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陳博志的三句話,蔡英文該裱框成為座右銘

立法院臨時會處理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蔡政府力拚三讀通關,此前多次撰文、受訪,力陳前瞻軌道建設必須「緩緩」的總統府資政陳博志,接受訪問時再次強調,國家建設不應為利私或選票,他還給蔡英文總統三句話,這三句話值得蔡英文裱框擱在案頭,而且,不只蔡英文可以參考,所有的權力者,都該奉為座右銘。這三句話是:

第一,做重大決策,若沒聽到反對意見,請先別做;

第二,即使是敵人講的話也一定有參考價值;

第三,蔡政府千萬別陷入「途徑依賴」,明知做錯事,卻仍想繼續走,敢認錯,敢修改,人民才會更尊敬!朝令有錯,夕改又何妨。

陳博志的三句話 正是謙卑與溝通的決策要義

這三句話不是陳博志的獨創,第一句話出自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這是避免決策陷阱的重要法門,既可免於陷入主觀好惡,還可更週邊的查覺可能的疏失,決策既是判斷也是選擇,「正確的決策必須從正反不同意見中,才能獲得。」當蔡政府或蔡英文自己不願意聽聞反對意見,只會加深政府的決策危機,從一例一休到前瞻,蔡英文不但陷入決策危機,更陷入領導危機而不自知,她的危機不在於有人反對她,而在於她無法聆聽反對意見,並動態調整其決策。

第二句話是陳博志的親身體驗,二0一二年小英基金會舉辦系列演講,邀請包括前副總統蕭萬長等傳統上不是支持民進黨的人與會,陳博志覺得這樣的演講可以聽到不同聲音,非常好,當時他就說:「我們一直要記得,即使是敵人講的話,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此刻的蔡英文總統、蔡政府,不要說「敵人」的意見,連「盟友」有不同意見書都要被打成敵人,遑論民進黨的主要對手、在立法院只剩三十五席的國民黨,依然「如臨大敵」。

第三句話,陳博志還用了民進黨的「夙敵」、前行政院長郝柏村之言「朝令有錯,夕改何妨?」這也是彼得杜拉克的經典語錄,「政府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不知道把已被證明是錯誤、行不通的政策拋棄掉,反而會一再說『我們再努力吧』。」在投資上不認賠殺出者,只會輸光賠死,陳博志認為,有錯能認能改,更得到人民支持,這不正是蔡英文競選就任時聲言的「謙卑」與「溝通」嗎?

陳博志出席《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新書發表
陳博志出席《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新書發表

陳博志對蔡政府提出八年八千八百多億的前瞻特別預算,特別是軌道建設,期期以為不可。(資料照/林韶安攝)

歷任政府提出特別預算案 依例遭批評

蔡英文可能感慨,為什麼提出國家建設計畫以帶動經濟,會遭遇這麼大阻力?蔡英文不必感慨,自李登輝以降,歷任總統都編過特別預算案,而且,除了九二一重建和八八風災重建特別預算外,無一不被批評,愈到後來被罵得愈兇,何以故?因為權力者把預算法第八十三條第四款「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當做迴避舉債上限的巧門,特別預算愈編愈上癮,簡直成為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之外的「年度特別預算」,蔡政府手筆更大於前人,一推就是八年!

或謂,過去也有「八年八百億治水特別預算」,巧不巧又是民進黨執政期間,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任內提出,但專款專用,就在治水,和蔡政府包山包海的八年八千八(九)百億差十倍,即使如此,也沒達到謝長廷聲言,未來不再淹水的政策目的,最誇張的是,這個八年八百億竟還追加到一千四百億(包括國民黨立委都加碼),最後環保團體抗議要求行政院覆議下,儘管該案未覆議,但謝長廷請辭獲准。

做為財經學者,行政院長林全和前瞻特別條例的主管機關國發會主委陳添枝,不會不明白特別預算的「規格」,不宜包山包海把部會例行該做的建設統整成包,八年前因應全球金融海嘯,以特別預算編列消費券支出,已經讓陳添枝飽受批評,八年後,他還是得成為無法主管(照林全的說法,前瞻由五大政委負責)的前瞻特別條例的「主管機關」,這已經不是無奈可以形容,簡直就是倒楣!

20170531-國發會主委陳添枝31日於經濟委員會備詢。(顏麟宇攝)
20170531-國發會主委陳添枝31日於經濟委員會備詢。(顏麟宇攝)

五大政委分管前瞻計畫,國發會主委陳添枝卻得扛起「主管機關」之責。(顏麟宇攝)

林全陳添枝…一缸政務官 錯在未提反對意見

林全在二0一三年曾撰文〈我國財政狀況的回顧與展望─兼論民進黨八年執政的財政努力〉,林全若回味他曾經寫過的文字,應該百味雜陳:

「政府大量改以特別預算編列以規避債限,同時帳面上掩蓋財政赤字實質惡化的財政困境。特別預算的編列不但幾乎已經變成經常性且常態性辦理的項目,徹底破壞預算制度的紀律規範。再者,特別預算的編列幾乎皆以舉債方式為主要經費來源,並透過特別條例來排除公債法舉債上限規範,卻完全無法指出未來將以何種財源為償債還款來源,不但讓公債法規範形同具文,更讓過度舉債,增加後代甚至當代年輕人的負擔,毫無世代正義可言。」

林全不是善於說謊的人,林全是當過財政部長的人,別人不懂特別預算,他不會不懂,這樣的林全卻被反前瞻的前國策顧問郝明義嚴詞質疑,「你說的哪一句話才是我們可以相信的?」郝明義的質疑衝著軌道建設可能造成區段徵收的後遺症,林全再解釋,未來有沒有區段徵收,他無法為「未來的院長」做保證,行政院長任期不定,林全的確不能保證,然而,政府的作為不該保障或保證人民的權益嗎?不能確保人民權益的政策,政府不該更謹慎嗎?

為了推動前瞻,林全、陳添枝、甚至賀陳旦有錯嗎?他們最大的錯誤是,身處決策圈,竟然沒有在決策過程中提出「反對意見」!這個「反對意見」有兩層意義:第一層,財經學者與前部會首長的經驗和專業,當總統要求提出這麼龐大的「特別預算」,而且於預算法規範顯有出入,他們應該直言力諫不宜;第二層,即使他們勉為其難同意總統的政策企圖心,也該力求週延,設想各界可能有的反對意見,以為決策參考,從扁政府到馬政府,各種對特別預算案的批評,別人可能不清楚,他們理應倒背如流。

陳博志的三句話,蔡英文就任總統後的決策圈裡,第一句蒸發了,第二句是抗拒的,至於第三句,還來得及嗎?蔡總統還肯聽嗎?


相關報導
韋安觀點:嘴炮亡台,會嗎?!
汪浩觀點:習近平會與蔡英文談判「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嗎?

 

《網友觀點》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goo.gl/iRPx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