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當沖降稅考慮延長─彰顯走短線的錯誤政策理念

財政部長許虞哲日前說當沖降稅確實有發生效果,因此「延長的可能性很大」;前行政院長陳冲則對此制持質疑態度。雖然是否延長,財政部要年底才檢討、明年再決定,但如果從政策理念看,財政部該考慮的是到期即終止當沖降稅,不必再多想延長之事了。

財政部在今年4月時,因為台股成交量低落,為了提高成交量而決定把當沖的證交稅減半。根據財政部的說法,稅率降後量能就增加,9月台股的日均量提高到1600億元,而實施5個多月以來,當沖占比提高,若未來3個月能維持現在的量能,當沖降稅「延長的可能性很大」。

實施當沖降稅前,正是台股低成交量時,每天的成交量都在千億元以下,甚至降到500億以下的窒息量。一個市場成交冷清,當然對股市不好,除了造市效果差、許多個股淪為僵屍股(幾乎無成交量)外,流動性太差的股市會越來越乏人問津,甚至有意掛牌的企業,也會因此捨台股就國外其它市場。這是當沖降稅政策的背景,而依照財政部的說法,這個政策「確實有發生效果」。

不過,吃藥不能上癮,更不能最後把吃藥當飯吃。當沖降稅頂多能視為台股長期出現窒息量時的急救方式,台股成交量活過來後,就該退場,因為這項政策在政策理念上有問題。

全球所有國家對股市的政策,基本上是鼓勵較長線的投資,而不鼓勵短線進出,因為短線進出容易加大個股波動、暴漲暴跌。因此,所有課徵證所稅的國家,幾乎都對長期持有股票者,課以較低的證所稅率。例如韓國投資人持有股票在1年內賣出與超過1年者,課徵的稅率就相差10個百分點;美國短期與長期持有者的稅率最高更可差到20個百分點。

甚至在房地產政策上,各國政府也是鼓勵長期持有、打壓短期投機炒作者,例如對持有1年以內即出售者課以高稅率,持有多年(如5年或10年不等,各國規定不一)者稅率大幅下降或甚至免稅─如韓國持有房地產超過5年才出售,其資本利得可全部免稅。

而當沖則是「短線中的短線」,是投資人在當日就先買後賣或先賣後買,3年前金管會以與國際接軌為由,開放現股當沖,當時官員還要再三強調「不鼓勵投資人走短線」。但為當沖降稅,則是赤裸裸的鼓勵投資人走短線,這大概是全球首創的鼓勵短線政策,在台股量成恢復正常後,當沖降稅其實就該結束。

部份人士特別支持當沖對造市的功能,財政部則著眼於稅收是增或減、數額多少等問題。當沖或許對造市是貢獻,但其貢獻是否值得政府以降稅鼓勵,是大有疑問;政府或許不必在政策上打壓當沖,但絕對不必亦不宜以政策獎勵當沖的短線進出。前行政院長陳冲就強調,好的遊戲規則,應該是不論投資人的目的為何,負擔都應該一致。

更何況,造成股市起伏、交易量變化的因素多,以財政部所言9月份的日均量1600億來看,固然有部份來自當沖降稅政策的影響(當沖比重增加),更多的影響則來自外資匯入、中實戶歸隊及散戶回流等多重因素。拿掉當沖降稅後,短期可能成交量會略微下降,但整體影響有限;以9月日均量1600億而言,如果扣除當沖成交量,日均量也超過千億元,這其實就是原本官方預估「正常的成交量」。

政府時常為了「救市救急」而祭出支撐市場的政策,按理市場恢復正常就該儘快退場,但市場很容易變成依賴、難斷奶,而且越陷越深、原本救急的政策越來越難退場。過去台灣股市對國安基金、房市對政府提供的優惠房貸、甚至整個經濟體系對廉價資金(QE量化寬鬆)的倚賴,都證明市場容易染上這種靠政府支撐的「毒癮」。

當沖降稅在政策理念上,變成是政府鼓勵短線而非長投資,這種政策實在「難登大雅之堂」;在成交量恢復正常後,是該儘快退場、別再延期;政策退場時,也許市場會出現一點「戒斷症」現象,但為了市場的長期健康著想,當沖降稅還是儘早退場吧!


相關報導
立法院三讀通過當沖證交稅減半,曾銘宗:功能有限
當沖稅率減半 施俊吉:吸引投機者和投資人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