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彰銀案中各自解讀蘇揆的「不吃虧退場」

本月最夯的金融事件,當屬台新金如何從彰銀案退場,各種傳聞紛飛,不過,行政院長蘇貞昌對台新金說出「讓台新金不吃虧退場」的話,恐怕己流於各自解讀,反而憑添困擾,最後是否能退場、如何退場,還在未知之數。

根據媒體的報導指出,月初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曾拜會蘇貞昌,除了表達完成保德信人壽收購之外,也希望解決纏訟15年的台新彰銀案,蘇貞昌當場表示:「一是彰銀是國家資產,絕不放棄彰銀經營權;二是不會讓台新金吃虧」。台新金的反應則是:很高興蘇院長講出這個方向,讓台新不要吃虧退場,願意配合,希望能儘快跟財政部和解協商。

接著就是流言滿天飛的9月天;傳聞中會接手的主角包括各公股行庫、與向來對金融股興趣高昂的寶佳集團,接手比例大概就是5-10%之間,價格介於市價18元與淨值16元多不等;當然,也有彰銀買回的說法,甚至連寶佳集團與財政部協商、志在台新金的說法都有。財政部與彰銀是忙著否認各種傳聞消息,台新金則說財政部「至今仍未與台新金洽談彰銀解決方案」,同時急著否認台新投資彰銀有賺到125億元。

因此,到底雙方是否已有可行又能接受的退場方案,尚在未知之數;現在惟一可確定的是:相較過去幾年的打死不退,台新金確實已生退場之意。

台新金有意退場,未必是老闆突然「大徹大悟」,而是現實壓力及形勢比人強情況下,必須作的決定。現實壓力是台新金要併購保德信人壽,補足其金控旗下沒有保險的缺陷,不過,需要至少55億元以上的資金,整體財務尚待金管會審核,台新金不賣彰銀股票,能過關與否是有問題。

至於「形勢比人強」則更是擺明的事實:彰銀經營權爭奪戰,台新金已輸掉3次,泛官股持股超過3成,如有需要隨時可加碼,3年後甚至6年後、甚至到永遠,都完全看不出台新有搶回經營權的機會。即使官司有斬獲,但財政部必然上訴再上訴,繼續纏鬥不知何時是盡頭。甚至,就算拿回經營權,以財政部掌握的股權,想完成併購彰銀的可能性幾稀。

此時不退,能待何時?這也是各界認為彰銀案這次可能一勞永逸解決的原因。

不過,蘇貞昌顯然釋出一個不清不楚、難以定義的訊息:讓台新金不吃虧的退場。台新金大概又要糾結於當年以每股26元多標下,現在即使不是同價、也不能低太多的解讀。官方則可以解讀投資15年,配息配股算進去,台新金早賺數百億元,所以一定是不吃虧退場─這應該是台新金急著要否認「獲利125億元」的原因吧。

其實,8月下旬,蘇貞昌曾經公開回應彰銀案,當時他的說法是:「我就只有一個原則,不會把彰銀落到台新的手上」,不過,財政部好做,讓台新金控不吃虧地退場,大家好好商量。如果台新金對政客的談話有點了解,能正確解讀的話,當明白蘇貞昌真正的重點與首要之務在:不讓彰銀落到台新手上。

「不吃虧退場」只是附加的安慰、客氣話,台新金如果執著此話硬要財政部用遠高於市價的價格買彰銀股票,那就繼續僵持吧,保德信案也難過關了。台新當不會天真到期待蘇揆下令要財政部用高價向台新買股吧?更不會假設財部官員蠢到主動用高價買股吧?

其實,台新金不退場也好,對社會大眾而言,反正彰銀經營權在官方手上,不算落入財團,兼之又有3年一度的經營權大戰可看,也不錯。對金融同業來說,競爭對手把數百億卡在彰銀裡面,吞不下又吐不出、動彈不得,當是「樂觀其成」;至於對財政部、諸位官員而言,雖然3年要打次仗「有點煩人」,但反正經營權在手上,社會肯定、立委不駡、更不必有牢獄之災,也不差。

只有台新金,白白在彰銀卡15年了,至今仍未「悟道」,也怪不得他人了。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呂紹煒專欄:閒話彰銀案的八卦
相關報導》 風評:台新解得開「戈耳狄俄斯之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