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民眾 閱讀風氣有待開拓

馬來西亞人民平均一年只閱讀15本書,顯示出馬來西亞閱讀風氣低迷的現象。假如這個現象沒有得到改善,對個人,社會,甚至是國家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研究發現,閱讀有助於提升創造力,因此我們都應該盡早培養閱讀習慣。

民眾 陳佩芬:「都是在臨睡前 就是一天,都最少 都一定要給自己,讀一個五到十頁。」

民眾 法米:「下班後時間 晚上十點到十二點,多數都是我閱讀的時間。」

民眾 馬吉德:「我沒怎麼閱讀 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 沒心思去讀書。」

馬來西亞國家圖書館,針對馬來西亞人閱讀量的研究發現,馬來西亞人民平均一年只閱讀15本書,閱讀量遠遠少於每年人均閱讀40本書的先進國。時事評論員郭朝河認為,馬來西亞的傳統教育方式是導致閱讀風氣低迷的主要原因。

時事評論員 郭朝河:「馬來西亞還是屬於,比較偏填鴨式的教育,這個課程的設計之中,我們從小就要閱讀很多東西,對小朋友來說 其實你還沒有去,引發他的興趣 你卻已經,要強迫他去閱讀那麼多,資訊量大的東西,所以對他們來講 閱讀其實是一個,心理壓力負擔滿大的事情,會覺得說閱讀這個東西,感覺沒有對你的課業的成績,有幫助或者是說,對你未來的工作有什麼加分,那我覺得說 長久下來,馬來西亞人的閱讀風氣,當然是越來越淡。」

填鴨式的教育,間接導致馬來西亞人對教科書以外的書籍,失去了興趣。倘若這問題沒有得到改善,對個人,社會,甚至國家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時事評論員 郭朝河:「整個國家體制的生產人才方式,就是很制度化 就是一致性的,數理課之類可能可以表現很出色,但是一旦回歸到創意方面的東西,你會發現馬來西亞,就非常非常缺乏了,馬來西亞很多現在經濟體制,很多時候都還是一個處於,幫人家加工 幫人家再製作,整個成品 但很少是,我們自己的原創 你就會發現,很多人其實就對生活是,缺乏想像力的,然後也缺乏主動性。」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在2010年針對閱讀量與創造力的關係研究發現,大多數閱讀量高的大學生,在創意測驗中會得到較高的分數,讓他們能在步入社會之後,可以創造獨特的產品或方法,解決問題。學無止境,不管是學生還是打工一族,都應該儘早養成閱讀的習慣。

時事評論員 郭朝河:「我們的人生其實也要,不斷地去提升 你看書的方式,不一定是說我一定要坐著,把那個書看完 可以放寬成,比如說我翻到哪一頁,我就會讀一些句子,就是讓這些句子來豐富我,看人生的不同的視角,那這個也就是一個閱讀的力量。」

除了設定一個固定的閱讀時間,民眾也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開始下手,並把閱讀後的心得及重點記錄下來,慢慢地為自己打開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戶。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舊鞋改造栽種花草 環保巧思延續物命
修建水上危樓 一家七口住得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