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李遠哲的直言─2050年零排碳不可能,政府在騙人

中研院院士李遠哲日前在一場公開活動中,直言「2050年零排碳是不可能的 」,政府是在騙自己,而年輕人都被騙了,衡諸現實,這番話算是「一錘定音」,所謂的2050零碳排承諾正顯得越來越不現實。

而且,也不必太過抱怨、甚至指責蔡政府,因為看起來,說謊、亂開支票的政府比比皆是,沒有誰比較低劣或高尚問題。

李遠哲說,各國都提出的2050年零排碳、地球溫度上升不超過1.5度的目標,「但是零排放是不可能的」,因為說要零碳排、但卻又一直追求經濟成長,一直未從製造、生產、消費方面努力作改變,這樣無法改變暖化問題。他說:政治家說會帶下一代愈走愈好,其實是愈走愈壞,只是壞得比較慢,他想老實地告訴年輕朋友「我們都被騙了」。這番話不論所指是台灣或是其它國家,都算是「一體適用」

從2015年全球195國簽署「巴黎協定」開始,因應氣候變遷、全球暖化而推動的「減碳」,就成為環保(甚至企業界)的主流意識,也是各國少有的全球共識;而且,提出的目標一個比一個「崇高」、激進:有了巴黎協定的承諾還不夠,幾個先進國家鑑於燃煤排放嚴重而組成「去煤化」集團,要讓發電完全「脫煤」,2016年比利時先達到發電無煤化、2019年英國(一度)達成發電無煤化,號稱140年來首次全國無煤日,讓政界與環保界都「額手稱慶」,隔年奧地利也達成….。

依照當時對外的承諾,2025年時歐洲有9國實現無煤化;而且,先進國家不僅本國要實施無煤,甚至要強迫落後國家也要無煤,這個企圖就是讓中國承諾不再對外輸出煤電廠計劃。

而除了無煤化、以氣代煤外,「零碳排」承諾也是近幾年全球「最流行」的政府承諾,大部份國家都以2050年零碳排為目標,中國承諾2060年達成碳中和(與零碳排定義不同)目標、印度承諾2070年零碳排,中印還因為承諾時間較晚而為環保人士指責。

不過,現在都沒太大差別了,因為每個國家跳票、無法達成零碳排的機率都大幅增加,歐洲國家原本就因為以氣代煤等因素,導致天然氣價格飆漲而影響減碳進程,2月爆發的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更讓歐洲國家不再提減碳,關切的核心只有能源供應的國家安全,許多國家增加燃煤使用、甚至連退役的煤電廠都拉出來重啟發電。

美國的情況相同,拜登政府上台後,確實不同於前任川普,拜登宣稱要「從石油轉型」、大力支持綠色與再生能源,但在俄烏戰爭後就改變政策,在國內鼓勵石化燃料的生產,並與歐盟達成一項協議,保證對美國化石燃料的新長期需求「至少」能持續到2030年;而美國對歐出口的天然氣增加數倍之多,也開始在墨西哥灣沿岸興建新的液化天然氣港口。

如仔細評估歐美的減碳承諾就可發現,原本承諾的短期減碳目標一個都未達到,各國改以不易檢驗的30年後零碳排承諾為公關手法;但現在連表面文章都不顧了,各國紛紛增產、多用化石燃料,必然讓排碳增加,原本達成機率就低的零碳排,就更不必奢想了。

未來,即使歐洲國家靠著進口來自美國、中東的天然氣紓緩俄國的「斷氣」危機,但單單是大幅增加液化天然氣的海上運輸,就不知要增加多少碳排。而經此一事,歐美國家再難有立場與道德高度,去指責、要求落後國家不能增建煤電廠,減碳的失敗已不難預見矣!

至於台灣不可能達成零碳排目標,又有其它本身的特有因素。在減碳計劃中,供電一直是一個重點,因為發電一直是一個最大的排放來源,但台灣的電力供需面趨勢,卻註定不可能達到減碳目標。

以電力需求面而言,隨著民眾生活品質的提升、經濟的成長、產業與商業的發展,電力需求基本上是呈增長趨勢;而不知幸或不幸,台灣的主力產業偏偏是耗電最鉅的半導體產業,去年用電成長高達4.5%,半導體產業「居功厥偉」,外媒報導指3年後,一家台積電的用電量就占全國的12.5%。供給面而言,雖然增加綠電、但也要廢核,最終是火力發電占比8-9成,不必懷疑,排放與污染都嚴重。這種結構,說2050年要達零碳排,難矣哉!

不過,對各國政府官員而言,即使承認零碳排承諾要跳票,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大部份民眾,關切自己的日常生活、能源供應的充裕、價格的高低,遠遠超過30年後的碳排高低、減碳成果─而這也正是零碳排承諾難以達成的原因,李遠哲的一番話,算是說出「國王的新衣」。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蔡英文1句話讓李遠哲快氣瘋!」柯文哲預言:2024誰當總統都很慘
相關報導》 風評:能源轉型「里程碑」─那些有說與沒說的謊言
相關報導》 德國「2023非核家園」有變數?避免能源短缺危機,官員透露「最後三座核電廠年底不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