,環保團體發現彰化崙尾地區的光電場,竟然在退潮後,光電板就直接壓在濕地上,當地的潮間帶當然再無生理;再早,台南官田水雉保育區周圍的稻田都要種電,花20年復育的水雉豈有不受影響的道理?當然,還有在屏東花了20年完成的數百公頃「平地造林」地,也全部要砍掉大樹用來種電;全台最著名且鳥類聚集的嘉義鰲鼓溼地、七股潟湖等地區,也在整地挖土、一一蓋上光電,這些地區是黑面琵鷺的主要度冬區。桃園著名的埤塘也難逃毒手,必須填平種電。

這些都是較著名而被揭露、報導的案例,外界未查覺、悄然收錢種下電的地方更不知凡幾。以報導農業新聞著稱的《上下游》,在7月就推出一個「光電侵農大調查」的專題,坦白說,看了專題者大概都會有觸目驚心、更是慘不忍睹的感覺。報導內容是「踏查兩百個案場,目睹良田變色」,而所謂「兩百個案場」,不是指全台的個案,而是指只有屏東縣與台南市這2個農地種電最氾濫的縣市而已,如果是全台個案,是會變成500個?還是1000個?甚至2000?

官式說法什麼「農電共生」、「漁電共生」(指種電可與原來的農漁產業一起存在),顯然是睜眼說瞎話,依此報導指出,「農田只要一種電,絕大多數都放棄耕作,徹底離農。鋪上光電板的土地僅存荒煙蔓草,甚至大噴除草劑,連草都生長不了」。

其實,政府這種謊言是說多、也說習慣了。當外界質疑埤塘種電影響生態時,官方說會避免影響、密切觀察,但賞鳥人都知道,種電後那些野鳥、雁鴨、過境或度冬的鳥都不再出現。官方說鰲鼓溼地的光電施工會避開幾個野鳥主要棲息的地區,不是有影響,只要有點常識都知道,當然衝擊整個溼地生態環境,被光電板切割破碎的環境,來棲息度冬的野鳥必然減少甚至消失。

同樣的是類似池上農田的種電,每塊農田都有一個可種電的面積,其結果就是導致農地破碎化、即使是良田亦更容易廢耕;農委會大概忘記多年前最重要的農業政策之一,就是要擴大農地面積、讓農民可耕種土地更集中又擴大,提升規模經濟效益,避免小農制的低效益與高生產成本。而今天,為了種光電,農委會竟然坐視農地破碎化。

蔡政府為了廢核神主牌,要在短期內大幅增加綠電,官員一直灌輸民眾台灣發展光電的優良條件,但實際上不是外行就是謊言,台灣絕對不是種電的好地方。一來台灣地小人稠、土地昂貴,光電在土地利用的效益上是所有發電方式最差的一種,只要看看國外的「光電大國」,無一例外是土地多的大國即可知。

再者,蔡政府以台灣炎熱作為發展光電優良條件,又搞錯了;光電要的是日照、不是溫度;夏天溫度即使到38度、無日照的陰天,光電還是發不出電;而台灣陰雨天數多、有效日照時間少、晚上更是「打佯」不發電,容量因子只有10-15%左右。同樣看看太陽能發電大國,除了土地大外,時常是有沙漠─日照最充足的地形,也可看出其中關鍵。

蔡政府該及早醒悟,務實檢討修正,不再強推「綠電大躍進」;否則數年後,蔡政府完全其「光電大計」,全台上萬公頃土地都種上光電,當民眾在良田、溼地、灘地、山坡、水庫、埤塘……,舉目所望盡是光電板時,這個政府當被咒罵而非讚美,台灣被破壞的環境也再難復元。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台東池上車站後方設光電廠引反彈 將另覓地興建
相關報導》 電力市場交易就像在買菜!售電業者、用電戶…各方關係一次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