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靠「它」賺翻!歐萊德葛望平:碳權就是未來黃金

【DAY 9】當歐洲今年搶煤讓煤價升天,碳權期貨價,也被拉抬漲了1.3倍。台灣永續美妝企業歐萊德,正因多年來超前部署新機會而受惠。怎麼看懂碳權新趨勢?董事長葛望平在週日COP26論壇上分享經驗表示,不必是大企業,也有機會複製「碳權之王」特斯拉馬斯克的綠色競爭力。

COP26氣候大會在10月31~11月12日召開,被視為「人類搶救地球的最後機會」,197個締約國坐上談判桌、訂定減排目標。此次,許多台灣團體也前進COP26、緊盯關鍵進展。系列解析報導請鎖定《遠見》數位平台。

立即點入 👉「台灣人在COP26」專題報導

碳權是未來的黃金?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各國談判有正面發展,全球一致的碳排放市場協議,可望於今年COP26會上促成。屆時可能讓全球碳權交易更火熱、也將嘉惠於少數超前部署的企業。台灣永續美妝企業歐萊德正是其中之一。

COP26論壇上、葛望平分享碳權超前部署經驗

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早在去年逢人就談:「碳存簿就是未來的黃金存摺。」,因此讓規劃要買的碳權,差點被搶光;在他看好下,也讓公司在2020年成為全球第一間擁有碳存簿的美妝保養企業。

11月7日週日,在COP26「循環經濟」論壇上,葛望平更熱心分享用碳排放管理企業經驗,直言早在2011年便搶進布局碳權,如今趨勢逐步成形,證明眼光正確。

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7日在COP26「循環經濟」論壇上演說。歐萊德提供
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7日在COP26「循環經濟」論壇上演說。歐萊德提供

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7日在COP26「循環經濟」論壇上演說。歐萊德提供

到底碳權交易是什麼?為什麼會牽動企業競爭力?

簡單來說,全球太多碳排放,是導致地球暖化的主因。因此,各國政府近年均公開承諾減少碳排放目標,並制定出當地企業每年可以使用碳排放的配額,或簡稱為碳權。這個碳權,可以由政府拍賣或免費發放,釋放到市場上讓企業取得,便是碳權交易。

碳權的出現,其實是讓企業為碳排放付出實質代價,以促使他們更願意用行動減碳。企業每排放一噸的溫室氣體,就需要取得一個單位的碳權來相抵。不過,當企業購買碳權後,如果減碳成果比預想好,可將用不上的碳權賣回給市場,也能獲利。

像是電動車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正是善用碳權交易的贏家。

馬斯克靠碳權賺翻,同業還得跟他買

特斯拉在2020年方才首度轉虧為盈,在之前電動車業務仍虧損時,收入來源之一,靠的正是創辦人馬斯克搶先布局碳權:該公司2020年盈餘才6億多美元,碳權交易獲利就有15億美元。

今年,雖然特斯拉的電動車業務已實現獲利,碳權仍是金雞母,2021年至今帶來破10億美元收入,甚至同業的英國休旅車Land Lover與結豹(Jaguar),因為無法達到歐盟碳排目標,最近還向特斯拉購買碳權

從這裡就可看出,馬斯克搶碳權,已為自己建置了超前業界的競爭力。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2020年的碳權交易獲利就有15億美元。Flickr by Web Summit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2020年的碳權交易獲利就有15億美元。Flickr by Web Summit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2020年的碳權交易獲利就有15億美元。Flickr by Web Summit

至於台灣中小企業歐萊德之所以超前部署綠能,也和特斯拉思惟相近。葛望平在週日COP26的循環經濟論壇上指出,他認為綠色永續對於企業,不只是責任,更是機會,自然該早點做。

他進一步分析,早從2011年,歐萊德就開始購買碳權,而從去年開始,除了擁有碳存簿,他在公司內部更制定了碳定價政策,也就是公司每一項活動,都要思考對於碳排放的影響,並列為內部成本。如此,就能精準掌握公司碳排放狀況,研究各種減碳方案,並同時間規劃好碳權購買。

才一年,碳權期貨價已漲1.3倍

而去年歐萊德啟動此策略時,內部訂價一噸溫室氣體所需的一單位碳權約30美元。截自上週五11月5日,歐盟市場的碳權期貨價格,就已飆漲到近60歐元,約等於70美元,比起策略啟動時漲1.3倍,就可看出提前佈局的重要性。

葛望平表示,從歐萊德的經驗可發現,別以為大企業才能擁抱綠色經濟,像他們這樣的中小企業也行。而當歐盟2021年宣布即將開徵碳關稅,震驚了不少台灣製造業的同時,他觀察認為這已是趨勢使然,碳權費用未來也將會水漲船高。

當歐盟今年擔憂寒冬搶購煤炭,讓煤價飛漲外,也同步拉抬了碳權,因此讓今年碳權期貨價格創歷史新高。

目前碳權交易,仍是分開在歐盟、中國與美國等地區市場進行,主要是巴西一直阻撓全球化碳權交易。若如《華爾街日報》所指,巴西立場已鬆動,就可能在COP26期間,看到全球一致的碳權交易市場協議終被確立。當各地市場被整合,確實有可能把市場的餅做得更大。

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參與格拉斯哥遊行。歐萊德提供
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參與格拉斯哥遊行。歐萊德提供

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參與格拉斯哥遊行。歐萊德提供

碳稅開徵,西方大企業只知轉嫁到中小製造業?

另外,葛望平強調此時除了談碳權新趨勢,更應該關心「碳稅正義」。那是什麼?他直指台灣是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一環,當全球各國政府與大企業訂出了零碳政策後,這些供應鏈裡的中小企業,其實受到很大的壓迫感。

倘若西方大多消費品牌商,沒有扛起這個責任,只是一昧轉嫁到台灣這樣的製造國身上,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壓力很大,是否應該有適度的協助與配套,才算公平呢?這即是所謂的「碳稅正義」,葛望平認為在不久的未來,此議題更需要被正視。

從這些線索來看,台灣企業了解與掌握碳權,也將成為必備新知。COP26接下來幾天的新發展,也更值得關注。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