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資本論 動盪時刻越受關注

旺報【記者李怡芸╱台北報導】 全球政治經濟愈是動盪,馬克思的《資本論》就愈是成為關注的話題,一如近年《21世紀資本論》、《資本社會的17種矛盾》等在台成為暢銷書。「各種衍生的左派論述、書籍不斷,然而台灣有多少人完整讀過《資本論》?」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指出,在《資本論》問世150周年之際,台灣亦將出版由中共中央編譯局授權的中文譯本。 馬克思的《資本論》於1867年9月14日出版至今歷時150年,被翻譯成50多種語言,他關於社會、經濟與政治的諸多理論被稱為馬克思主義,導入階級的概念討論資本主義,揭示了資本主義至今仍無法迴避的剝削、貧富不均等內在矛盾。 台讀者閱讀一大漏洞 「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應該要有《資本論》但台灣偏偏沒有!它對人們的影響之全面,影響了全世界的政局,這是台灣讀者在經典閱讀上一大漏洞。」林載爵指出。 1990年台灣雖曾由時報出版過《資本論》,卻被質疑其實使用的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中共中央編譯局)的版本卻未取得正式授權,如今這套書也已絕版,長期以來《資本論》在台灣學術圈往往由學者根據教學需要小部分翻譯、流傳。 中共中央編譯局,則自1955年以來,傾諸多學者之力,花費三代人、60年的時間,不斷參照馬克思、恩格斯手稿出版的專題文集、單行本等最新資料,修訂出「相當正確」的版本。擔任繁體版《資本論》導讀的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萬毓澤就不諱言,台灣有可能自己做到同等質量?可以,但是「比登天還難」。 戒嚴時曾被列為禁書 堪稱「目前為止最好的中文譯本」,中共中央編譯局版的《資本論》共3卷,第一卷為馬克思在1867年出版的《資本的生產過程》;後二卷則是恩格斯匯整馬克思去世後留下的草稿和大量筆記、論文,仍以馬克思名義出版的《資本的流通過程》和《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共計250萬字。 《馬克思傳》作者以撒.柏林曾表示,《資本論》是人類自信仰上帝的時代以來,影響最巨大的著作,自此全世界可分兩種人:盲目信仰或盲目憎恨者。戒嚴時曾被列為禁書的《資本論》及馬克思主義相關書籍,近年則隨著日益嚴重的社會經濟不平等而成了「顯學」。林載爵指出,雖已時隔150年,但馬克思預示資本體制造成的問題仍很準確,「只要有資本在,《資本論》就是思索資本主義很好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