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戰地風貌 注入觀光活水
記者劉佩倩/專題報導
馬祖因特殊地理位置,由純樸的漁村,轉變成軍事重地。四鄉五島各具特色,其中,北竿雖沒有南竿熱鬧,但瀰漫濃厚軍事色彩,不僅有無數個軍事據點及設施,甚至連岩石、巨石都充滿戰地風貌,深深吸引觀光客的造訪。
設裝置藝術 播音站變身打卡熱點
昔日國防部在金馬前線設立5個播音站,向對岸軍民心戰喊話。馬祖播音站建於民國68年,原稱芹山播音站,位於芹壁中山國中候車亭廣場旁,為馬祖前線唯一心戰喊話單位,站內有48具500瓦規格揚聲器,播音涵蓋範圍遠至2萬9000公尺,曾是東南亞規模最大播音站。
當年心戰喊話分國語和福州話2種版本,呼籲大陸同胞投奔自由民主臺灣,據說福建沿海連江、黃岐一帶,收聽非常清楚,當時除心戰喊話,也經常播放鄧麗君的歌曲。時過境遷,負責心戰喊話的播音站功成身退,馬祖觀光局以幽默的手法增設裝置藝術,現場擺設可使用的麥克風揚聲器,將國共心戰喊話情境轉變成浪漫告白景點、拍照打卡熱點。
短坡山因西北邊有壁山,西邊有芹山,2座山都比短坡山高,構成良好地形屏障,因此成為昔日混合砲兵連駐守的砲陣地,營區與坑道遍布整座山頭。民眾可由營區入口「短坡」字樣旁步道,步行大約15至20分鐘,即可抵達山頂觀景平臺,居高臨下,飽覽塘岐及北竿機場,成為拍攝飛機起降新秘境,也能在山頂親自體驗高射砲裝備。
仿真高射砲體驗 北竿新亮點
時代更替、歲月流轉,短坡山據點在閒置一段時日後,經過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重新規劃與整建活化,改善由營區至山頂的步道及景觀臺,包括設置山頂觀景平臺、登山步道,並提供仿真高射砲體驗點,全新面貌成為北竿觀光旅遊的新亮點,重現防空火砲重要據點的戰地氛圍。
由於北竿全島地勢陡峻,山壁景色處處驚奇,如芹壁村的「鋼盔岩」,在北竿大道「上村站」公車亭旁、「趙元帥廟」斜前方,往芹山方向看過去,圓形巨石高懸在山陡坡上,神似帶著鋼盔的戰士,居民們稱之為「鋼盔岩」或「老兵石」,是當年鎮守北竿的國軍,在炸坑道、炸山時所產生的大石,而國軍官兵矢志捍衛家園的使命,正如鋼盔岩佇立當地,始終屹立不搖。
短坡山據點獨特地形及歷史背景,不僅吸引各地前來取景,也是拍攝飛機起降的新秘境。(本報資料照片)
圓形巨石懸在山陡坡上,神似帶著鋼盔的戰士,當地人稱它為「鋼盔岩」。(本報資料照片)
短坡山據點高砲陣地,轉型為觀光景點。(本報資料照片)
馬祖播音站曾是東南亞最大規模,現今變身裝置藝術。(本報資料照片)
馬祖觀光局增設裝置藝術,播音站成為拍照打卡熱點,廣受民眾喜愛。(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