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向遊客招手!砸重金改善海空交通推廣國際藝術島
由連江縣政府推動的「馬祖國際藝術島」今年邁入第二屆,以「生紅過夏」為主題,深入四鄉五島,邀請7國藝術家、超過80組創作團隊與在地共創,帶來包括戶外裝置、室內展覽、繪畫等70件創作,打造出島嶼新風景,用在地特有的文化藝術陳釀出美好。
「只來一次,你不認識馬祖!」連江縣長王忠銘說,馬祖的春夏秋冬各有特色,各種美食、美酒、美景值得一來再來。
王忠銘指出,馬祖四季分明,擁有豐沛的人文、景觀特色,遊客登島也從2014年的12萬人,到2023年預估可達23萬至25萬人,平均每年以1萬人的速度增長。
為了推動馬祖的觀光旅遊,連江縣政府除了自2023年至2026年,將投資30億元擴建福澳碼頭之外,也爭取188億元經費,進行北竿3C機場擴建工程,預計明年啟動,未來將可大幅改善馬祖的海空交通問題。
面對後疫情的旅遊潮,王忠銘建議中央,提供馬祖的淡季旅遊補助,同時儘速開放小三通,以活絡馬祖的旅遊觀光產業。
王忠銘表示,今年的馬祖國際藝術島以「生紅過夏」為主題,「生紅」指的是冬天新釀老酒,開罈過濾後的酒汁呈現桃紅色澤;「過夏」則是經過細心保存的老酒,通過夏天的錘鍊後,化作帶琥珀色澤、更溫潤順口的馬祖老酒。
「生紅過夏」象徵如同老酒歷經時間的沈澱,經過一年醞釀發酵,成為充滿生命力的藝術盛典。王忠銘也期待馬祖會逐漸成為一座療癒之島。
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包括在地策展人李若梅、曹楷智領軍的「島內視角計畫」;以在地閒置民宅空間作為創作場域的「轉厝計畫」;從東莒接棒到東引、由馬祖青年蔡沛原策展共創的「迴島嶼吧」。
隨著疫情解封,今年也特別邀請日、韓、法、德、馬來西亞及盧森堡藝術家參展,包含日本高橋匡太、胡宮雪娜;韓國Kyungah Ham;德國Lars Koepsel;法國Emma Dusong;馬來西亞劉靜怡,以及盧森堡Sven Gastauer 、Claudine Arendt等。
並特別邀請到韓國REAL DMZ PROJECT(真實非軍事區計畫)策展人金宣廷,及首屆芬蘭赫爾辛基雙年展共同策展人Pirkko Siitari一同登島交流,回應馬祖的冷戰前線、海島經驗和信仰文化等議題。
《轉厝計畫》以閩東語「轉厝」命名,即「回家」之意。邀請藝術與建築團隊進駐,以馬祖在地閒置的民居空間作為創作場域,讓藝術走進常民的生活,與馬祖家庭的情感記憶交會,結合歷史、記憶、地景的藝術創作,延伸進市街與遺址,並用當代視角重新詮釋閩東建築及生活底蘊,讓住居成為紀錄時間光譜的藝術地景。
過去在交通不便的馬祖,信件是島上人們與外界交流的重要媒介,書信文化也成為馬祖島上的另一道風景。
《收信快樂》作品取自手寫字常使用的開頭問候語,透過剪字剪花及多媒體影像的設置,讓往昔與現代的參觀者,相遇在同一時空當中。《消失的蟲洞》則呈現馬祖田野在地的書信,讓參觀者可以走入時光隧道,感受藏在書信中的千言萬語。
南竿梅石市街,從純樸漁村、戰地政務時期的多功能軍事營區到當代,以兩處不同時間向度的住居為核心展開:一處是東側樹林中的石頭瓦片堆疊成的聚落遺址,另一處是西側市街的混凝土與木構造民居。
從採集到參與,藝術與建築團隊進駐其中,以當代視角重新觀看與詮釋閩東家屋建築的生活底蘊。
而在南竿津沙,則有回應老酒文化的玻璃屋,書寫馬祖人家的共同記憶。《地下實驗室》讓藝術走入軍事地景,曾留下許多戰地痕跡的馬祖,經過活化轉譯,帶領觀者感受據點的震撼及藝術作品的魅力。
更多udn報導
文青視后解放好身材!泳池浮出邪惡曲線 網驚:藏好深
身分不簡單!2女大生經營日本餐館 鄉民驚認出她爸是「台灣棒球名人」
賈靜雯「辦公室激戰帥弟弟」脫到限制級邊緣全被拍
「鄰居家的狗」爽躺沙發做日光浴 屋主越想越不對勁求救:這隻不是狗
◤旅行好物推薦◢
行李箱尺寸齊全 千元有找
口袋行動電源 出門隨身必備
防震防水攝影機 上山下海都行
旅行收納袋 用對工具裝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