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登蘇富比 常玉《紅底瓶枝》在台預展

花卉是常玉畢生創作不輟的主題,而帶有自傳性質的《紅底瓶枝》則是常玉少數確定創作年月的繪畫,且誕生至今近一甲子從未曝光於市,而今將於香港蘇富比上拍,並於本月中在台搶先預展。

《紅底瓶枝》繪於1963年3月,花瓶精巧、花枝蔓延,意境映照出常玉60年代的切身經歷。常玉當年赴巴黎於藝壇浮沉多年初現轉機,不僅廣獲旅法華裔文藝圈及後輩的尊崇,更有機會榮歸故鄉,《紅底瓶枝》中花枝在宋式紙槌瓶上悄然等待綻放,從他創作此作品的季節及花卉形態,容易讓人聯想起盛放於冬去春來之際的梅花或桃花。

《紅底瓶枝》在大筆揮灑紅光滿堂的背景之上,墨黑枝節更彰顯高潔瑰麗,意境頗契合常玉經歷潮起潮落的時代淬煉,借花卉傲雪迎霜、凌寒獨放的寓意,被視為勵志雄壯的一幅自傳式作品。

《紅底瓶枝》也是常玉花畫之中少數超越1米尺幅之作,大片的色塊橫向地塗抹整幅背景,呼應抽象表現主義的激昂與凌厲;畫中花卉呈鹿角式的造型,枝幹從根部開始恣意上揚,半抽象構圖也銜接了抽象主義風潮。

此外,常玉此畫也呼應了南宋山水「一邊半角」的美學概念,將瓶花置諸右側,並刻意露出餐桌邊角,而瓶花放諸案頭,乃中國傳統「平安」的符號。《紅底瓶枝》雖然綜合花 瓶、紅牆、桌案及花卉四種具象元素,構圖卻鼓勵著觀者聯想引伸至框外之境,和諧地糅合東方傳統魅力與西方現代抽象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