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大量解僱人數 近3年最糟

工商時報【邱琮皓╱台北報導】

全球景氣從去年開始混沌不明,讓台灣不少企業苦撐不下,只能縮小規模、轉型、甚至歇業。勞動部統計,今年第一季大量解僱家數與人數為45家、3,357人,為2016年以來最差。據了解,若計入包括中連貨運、台糖等公司,大量解僱人數恐怕上看7,000人。

勞動部勞動關係司長王厚偉強調,今年大量解僱情況比往年略高,但是沒有集中在同一產業、非系統性的發生,多屬於個別企業的問題,例如面板廠華映,將會持續密切在注意這些數據。他也透露,勞動部已針對有些產業,例如太陽能產業、汽車產業進行社會對話,期望能減少、避免大量解僱所帶來的衝擊。

王厚偉解釋,以華映來說,已經分梯次計入大解通報,雖然當時傳出要裁員2,500人,但在勞動部媒合下,不少相同產業的企業都已經來搶人,最後真的被裁員、待尋工作的僅千人;至於中連貨運通報的1,036人、台糖的800人,勞動部與地方政府都仍在努力協助勞資雙方協商中。

據統計,今年1至3月大量解僱家數來到45家,其中最多是因為歇業或轉讓,有的是因為虧損或業務緊縮等原因,總計計畫實施人數為3,357人。首季統計包括PCB廠嘉聯益,但尚未計入中連貨運及台糖,如果4、5月計入,可能上看7,000人,這會是2015年來最糟情況。

在這些通報大量解僱的企業中,以製造業家數占19家最多、批發零售業以9家居次、第三為住宿餐飲業;從解僱人數來看,製造業以2,134人居冠,批發零售業為425人為第二,第三是出版及資通訊服務,有301人。

但有學者提出示警,不少企業多會走在大量解僱的標準線下進行裁員,或是新成立一個單位,把勞工移轉後,來分散60天內必須要通報的比例,恐怕隱藏的黑數更多,這也是勞動部必須要正視的問題。

面對大量解僱浪潮又起,當年復興航空與威航解散時,實務界點出目前《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的4大問題,分別是資訊權不平等、誠信協商法理、選任代表資格、終止效力時間點等,只能仰賴修法來解決。勞動部官員強調,正針對這些問題一直在進行實務意見的蒐集,也會試著從上市櫃的重訊揭露中,研究有沒有現行法令的重大缺失,再進行法制的評估。

更多財經相關新聞
鴻海新模式「不會是專業經理人制」
25%關稅來了!股市大咖給投資人4點建議
印度人口多、市場大!台商嗅商機設廠
攪亂全球5G供應鏈 美「傷人自傷」
波灣情勢緊張 下周汽油每公升估漲3角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雨炸新竹!護城河成汪洋一片
大立光中槍 一天就蒸發536億
巨響!25人遭活埋 已奪10命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