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賴清德指著和尚駡禿驢
賴清德總統就職周年,行禮如儀地接受「敏迪選讀」專訪,民眾黨主席、立委黃國昌以「沉溺在自我催眠的獨白」形容這場訪問,賴清德應該感謝黃國昌,在他民調低到滿意度只有三成,而不滿意度飆破五成五之際,還肯如此耐心地重聽訪問並做出點評。
做為國家元首,賴清德一年來,還是不解「總統」應所為何事,邏輯不通輕重不分是他的硬傷,他用了全副力氣對付在野多數的立法院,搞出一場就職周年還畫不下句點的「大罷免」,即使「抗中」都是他用來對付在野政黨的嘴砲。
兩岸大小公司合併論不倫不類
不到一小時的訪問,三個重點:川普關稅戰、兩岸政策、大罷免,第一個說了等於沒說,萬變不離其宗,不要疑美加碼不要疑政府,「要有信心。」至於怎麼有信心?賴清德淺淺表示,「要讓美國知道台灣產品對美國重要性。」美國當然知道,否則豈非硬生生拉走台積電乃至半導體上下游都可能「聚落群移」。
兩岸關係,賴清德難得重調「和平」基調,妙的是,他拿前兩朝的馬、蔡政府為例,馬英九執政時飛彈沒少,蔡英文執政文攻武嚇更巨,台灣却交出漂亮的經濟成績單,既是台灣人打拚的成果,也是「外資對台灣的信心」,先拉美國印太戰略在阻止中國擴張,再拉台海和平是世界安全的重要元素,談到兩岸布局特別強調「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不能都放在中國,也不能都放在美國」,說到台灣對中國的善意,兩台商有利中國產業發展,到天災捐款都有台灣的愛心,他沒說的是自民進黨二次執政,所謂的「愛心捐款」幾成絕響,新冠疫情台灣「口罩外交」獨缺中國。
賴清德願意對等尊嚴的兩岸對話,却用大公司併小公司為比喻,「你要提條件啊!不是台灣來提條件,讓你說要或不要,而且還說,你一定要變成是我的一部份。」不必惡意揣度賴清德是「統一條件說」或「賣台條件說」,台灣的危機不在於中國提不提條件,而是中國「合併」台灣的「生意」,中國談的對象是美國。
國會協商遙想王金平劍指韓國瑜?
主持人提及「在野黨主打和對岸對話比較有機會」;賴直接「拒絕」,因為「路線完全不同」,在他眼裡的在野黨,一個是九二共識(國民黨),一個是兩岸一家親(民眾黨),民進黨則主張兩岸互不隸屬;話繞了一大圈,既要和平也要對話,但兩岸緊張,中國要考慮對台策略是不是對的?在野政黨即使有心「助一嘴之力」,也無能為力,因為「路線不同」,這一題是答了也無解。
朝野僵局只有大罷免能解嗎?這是一個好問題,賴清德的解答倒也乾脆,千錯萬錯都是在野政黨的錯,立法院為什麼這麼亂?行政院為什麼一直提覆議?他的解釋是「立法院不遵守議事規則或慣例」,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被憲法法庭判決「違憲」後,還變本加厲,偏偏他舉的例子是財劃法─搬走中央的錢給地方;很遺憾,釋字第四九八號明言:「地方自治是憲法保障的制度」,不能因為立法院主張撥給地方的權錢更多就叫「違憲」,尤其是中央地方權錢分配比例,絕對不是總統或行政院說了算,這個比例依憲政制度,就是該由最高民意機關─立法院決定,除非賴清德真以為自己是「獨裁者」,可以權錢一把抓。
賴清德對民主與憲政缺乏深刻的認知,甚至以王金平為例,認為現在缺少王金平朝野協商「提醒違憲這個環節」,才會讓立法院通過太多違憲法案,而引起公力量,這是指著和尚駡禿驢;過去他談「更大的民主」,現在大談「直接民權」,甚至認為「罷免被接受,未來創制複決也會成為日常」,到於罷免總統屬憲法賦予立委的權力,他也尊重,不但誤解「直接民權」,更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因為罷免總統程序難度遠高於罷免民意代表,他站在「權力者」的制高點,睥睨對總統薄弱的制衡機制,妄論「直接民權」。
重奪六席立委廢罷免才是真心話?
首先,「直接民權」是民主政治的補充,即使對「事」的直接民意表達,也非事事尋求直接民意的解決,否則代議政治直接取消即可,何須定期選舉?遑論無差別全面罷免在野立委;其次,若賴清德或民進黨真重視「直接民權」,要讓創制複決成為「日常」,蔡政府取消公投綁大選,讓公投成為兩年才有機會行使,又是所謂何來?這不是打臉在野黨,而是打臉蔡英文,遑論民進黨上周才發言盈庭反對在野政黨提出的反廢死公投案,這哪來的重視「直接民權」?可笑復可嘆的是,始終對大罷免立場慎之又慎的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態度丕變改支持大罷免,並估計國民黨五席台北市立委會全掉(都被罷免),若民進黨能在罷免後的補選多贏得六席立委,他主張民進黨要廢掉罷免制度─在野過半要大罷免,民進黨過半則要廢罷免,這算盤打得未免太如意,這是用形式民主一再翻桌的邁向獨裁之路。
賴清德甚至拿蔡英文卸任前邀請在野政黨領袖對話說事,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未赴約,民眾黨柯文哲會面却也沒得到結果,他想的是民進黨還是沒拿下立法院正副院長,聽在民眾耳中却是柯文哲見了面却遭了殃;他自陳「做了一些努力」,但不得要領,他到底做了什麼努力?看不出來,「不得要領」則是切中事實,因為他從未做過朝野協商的努力,他唯一主持的是五院「院長國政會商」,他無意與在野政黨領袖平起平坐,却意在以總統和四院壓立法院長韓國瑜一頭,最重要的,他心中的「朝野對話」是在野要聽他的話,從重大法案到預算,皆是如此。
賴清德以出席二十多場因應關稅座談,證明自己是「百分之百的總統」(非只為四成民意),單從他以「公務繁忙」為由拒絕出席「世壯運」開幕,若非黃仁勳是聖火旗手之一,副總統蕭美琴都未必會臨時出場,就足見其心眼可能比四成民意還要更小,蕭美琴即使出席開幕,綠營側翼却舖天蓋地修理世壯運,不看衰小不過癮,宛若八年前的世大運,只是當時柯文哲承擔所有砲火,這就是民進黨執政的心眼和胸襟,賴清德的「大罷免」徹底把台灣民主做小了。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