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強制封區檢測大部分確診個案不多,林鄭強調非勞民傷財

香港第四波疫情仍未平息。
香港第四波疫情仍未平息,近期每天也錄得幾十宗確診個案,大部分是本地確診。

香港第四波疫情仍未平息,不過有回落跡象,由早前每日60至80多宗,到近期每日約幾十宗。港府宣佈社交距離措施會延長至農曆新年(春節),食肆不能夠做晚市生意,亦禁止兩人或以上的聚集。香港政府本周開始加強強制檢測工作,當一座大廈出現一宗源頭不明的確診個案,或是污水樣本對新冠病毒呈陽性,便會列入強制檢測名單。

港府亦針對個別個案較多、樓字質素欠佳的地區實施「封區檢測」,即是政府劃定出「受限區域」,對其實施短暫的「限足令」,要求居民檢測結果呈陰性才能離開。

香港政府周一在油麻地、元朗、紅磡、尖沙咀等四個地區圍封檢測,均沒有發現任何確診個案,引發外界質疑這是否符合成本效益,但港府強調,措施的成效不是以確診宗數為標凖,政府有一套科學的方法去作出決定。

港府亦在周二(2月2日)宣佈,擬3月在機場工作的人員需在本月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預計涉及七萬人。

港府宣佈社交距離措施會延長至農曆新年。
港府宣佈社交距離措施會延長至農曆新年。

林鄭:封區強檢並非勞民傷財

過去兩周,港府在多區都實施過封區強制檢測,在最初被封區的佐敦,強檢成效最為顯著,找到13宗確診個案,當時令一些專家認為具備成效,有助中斷部分傳播鏈。一些市民認為強制檢測能夠帶來安心。

但之後多次的封區檢測都沒有找到個案,增加了民間的反對聲音,認為措施「擾民」和不符合成本效益,特別是一些受影響的小商戶。

有些非該區居民在被封鎖時間出現在該處也被迫滯留一晚,雖然當局會發放少量物資,但他們不一定找到地方逗留或煮食。一名10 歲女童就因在發廊被困,不在該區的父母建議讓女童獨住賓館而引發輿論批評,最後當局酌情處理讓女童離開。

一般而言,大部分被封地區只是晚上至凌晨限足,市民可於翌日早上如常生活,封區不超過兩天,受影響時間並不長。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這種做法能令居民安心,有些大廈過去兩周都無確診但遭圍封,她指出,這是政府希望在未有爆發前及早主動處理,強調圍封檢測有一定凖則。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封區強檢並非「勞民傷財」,而是「非常值得做」,強調封鎖是按照科學的決定,不能夠以找出多少宗確診來判斷成效,她擔心部分受限區域住戶未有應門接受強檢而影響成效。

港府表示,如果有理由相信單位內有人,可能採取法律行動逐離或驅逐個別人士,或向法庭申請手令破門入屋。

林鄭月娥否認這次強制檢測行動並非給私營化驗所好處,強調每個檢測收取240港元是遠遠不能回本,她有責任讓還私營化驗所一個公道。

封區影響了不少小商戶。
封區影響了不少小商戶。

專家:當局應增加透明度

然而,香港當局並沒有公開「受限區域」的確診數字或是該區環境樣本,令到部分受限區域民眾對於突然被「限足」感到困惑。

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對BBC中文表示,當局在決定封區檢測的「門面功夫做得不足」,應該增加透明度,在宣佈封區檢測的同時,公布背後的理由和凖則。他說:「這不是什麼政治敏感的東西,開門見山說出來,市民是會信服的,他們亦會擔心自己所在地方所面對的風險」。

他指出,這有助令市民安心,「有些人怕到一周才上街上一次,現在至少可以讓他們下樓舒展一下筋骨,當然這不是建議他們有社交活動,而是可以不用那麼害怕。」

香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新冠病毒潛伏期可長達14日,只靠一兩日的封區,最多只是確保當時該區人士檢測結果是陰性,並非做到切斷傳播鏈,或是「小區清零」,他認為現行把個別大廈列入強制檢測名單已經足夠,不一定每一個區分都需要封區,當局勞師動眾出動數百人手封區,只會對社區造成困擾,另一方面,亦可能令居民放下戒心,在防疫上鬆懈。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柏良認為,部分地區疫情爆發多時才封區是太遲,建議每當一座大康有一宗確診個案,並且判斷大廈有高危因素,就應該即時封鎖強檢,不過他承認,每天幾十宗個案涉及的大廈數目眾多,當局未必有足夠人手做封區強檢。

何柏良同樣建議,當局要詳細解釋大廈被圍封的原因,而且指出患者有潛伏期,建議當局推行強制檢測時,應要求市民第五天再作一次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