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管控放鬆:「壓力山大」的特區政府宣佈與世界恢復通關

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外抵達旅客登上旅遊大巴前往隔離酒店(23/9/2022)
香港商界近期迫切呼籲政府撤銷入境酒店隔離檢疫,以至於進一步恢復常態。

9月伊始,香港新冠病毒病(COVID-19)單日確診再次破萬之後,近日數字持續回落。在多方呼聲下,中國香港特區政府終於宣佈面向國際與台灣撤銷入境隔離檢疫措施,並將便利大陸與澳門居民進出香港措施擴展至全中國。

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9月23日宣佈,有關措施將從26日起實施。他強調這是隨著確診數字漸趨平穩,平衡多方面因素以後所作出的決定。

在此之前,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稱,香港本財政年度恐將錄得1000億港元赤字(127.39億美元;897.83億元人民幣),並警告2022年香港經濟瀕臨負增長邊緣。商界也公開表達了擔憂香港經濟走向心急如焚的聲音。

在經濟壓力增加之際,特區政府首席抗疫顧問袁國勇教授領頭撰文,強調香港「完全有條件」恢復正常,並指出新冠病毒病成為風土病的「事實」,間接說明中國堅持的「動態清零」政策在香港已不再可行。

後疫情恢復措施:恍如骨牌的24小時

根據李家超的宣佈,9月26日香港時間06:00起(格林尼治標凖時間25日22:00)檢疫措施放寬以後,目前的「3+4」——從外國或台灣入境香港當天起接受三天酒店隔離檢疫,後續四天自我醫學監察——將改為「0+3」,但該三天內維持不許進入餐館食店、酒吧等指定場所。

近日香港商界與醫學界討論社會如何從抗疫狀態恢復正常時,主流聲音為先實施「0+7」。現在的正式公布還少了四天。

其次,搭乘飛機前往香港前無須再提交起飛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改以登機前24小時內快速抗原檢測陰性結果代替。同時,未完成接種疫苗的香港居民也可以登機回港,但抵港後須依法完成接種,以取得日常外出所需的「疫苗通行證」。

供香港居民從中國大陸免檢疫返回香港的「回港易」與供非香港居民免檢赴港的「來港易」機制,也將從26日起變成不設限額,適用範圍更擴展至大陸全部省市區與澳門特區。

此外,隨著「0+3」實施,機場入境居民與旅客雖然仍需接受核酸檢測,但不再需要在機場「檢測待行」,而是在接受採樣之後「檢測放行」,並可自由選擇交通工具離開機場。

李家超在金鐘香港特區政府總部內出席新聞發佈會(23/9/2022)
撤銷酒店隔離政策,李家超仍堅稱香港抗疫「不躺平」。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講師阮穎嫻博士聽後覺得:「誰都會袋住先(先收著),但可以更好。」

阮穎嫻博士給BBC中文評論新措施時首先指出:「你知道去東京的機票都給搶貴了。那我要是去旅遊的話,我會擔心,要是中招(確診)了,我會不會給隔離呢?」

她之所以有此一說,是因為港府公布其放寬措施前的大約24小時內,整個東亞所發生的事情。

22日上午,台灣宣佈最快將從10月13日起實施入境「0+7」,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在此之前將分階段解封邊境。

同一天稍後時間,正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佈,日本將在10月11日取消入境人數上限,並開放自由行與短期免簽證旅客入境。

26日早晨,早於9月初已撤銷入境隔離措施的韓國,宣佈將在26日解除戶外佩戴口罩命令,只繼續強制室內戴口罩。

https://www.instagram.com/p/Ci15ziPv7o5/

順帶一提,中國澳門特區雖然仍在實施比香港嚴格,與中國大陸一致的「7+3」措施,但由國有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與澳門特區政府主要持股的澳門航空宣佈,將從10月12日起恢復來往越南河內與日本東京航線,並計劃於11月恢復往返台北航線。澳門特區衛生局傳染病防控處處長梁亦好稱,當局正收集不同地方數據,進一步研判縮減隔離醫學觀察的可行性。

攜程旅行網香港分公司(Trip.com香港)發佈數據稱,23日香港時間00:00至15:45之間,航班瀏覽人次與上周同比「激增120倍」;前五個出境目的地依次為日本東京、泰國曼谷、日本大阪、韓國首爾和新加坡,其中,東京機票訂單增幅與上周同比增長650%。

對於特區政府公布新措施的時機,阮穎嫻博士認為:「從地區競爭的角度講,你都講了,最好我也馬上講,不然在信息傳播上很吃虧……要是一公布出來,這三家都開了,就差你不說,那你會被遺忘。」

阮穎嫻相信,特區政府現在的決定,始終還是與中國大陸堅持的「動態清零」政策有關,現階段削減管制,但又留一手,例如繼續實施「安心出行」場所掃碼追蹤等,可避免遭大陸責罵港府「躺平」。

香港銅鑼灣鬧市(12/9/2022)
與疫情前相比,香港銅鑼灣鬧市的繁華程度仍有相當距離。

特首李家超在23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說:「我重申特區政府的防疫政策,包括:第一,不躺平,要控制確診數字,確保醫療系統的負荷力;第二,減重症和減死亡;第三,保護高風險人士,包括『一老一幼』和長期病患者。」

「第四,以科學精凖方法識別不同風險級別人士,減低管控的人數和管控的範圍,容許最多日常活動和涉及的人數;第五,平衡風險和經濟動力,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維護民生活動和香港競爭力,盡量給予社會最大動能和經濟活力。」

標普全球評級公司(S&P Global Rating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高路易(Louis Kuijs)對BBC評論說,香港撤銷酒店隔離政策,外界期待已久。這將對香港經濟,以及香港維持其國際金融樞紐地位提供重要的刺激。

高路易說:「即使中國大陸維持其對抗新冠立場基本不變,香港仍能邁出一步,有助於強化『一國兩制』中的『兩制』。此城市將能在日後發揮其作用,包括在粵港澳大灣區倡議之下。」

新衛生首長的論戰

與李家超一同宣佈香港入境檢疫新措施的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解釋政府的決定說:「我們回顧今年Omicron(新冠奧密克戎系列變種)的疫情,從今年年初2至3月,確診病例曾經增加至數萬例以上,也引致不少人死亡。5月初,疫情回落至低三位數字後,是有回升的跡象。雖然7月中的陽性個案曾經保持平穩,但在8月中再次攀升。」

「最近,病例似乎已經去到頂點,也有回落跡象。我們回看7月至9月這一波的反彈,透過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採取了很多精凖防疫的措施。疫情雖然為我們帶來一定的影響,但都是一直受控的。確診數字到一萬宗的頂峰,現時已經開始回落。」

才不過一周前,盧寵茂與香港醫院管理局前行政總裁梁柏賢就當前疫情死亡率定義的不點名隔空激辯,成為本地輿論焦點。

梁柏賢指出,5月份至今的新冠死亡率與流感相若,質疑「有些人還拖著複常後腿」。盧寵茂反駁自去年底至今的新冠死亡率是流感的六倍,說「食花生的人講就易(吃瓜的人說說可容易)」,又批評認為新冠死亡率跟流感分別不大是「嚴重選擇性偏誤」。

盧寵茂9月17日被追問何時放寬管制時說:「今年,2022年,至今已有超過9000人死於新冠病毒病,我們不能光看過去三個月。」

與梁柏賢的不點名隔空交火,使得盧寵茂被香港媒體形容在搞「戰狼式抗疫」。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對BBC中文評論說,特區政府在防疫決策上始終受到多方面拉扯,包括港府在中國「動態清零」面前不敢隨意「減辣」,新加坡在香港繼續處於封閉的狀態下「躺贏」,還有以親建制為主流的本地商界擔憂「同歸於盡」而向港府施壓。

劉銳紹說:「壓力一定是有的,而且不是現在才出現,已經出現了頗長的時間……來源於香港經濟下滑,鄰近地區搶走了香港不少的優勢。」

同樣在港府宣佈鬆綁入境隔離政策前的幾天,不利消息接連傳出。

其中,國際龍舟聯合會近日通過將2023年世界龍舟錦標賽從香港改到泰國舉辦,以及香港田徑總會宣佈取消2022年香港渣打馬拉松——雖然後來宣佈將在2023年2月舉辦——而新加坡渣打馬拉松宣佈將於12月舉行之後,商界擔憂國際活動將接二連三離香港而去。

而且來自商界的壓力已不限於國際盛事:9月21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總幹事威利·沃爾什(Willie Walsh)稱,中國「清零」政策已「摧毀」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香港報章稱一家國際郵輪集團考慮放棄重開香港服務,轉到新加坡,香港旅遊業議會主席徐王美倫警告,再不放寬,未來兩年香港恐怕不會有郵輪泊港,失去母港地位。

一張題為「香港新四大奇觀」的梗圖正在香港網絡社區中流傳。其內容是:修建機場第三跑道卻沒有飛機;修建高鐵站卻沒有高鐵;修建港珠澳大橋卻沒有車;修建啟德郵輪碼頭卻沒有郵輪。

無人機航拍深圳蓮塘口岸—香港香園圍邊境管制站夜景(新華社圖片/深圳市口岸辦供圖31/8/2021)
香港香園圍邊境管制站(左)—深圳蓮塘口岸(右)夜景。因疫情緣故,自2020年8月啟用以來,中央的旅客檢驗大樓一直閒置。

劉銳紹對BBC中文說:「大家都明白,北京多次說『牢牢掌握全面管治權』,那麼大家早晚會追究責任追到北京去。種種形勢讓現在復蘇的速度加快了。」

北京也似乎表達了其軟化立場。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黃柳權9月20日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說:「我注意到,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以後多次強調,接軌世界與和內地通關並不矛盾,而且特區政府也根據香港疫情和全球疫情變化情況與香港的實際情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因時因勢調整和優化香港的疫情防控措施。」

「我認為,特區政府做的這些調整無可厚非,也不需要去過度解讀。」

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則對BBC中文說:「其實這事情都醞釀很久了,他們(政府)經過了再三討論,也一早就吹了風。」

「這決定該是香港自己下的,但總曾知會北京……要是中國大陸很不希望香港『開關』,香港是不會開的。」

當政府顧問也主張開放

香港新界葵涌瑪嘉烈醫院急診室外一輛救護車停車(中新社圖片15/8/2022)
盧寵茂持續強調香港公營醫療系統因新冠疫情而嚴重受壓。

在港府決定放寬入境隔離檢疫措施的這一周,金冬雁教授與另外三名港大醫學院學者聯合署名的一篇文章在網上發佈。文章說,香港已有充分凖備,已充分了解目前當道的奧密克戎系列變異病毒株的和各種特性,因此香港「完全有條件」恢復正常社會運轉。

金教授對BBC中文記者表示,這篇文章已醞釀了兩個星期。

「我們不是說要跟他(盧寵茂)唱對台戲,只是這是我們研究的科目,我們把科學事實都講出來,都有哪些證據,還有我們的想法都有哪些,都講出來,給大家參考而已。」

兩個多月前,盧寵茂還沒有加入特區政府,仍是港大醫學院肝膽胰外科講座教授和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金冬雁強調,眾作者與盧寵茂分屬好友,寫這篇文章並無讓其尷尬之意。

四位署名作者之一,是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他目前也是李家超委任的「抗疫專家顧問團」成員,在新冠疫情初期也曾作為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參與大陸地區抗疫工作。這篇文章發表前不久,他本人首次確診感染新冠,須在家隔離。

這並非袁國勇教授首次參與撰文呼籲放寬抗疫措施——7月中,他與同屬專家顧問團成員的港大醫學院助理院長孔繁毅教授等三人一同撰文,呼籲趁夏季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讓社區透過低度傳播產生自然感染,與疫苗接種產生「混合免疫」,從而避免醫療系統崩潰。

香港某疫苗接種中心一名身穿全套個人防護裝備的醫療人員為一名幼童接種疫苗(中新社圖片28/8/2022)
香港特區當局近期主力促請老人與兒童接種新冠疫苗。

官方中國中央電視台9月初曾撰文,以美國疫情為例嚴厲批評:「事實一再證明,選擇與病毒共存,就是選擇跟魔鬼共舞,就是放任病毒吞噬民眾健康,無視魔鬼侵害國民生命。」

但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9月18日播出的《60分鐘時事雜誌》專訪中,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說,新冠疫情已在美國結束

袁國勇等人的文章也說,「市民大眾應該開始明白新冠病毒感染已經在本港扎根,並已成為風土病之事實」,「本港絶對有條件進一步實現以檢測代替隔離之『0+7』方案,甚至更進取方案,加速邁向複常」。

盧寵茂在新聞發佈會上說:「香港要複常其中一樣很重要的是我們的醫療系統要複常。」金冬雁認為,把新冠病毒病視作流感一類呼吸道病毒疾病,是「面對現實」,且能顯著釋放醫療資源。香港私營個體全科醫生診所林立,「降級」新冠病毒病,意味著能診治新冠病毒病的醫生大幅增加。

金冬雁還對BBC中文指出,現在走向恢復正常之所以比之前安全,是因為數據顯示病毒繁殖率已明顯降低,香港再也沒有土壤發生2022年初的「超級傳播」事件。

「期望管理」

醫學專家也高呼「0+7」的背景,是「財神爺喊窮」。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博客文章說:「在經濟低迷的環境下,可以預期政府的收入將不如預期,但開支卻有所上升,在此情況下,本年度的財政狀況將較預期差。估計2022至23財政年度將會錄得超過1000億元赤字,遠高於今年初預算案所估算的563億元。」

「如是者,這將會是歷來第二高的財政赤字,僅次於前年(2020年)2325億元赤字的歷史紀錄,亦意味政府的財政儲備或會進一步降至8000億元的邊緣。」

香港九龍紅磡一群老年人排隊領取志願者派發的免費盒飯(11/9/2022)
阮穎嫻認為多數香港市民希望市面盡快恢復正常,讓他們得以重新就業,自力更生。

9月22日,陳茂波向記者們進一步解說:「今年的經濟環境只是一般,大家看得到樓市和股市都比較淡靜,所以印花稅收入預計會下跌。此外,在這物業市場環境下,賣地收入也會下跌,所以我們估計今年會出現過千億的赤字。」

「總的來說,大家看到上半年的經濟收縮得比較嚴重,估計今年全年負增長的機會非常高。」

金冬雁教授對BBC中文承認,正因為持續嚴控疫情對香港經濟所造成的衝擊此時相繼湧現,才要趁此機會發表他們的聯名文章。

港大經濟學講師阮穎嫻博士對BBC中文指出:「通常財政司司長們都會做『期望管理』,他一早告訴你很嚴重——因為帳目不好看是他的錯,他擔心大家責難——最後結算的時候可以使使財技,把賬目弄得好看點。」

阮穎嫻分析今年香港經濟形勢說:「基本上整個上半年沒有了,然後現在已經是9月,是第三季度,但你能看見許多商店在說等著結業,交不起租金了,都在希望『開關』,否則熬不下去了。整個經濟展望也已經下調了。」

「但其實本身也能多熬好一陣子,因為他聲稱庫房跌至8000億,哪怕一塊錢收入都沒有,政府都能熬上一年多,有條件繼續做些資助、派錢、補貼的。但問題是,我想窮人都不想再要補貼。」

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一對母子坐在空蕩的抵達行李大廳旁等候(9/7/2022)
香港前段時間雖然放寬入境隔離檢疫措施至「3+4」,但訪港旅客未見大幅增長。

現在香港商界盼到了解封的消息,香港總商會、香港中華總商會、香港旅遊發展局、香港機場管理局等,紛紛表示歡迎。但經濟復蘇速度能有多快?

標普全球的高路易對BBC評論說:「個人與商業對新措施作出反應尚需時日,航空公司也需要時間調整航班。最近幾年離開了香港的人和活動再也不會回來。」

「但從與其他城市競爭連通性這方面去說,鬆綁旅遊措施將能(給香港)重建公平的競爭環境。」

香港對國際開放了,那中國大陸……

過去至少一年,國際商界估計中國何時「開關」,恢復與世界正常交往,一般是以中共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時間為參考。如今中共二十大定於10月16日舉行,而香港先於這日子對世界「開關」。以建制派為主的香港政界中,不少人繼續強調,香港與中國大陸實現免檢疫通關至為重要。

那麼,距離中國撤銷入境檢疫管制還遠嗎?

金冬雁教授對BBC中文說,二十大前中國會鬆綁是「絶對不可能」,而這與中國大陸堅持大力管控有關。

「中國大陸是當今全世界唯一從未經歷過(新冠病毒)大規模感染的大國。要是現在放開,隨時會四處爆發。他們最害怕的就是來個大爆發,然後公立醫院垮了。」

「你可以說它在二十大以後也許政策上會有所改變,但要改變也只能一步步走,且有真實的危險。像香港今年年初,或者是上海前段時間的爆發,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上海居民排隊等候接受新冠核酸檢測採樣(19/7/2022)
中國大陸為貫徹「清零」而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金冬雁提到了稍早前朝鮮的疫情。朝鮮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初馬上閉關鎖國,但終歸還是爆發疫情。「朝鮮與中國的分別,在於中國有檢測能力。朝鮮連誰真的確診,誰是無症狀感染者都搞不清楚,但最終還是挨過去了。」

「中國現在強行以大量人力物力來守著,但不可能守到永遠。」

劉銳紹認為,中國大陸何時願意開放邊境還是得看經濟,但預期仍將走向開放,因為「現在的經濟已經很爛了」。

亞洲開發銀行本周將中國2022年增長預測從5.0%下調至3.3%,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對新加坡《聯合早報》說:「今年秋冬季,是檢驗這個冠病病毒一個很好的觀察時間段,那麼如果能相對平穩地度過,相信相關部門會根據這來做相應的調整。」

中國大陸何時對國際開放邊境得看秋冬季,香港何時能與中國大陸恢復通關,也許道理相差無幾。

香港尖沙咀海旁兩位戴著口罩的女士撐著雨傘遮擋陽光(24/7/2022)
香港何時能鬆綁強制佩戴口罩等防疫法令仍是未知之數。

◤疫情升溫緊張 孩童防護要做好◢
MIT孩童口罩50入 最低$129起
兒童專利益生菌 買一送一優惠中
多多勤洗手 獅王洗手乳88折起
酒精消毒必囤 6入組再送4噴頭特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