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FED縮表的風險,財經領導施俊吉又鬧笑話了?

美國聯準會(FED)上周會議通過10月開始縮減總額高達4.5兆美元的資產負債表,市場直稱為「縮表」;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特別在行政院會中,「提點」大家未來台幣可能呈貶值趨勢等。不過,施俊吉這回似乎又鬧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笑話。

根據國發會副主委邱俊榮的轉述說,施俊吉在院會中提醒財經內閣,美國縮表問題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值得注意。施以簡單方式推估,金融海嘯期間,美國聯準會資產由1兆美元升至4.5兆美元,若每個月縮表以50億美元規模計算,要好幾十年才可望回歸原先水準,因此施研判縮表速度不可能這麼慢,應會更快,而若縮表加速,預估美元會更為強勁,台幣貶值機率大增。

施俊吉以專業又權威方式作的「簡單推估」,確實是很奇怪。他以「若每個月縮表以50億美元規模計算,要好幾十年才可望回歸原先水準」的假設,研判出縮表速度會加速,因而導致美元走強、台幣貶值。

但實質上FED的縮表計劃在上次會議會已公布細節,概略而言是初期每月將縮減100億美元資產,隨後每3個月逐步提高縮減幅度,1年後每月縮減金額將達到上限500億美元。

更細的內涵則是:初期是每個月有60 億美元的債券到期後,不再重新買進相同金額公債,即停止「再投資」;之後每季將每月停止「再投資」規模增加 60 億美元,直到一年後每月減少購債規模達到 300 億美元。對MBS及政府機構債券,則是初期每月減少 40 億美元的「再投資」規模,之後每季將每月減少購債規模增加 40 億美元,直到一年後每月減債規模達 200 億美元。

因此施俊吉用初期50億美元的規模計算,本身就是一個笑話,因為FED的計劃細節已說是100億美元的規模;至於其研判出縮表速度會加速,儼然專業讓人佩服,但此事也同為笑話,因為不用專業、不必研判,縮表速度當然加速,FED早在數月前公布的計劃就是這樣明講了嘛!

而他以「4.5兆縮減到1兆」為推估水準,也明顯缺乏根據,因為FED從未以縮減到金融海嘯前的資產規模(近1兆美元)為目標,這波縮表的目標應該是3年縮減1.5兆美元,讓資產負債表下到3兆美元。

至於對台幣貶值壓力,施俊吉顯然是以財經領導的身份提點,而匯率是央行主管;彭淮南治下的央行對匯率政策的拿捏、掌控,對全球金融市場與匯率變化的警覺、敏銳度,應該還不致於需要煩勞外行的「領導」提點吧?

美元走強台幣當然是有貶值壓力,但影響長期匯率走勢的因素眾多,且回顧過去的情況可看出,FED的升息、川普的「大利多」政策,所導致的美元走強,基本上是受消息面引導的成份高於基本面,因此很快美元又回到正常價位;要說因縮表加速讓台幣長期貶值,大概不至於如此吧。更何況台幣匯率今年的走強,其實是受美國政府「要抓匯率操縱國」的影響,央行不敢進場干預所致,如縮表讓美元強而台幣走貶,央行可能心中要暗喜一番哩。

其實,這次縮表(及年底前的再升息)最大的風險不在匯市,而是在債市。去年起各主要央行鷹派抬頭,都有讓貨幣政策正常化的企圖,過去幾年非常態性的寬鬆環境已到達拐點,不論是升息、縮表、不再擴大購債等,都可視為貨幣政策的轉變。而這些因素都讓債券價格下跌、殖利率上揚;有「新債券天王」之稱的DoubleLine Capital執行長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不久前才警告:債市屠殺潮才剛要開始;曾警告並「命中」當年的網路泡沫、次貸風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則更早就提出「債市泡沫」的憂心。

至於這些對縮表帶來衝擊的憂心─不論是對股市、債市或匯市,其實解方不多,市場衝擊難免,需要市場逐步消化;而FED在推出政策時,總是儘量給市場充份的訊息並提前預告,也是為了讓市場先消化訊息,以減少市場的波動。FED主席葉倫也說,縮表將會是漸進而可預期的,且美國經濟的強健程度「足以承受升息與縮表」,FED的貨幣正常化措施「非常合理」。

而依照過去FED的操作方式,都會視整體金融市場與經濟情況,對政策作修正與調整。因此,10月啟動縮表後,相關市場的影響,可以注意但不必太過擔心其風險;倒是施俊吉這位財經領導帶來的「風險」,可能更值得擔憂。


相關報導
聯準會正式宣佈10月開始縮表 今年可能還會升息一次
風評:FED對川普的「集體叛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