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爭,北京可能的反撲會是……

香港民陣1208遊行(1) (圖)
圖片來源:中央社

⊙盧斯達

香港區議會選舉,非建制派大勝、親北京派大敗,對於各個博弈方來算,都是一個不約而同的減壓閥。自覺大勝的非建制選民,誠然都不認為任務已經達成,但客觀上是持續了半年的高強度動員,平時不涉政治的善男順女,也不知不覺感到走完了一個理程碑,心理和肉體的疲勞也正式浮現。

前線抗爭者的壯烈折損

至於主力與軍警對抗的前線抗爭者,也是被迫進入休整,在區選之後變得低調。在選舉之前,因為大學生周梓樂在警察鎮壓行動中離奇死亡,示威者遂在網上號召「大三罷」(罷工、罷課、罷市),之後演變成堵塞交通。很快他們就發現,香港有幾間大學掌握交通要道,於是示威者和同樣洞察這點的港警,就開始在大學校園進行攻防。

港警很快就開始圍困大學,並圍點打援,即一邊圍困校園的示威者,一邊鎮壓前來救援的市民。特別是理工大學的圍城戰,對香港既有的抗爭力量來說,是極大的折損。不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正是浴血的畫面和人道危機,導致一度滯留美國參議院的《香港民主及人權法》突然加速通過。到了區議會之後的遊行,前線抗爭者已經數量大減,因為在理工大學圍城戰,港警進行了一場戰爭。港警並不准許校園內的人離開,將所有出口封鎖,用橡膠子彈和布袋彈招呼想逃出的人;實際交手的時候,港警也不是以制伏並拘捕的「執法」標準,而是以致傷致殘的方法「對敵」。對警察來說,前線抗爭者有一個固定數量,只要打傷打殘,就可以慢慢折損整個反抗力量。

在理工大學一役,被捕而必須進入官司糾纏的人很多,受傷的人也很多,在大學校園裡面曾經出現一個戰地救傷站。而很多人在僥倖離開後,還要繼續治療。但因為他們信不過公立醫院,只能找有醫療背景的其他港人接受灰色的「無牌治療」,所以到了區議會選舉之後,高強度的衝突在香港街頭暫時熄滅,但港警還是干預了上星期在尖沙咀舉行的「勿忘初心」集會遊行,照樣全副武裝和發射催淚彈,推跌老婦的畫面仍然發生。

反中運動的心理學轉折

《送中條例》是特首林鄭月娥力推,民意反感的政治結果,最後則由親北京派承受,她自然要承受本地親北政黨的怨天尤人。但對林鄭來說,選舉成功舉行,仍然是一個政治減壓閥,代表廣義的「特區憲制」仍然運作。對於外界觀感來說,區議會「如常舉行」的意義弔詭而雙面,對於支持反送中的香港人來說,是反政府民意的宣示,但同時代表香港政治生活仍然如常。在區議會結果出來之後的香港,與半年前滿城沸騰的狂境,已不可同日而語。

這亦可歸結於經歷半年來的集體創傷,香港人的情緒正進入無法自我言說的麻痺。半年間,有不尋常而高於一般情況的「自殺」數字、有新屋嶺拘留所的強姦虐打事件,近來更發展到有傳聞說示威者被捕後被火車載到中國審問虐待。對香港人來說,已是情緒疲勞,認識上,知道每一宗都是血深深仇,但暫時又無計可施,也沒有主權或者法定權力,可以獨立調查和追究。人到了這種狀況,就會刻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等於有些人壓力大的時候,就在深夜做家務一樣。

區選的投票率和票數背後也是這樣一種源於抑壓的能量。而當做完家務之後,就得到一種暫時的鎮靜。雖然個人認為香港人的集體心理結構已有頗大改變,港府非民選,欠缺主權,必須依附中國的全國大戰略因而「一國兩制」必定牴觸本地人意志,此類結構性問題不改變,強烈的抗爭隨時都會重新爆發。

但短期來說,非建制政治力量回到體制內爭取休息,或者建立本土民主經濟圈之類,與武裝衝擊相比,難言何者比較有效,但客觀來說必然成為很多人延續鬥爭的手段。因為香港人評估自己的武裝力量不能永遠維持高強度。

而事實上香港的前線抗爭者仍然宅心仁厚,面對戰爭心態的軍警,手段仍然是「抗爭標準」,磚頭、燃燒彈不斷擲出,但目標很少是軍警本身,只是擲在路中心形成火路障,令敵我雙方維持空間。沒有多少人真是想殺掉軍警。這半年來,最強的一次武力展示,其實是使用中世紀冷兵器。有擅長弓藝的抗爭者射出一箭,也只是插在一名警察的小腿,比起抗爭者整體受到的傷害、槍擊、強姦,完全是九牛一毛了。

而前線也會考慮,一旦展示更高強度的武力,整體的反政府群眾會否反感而「割席」。雖然「不割席」的民意工程暫時仍然維持,但沒人想試探保守派的底線。當一般群眾看到既然武力無法升級,也未必能帶來奇效,他們就必然走向柔性向建設。先是投票,之後是繼續希望進攻立法會、功能組別議席乃至影響特首選舉。

大部分示威者其實也知道,近乎全普選的區議會的成功經驗,未必可以套用到更高層更受控制的中層和深層,但壓力大的時候就深宵做家務,這是人性。而這對於特區政府和北京也是見獵心喜的機會。

柔的反撲:拉攏溫和派,挑起內戰

北京在國際形勢下可以做的不多。例如美國立「新疆法」或「香港法」,客觀而言就是對一間餐廳(中國的一國兩制)寫個人食評,中國能夠傷到美國的反制方法其實不多。北京只能在香港本地花功夫。例如在群眾間製造割席意識,例如強調泛民保守派當抗爭者是選舉工具,利用泛民本身的出錯和落後心態挑起內戰,最後用區議會和立法會兩個建制,慢慢將入局的老泛民或青年議員拉過去,孤立真正威脅「北京大局」的激進抗爭者。

在抗爭者休整的時候,巨大的法律成本,可能令法律界和政權成為不神聖同盟。政權希望將爭取普世人權的群眾以至整個運動一律打為暴民作亂,而法律界多數懂法律多過政治,轉而要求被捕者認罪,只為減少法律程序和花費;或者要求「暴動罪」減刑,反而坐實了政府對反政府抗爭的「暴動定性」,民主運動的同情者可能不知不覺加入到政權對異己的規訓和「矯正」當中。

這些才是香港抗爭者真正面對的危機和陰影。美國的介入堅不可摧,可以鬆動的就只有香港內部。軍警硬也只能硬到這個地步,已經開槍想殺人了,亂事仍然不止。北京一度以為在2016年的旺角騷亂,已經用梁天琦等領袖的折磨、剝奪參政權和長期監禁,嚇怕了一整代人,但他們沒想到這大力打壓,迫出了3年後的更大規模叛亂。

在香港國族利益來看,從來不怕外來政權用硬,因為這只會製造更多後來者,痛苦會啟蒙更多人,只怕軟。例如別有用心的社會賢達的輿論:主張事情應該回到「日常」或「建制」中解決、看看如何「修補一國兩制」、同情青年反抗者但最後還是用法治來規訓矯正他們;政府也可能拋出一些不情不願的讓步,不是真讓步,但旨在反政府群眾中的分化原則主義者和功利主義者。例如人民要求有法定懲治能力的「獨立調查委員會」,林鄭就說會成立自己掌控的「獨立檢討委員會」,表面絕不清算警察。要還是不要,如何拒絕,非建制派的代表少一點政治敏感度都會引起陣營分化。

泛民保守派政客雖然大致掌握「不切割」的共同體禮儀,而北京認知中的「溫和派」也大大減少,但一些「高危人士」肉體和靈魂定型已久,內心還是希望亂事快點結束,這涉及他們的政治存在感問題,也是結構問題。香港的花瓶代議政制由盤古初開到2014年左右,「泛民」都是忠誠反對黨,跟政府官員和親北京派是「同事」關係,老一代政客經常有「幫政府解決問題」的錯誤共同體意識。由於北京的一邊倒政策,才使人心丕變,政客也要跟著變。

香港國族,怕軟不怕硬

在暫時減壓的情況下,親北京派out of game,老民主派則可能重新面對統戰的誘惑,北京若果看得通,就知道「止暴制亂」要靠溫和派社會賢達切割、醜化和施壓抗爭。

對政客而言,跟政府成為共同體,還是跟人民成為共同體,這是一個真理時刻,是為了仕途和安穩而回到花瓶議員的本份,還是超越職位,由臣民轉為國民,為香港共同體作出公開或私下反叛殖民者的貢獻,這是他們的難題。

對長期被殖民的香港,也是自我完成的最後一課。除此之外,萬事俱備。冷酷地說,對一個正在轉正的新生民族,從來不怕打壓,反而是良師益友,痛苦地睜眼好過在煤氣房安祥地死。1997年至2010年前後,香港是在煤氣房,之後是痛苦地睜眼。宏觀而言,睜開眼總是好的。

作者為香港本土主義者、作家,評論人。關注中國殖民主義、香港主體性發展。

更多思想坦克文章

泛民勝出區選的意義與挑戰

反送中的廣東話,太陽花的弱母語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韓國瑜會大贏或大輸
一個不會認錯的政府,是國家的災難
說到人妖,為什麼總是首先想到泰國?
國民黨就是最大的共諜
9年沒考上公務員,還不要繼續考?

相關新聞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