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會密使疑雲—促成馬習會是習的危機處理,不是兩岸密使協商

照片來源:中央社
照片來源:中央社

政府國安高層突如其來放話質疑馬總統,說經過近兩年針對馬習會這件事,翻箱倒櫃找檔案,但是只找到2015年10月14到馬習會後的檔案,在之前沒有任何記錄,證明馬總統卸職時並沒有把10月14之前兩岸祕密交涉的檔案如實移交。

消息出來後,綠營立委紛紛出手,總統府也發聲要求馬總統必須講清楚。

馬總統方面矢口否認私藏了什麼機密,而且既指責國安高層放話抹黑,又反問到底什麼機密檔案被隱藏,民進黨政府必須指出來。

只是由於民進黨立委「涉外事務凡和外國重要官員會面都有SOP標準作業程序,即便是陸委會主委出訪也不可能規劃一個月就成行;總統出訪,行前規劃至少要6個月以上,為什麼自2015年10月14日夏張會後,開始規劃,到11月7日馬習會時間距離不到一個月?」的犀利質疑,馬總統方面完全沒辦法安代,因此在經常質疑凡事必有密使的台灣社會,多數民眾相信馬總統方面要對手指出什麼機密檔案被隱藏的回應,反而被認為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式的自白。

於是密使、祕密協議的疑雲滿天飛,認為當時馬總統必定有體制外的秘商行為和未移交機密。

事實上,跌破全世界的眼鏡的馬習會,應該的確沒有什麼在移交的檔案之外的密使、祕密協議。

馬習會所以不合常理地倉促敲定,迅速完成,關鍵在於馬習會是習近平面對當時中美對峙下的南海緊急情勢的危機處理手段。而危機處理,就是遇到了異常情境下採取的異常反應手段,註定是不會符合處理常態事務的SOP的。

由於沒有掌握到危機處理的本質,所以目前國安高層會認為馬總統必有不願交代的祕密;在馬總統這一方面由於自戀的馬總統一直認為馬習成會,完全是他英明的兩岸戰略的總收成,透過馬習會他已經因為努力和英明而達到他追求的所謂的「歷史定位」 (註1)的最高峰,立場是這樣,國民黨方面自然不會從習近平危機處理的角度看事情。

夏立言在2015年馬習會的前一天演講就是這樣說:「相信馬、習二人都想要歷史定位。特別是習近平,他今天要握到台灣領導人這雙手啊,下面可能機會不一定有、機會不大,最有把握就是握到馬英九這一雙手。」

現在且把馬習會整個發展放回事件前後的國內外局勢脈絡中去說明習近平的危機處理。

一、兩岸關係發展

第一階段:2013~2014年2月—蜜月期

※2013年6月,馬總統急著求北京給個「國際場合」的馬習會,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甚至前所未有地透過吳伯雄向北京,提出「一個中國架構」呼應北京的「一個中國框架」。

※10月7日, APEC 中習近平向我國代表蕭萬長表示,「我們已經多次表示,願意 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就兩岸政治問題同臺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並強調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

※12月,馬總統接受《亞洲週刊》專訪說希望在APEC中舉行馬習會。

※2014年2月兩岸大突破,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中國會談,在興奮的氣氛下,張志軍接受記者訪問時說,「王張會」就是「馬習會」的第一步,「之後還會有第二步、第三步要走。」

第二階段:2014年3月~2014年底—全面翻臉

※2014年2月7日,總統府宣布親美派金溥聰將回國就任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認為歐巴馬政府仍會持續「向亞洲再平衡」政策,我方應掌握這個契機強化台美共同利益,包括積極參與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在美方「再平衡」政策的經濟戰略層面扮演適當角色。此後兩岸關係急轉直下。

※3月18日,太陽花反服貿運動後,使馬總統在北京眼中分量大打折扣。

※5月,宋習會,會中習近平說中國對於台採購「我們不知道,但看來似乎是買錯了。」習透過宋強烈表達對江、胡建立的國民黨兩岸買辦經濟的不滿。

※6月底,張志軍訪台在高雄被潑漆攻擊,草草結束訪問行程離台。

※7月中國舉辦空前規模的七七大閱兵,馬總統天天罵中共竄奪抗戰功績;

※8月張顯耀洩密案爆發,接下來,雙方連續公布破獲對方間諜給對方難堪;

※9月初,不要說對馬習會,北京對王張會都熱情不再,冷淡地回答APEC中王張會「有這樣的可能性」。「如果屆時要見面,做出這樣的安排不難,但要看當時的時間。」;

※9月底香港民主派和獨派發動占中運動,馬總統予以聲援,北京大怒;

※9月26日習近平表示將對台灣實施一國兩制,在這之前北京已經10年沒有這個說法了,總統府、行政院紛紛發言強調馬總統絕不接受「一國兩制」;

※同時間,至少從2014年7月到2014年底,北京乾脆連九二共識都收起來不提(註2), 令一些關心兩岸的人都非常緊張,馬政府不斷呼籲兩岸回到九二共識。

※11月APEC就要開了,主辦國中國一直擱著邀請函不送到台北,令馬政府提心弔膽,等到邀請函終於送來,中國一反慣例,不派特使親自遞交總統,只由龔清概「順便」兼差當郵差帶到台灣給陸委會。

※由於一方面國共關係惡化,另一方面更因國民黨選情太過惡劣,北京不願下注,史無前例地在選舉中抽身。選舉結果連、吳兩大買辦家族選舉一齊垮台。

※2015年1月中國公布M503航線預定在3月5日生效,台灣提出抗議。1月16日,立法院決議亦要求政府提出抗議。2月5日陸委會再次宣布溝通兩方未達共識,原定的金門王張會延期。3月2日,M503暫緩生效。

※2015年2月,北檢對張顯耀做出不起訴處分,金溥聰、 王郁琦辭職。

※7月,中國新版《國安法》,把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列為「港澳同胞和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陸委會主委夏立言表示,中國大陸需面對兩岸分治的現實,中共「對我們很不禮貌」,將再向對方表達抗議。

※9月,中國實施卡式台胞證,行政院強烈抗議。

※10月17日,國民黨臨時全代會,出席891人,包括馬英九、連戰、吳伯雄與王金平共812票贊成換柱。其理由是洪秀柱主張終極統一。國民黨以這理由換柱形同直接挑戰北京。

※直到年底,北京對台灣的選舉,作法和2014年地方選舉一樣,對國民黨的支援始終沒有動員起來。

第三階段:2015年10月—馬習會突如其來

※2015年10月2日,情報員換俘,兩岸已經交涉近10年,一直沒有進展,忽然獲得突破,10月2日台灣釋放共諜朱志豪,中共隨著釋放朱恭訓、徐章國,兩人在13日獲釋回台。捉間諜和換俘通常是雙方用來宣示交惡和交好的關鍵訊號。

前者在2014年8月後連續發生,後者在習近平決定馬習會後發生,於是在台灣情報員回台後第二天,張志軍通知夏立言北京決定進行馬習會。

※10月14日,張志軍邀夏立言坐船遊江,告知希望舉行馬習會。

※10月下旬五中全會閉幕,習史無前例地,鄭重其事地和中共幾位大老溝通要和馬英九於國際場合、稱呼對等的條件下見面,元老中雖有人反對,習近平最後得到了「默許」,元老不再阻攔。

※10月23日,半信半疑的陸委會派人到北京確認馬習會訊息。

※11月2日,陸委會向王金平等極少數報告。並通知美國。

※11月3日,消息曝光,第二天,民進黨說這是為了選舉,馬總統突襲蔡主席,並說是馬習共謀限縮台灣未來的空間。

※5日,馬總統表示,「馬習會」將觸及和平架構、國際空間、經濟發展等議題,也會討論如何降低兩岸敵意,不排除會討論有關抗戰史觀及共寫史書議題;但是「馬習會」不簽訂協議公報,不會有祕密承諾,會各自召開記者會發表意見一致新聞稿,我方會在會後記者會提及「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馬習會前一天,6日,夏立言演講說「我在陸委會服務到現在,不到一年時間,說老實話,你把我殺了我也沒想到,會去辦『馬習會』這樣一個案子。」而他的理由居然是「特別是習近平,他今天要握到台灣領導人這雙手啊,下面可能機會不一定有、機會不大」。

※11月7日,馬習會。

所有被諮詢的一流專家都認為馬習會不可能有

從上面的整理,充分表現了自2014年春天開始,馬總統的一向自傲的兩岸關係急速惡化,而且一直到2015年秋天都沒有改善的跡象。

在接連不斷的兩岸齟齬,甚至尖銳地針鋒相對的事件中,馬習會的協商無論如何,不可能有可以插隊的空間。

所以當夏立言在接到張志軍訊息,回台向林中斌等最有資格的專家以及各國外交官和陸委會同仁試探時全都回答不可能有馬習會。

然而答案從兩岸之間固然找不到,那麼在更大的整個中美對峙的格局中卻有清晰的軌跡。

二、中美對峙格局

美國亞太再平衡

※2010年後中美在西太平洋南北陸緣海海域緊張全面升高,北京向美國告知南海是中國核心利益;美國則強調維持南海穩定及自由航行,是其對亞洲盟友的重要承諾。雙方針鋒相對。雙方在西安艦事件後互別苗頭的聯合軍事演習頻率增加,規模增大,氣氛嚴峻。

※2011年11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非正式首腦會議上正式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

※2012年6月3日閉幕的年度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美國防長帕內塔再次提出了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指出美國將在2020年前向亞太地區轉移一批海軍戰艦,屆時將60%的美國戰艦部署在太平洋。

※2013年11月23日宣布劃定的東海防空識別區,並將進行空域管制。

※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就南海問題向中國大陸提交國際仲裁的照會及通知。

※2014年8月,中國大幅加快南海礁石上填海造陸,面積和一個足球場相當的永暑礁填海面積擴大達2.8平方公里。

※2015年5月底,香格里拉對話中美激辯南海問題。

※5月底,蔡英文訪美,美國一改過去對民進黨政界人士冷淡防範的態度,對她待遇遠超過過去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美國放出非常有意義的訊息。

※7月7日,仲裁庭舉行第一次聽證會。10月29日裁定對菲7項訴求擁有管轄權。

※9月25日,在白宮舉行歐習會,兩人在東海及南海爭端上針鋒相對。

※10月27日緊接在習近平回國之後,美國派出驅逐艦拉森號駛入中國在南海2座人工島礁12海浬範圍;中國外長王毅警告美方「不要輕舉妄動,不要無事生非」。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強調美國捍衛國際海洋法、展示在公海航行自由的影響力是例行公事。

※11月2日美國將宣布每季度兩次派艦,巡弋南海島礁附近,「也許還會增加一點。」

※11月7日在馬習會中習近平強調中國部署飛彈針對的並不是台灣。

※11月7日在馬習會當天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和馬來西國防部長一齊登上航母進入南海海域並表示,美國正在全面調整亞太防衛態勢「以嚇阻侵略、履行美國對台灣的法律義務、協助護衛盟友,並為應對區域大範圍的軍事緊急情況。」

※11月8日和9日2架美軍B-52轟炸機從關島起飛,飛經南海國際空域,中國地面管制人員曾與B-52聯絡,要求「離開我們的島嶼」。

※11月10日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邵建隆在外交部與媒體茶敘時表示,美國應重新檢討一中政策,一中政策不僅傷害台灣,對其他人也沒好處。

三、中國台海再平衡VS.美國亞太再平衡

台海異相—東亞颱風眼

在亞太對峙格局中,台灣成為緩和緊張關係的緩衝點。美國一面警告馬總統和中國共同派艦齊赴釣魚臺海域,一面促使日本和台灣簽署釣魚臺海域漁業協議,及台菲漁業協議。於是台灣猶如東亞肆虐颱風的颱風眼。

換句話說,改善台美、台日關係成了使台灣穩定扮演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的緩衝支點的措施。美日的對台措施,中國並沒有依循舊例,痛批勾結美日出賣主權,也沒有痛批美日菲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其意義在於面對美國亞太再平衡,中國開始試探採取台海再平衡策略加以反制。

到了2015年,7月歷史性的南海仲裁案審理步驟加快,歐習相會不歡,中美緊張急速上升,兩大巨大事件夾撃下,習近平在醞釀中的台海再平衡上進一步加碼,急速決定以馬習會為手段進行危機處理。

換句話說,只要依循2014年7月美麗島電子報<反制美國,北京對台灣再平衡>文章的脈絡,馬習會做為習近平對南海情勢進行危機處理措施是一點都不難理解的。

因此,於是各路專家猜測紛紜之中,原先認為馬習會不可能的林中斌獨排眾議說,馬習成會,關鍵在於南海情勢太過於緊張。

馬總統依違中美之間,左右搖擺

既然習近平危機處理的標的是南海危機,因此夏立言事後說習近平在會議中一再關切的是南海,而不是一中,雖然馬總統並未在會議中對南海議題回應,然而一個半月後馬總統對習近平有了很具體的回報。

本來在美國的要求下,馬總統對南海是中國傳統水域的立場不得不愈說愈模糊。在2015年中,外交部前後兩份南海說帖、總統提的<南海和平倡議>中都不提U形線、11段線和「歷史水域」的說法;反而採取民進黨在審查領海法時採取的依國際法強調實占原則主張南海的權利。

馬總統的改變,美國國務院表達讚賞,隨後美國副國務卿30年來首次訪問台灣,商談台美經貿與安全合作。如今,在馬習會後、馬總統態度又大逆轉:

※2016年1月28日,在美國強烈不滿中,馬總統率團巡視太平島,宣示「中華民國南海主權」。

※3月22日,中華民國發表南海和平倡議路徑圖,並指出太平島是適宜人居並能維持經濟生活的島嶼。最重要的是強調南海是中國傳統水域。毫無疑問美國強烈不滿。

事實上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康朵麗莎•萊斯和前國務卿希拉蕊都已經對馬總統上台後的親中大有微詞了,現在自然更加有意見。

對馬習會的幾種解讀

一、選舉操作

11月4日民進黨針對「馬習會」發表一份七大質疑的五項聲明,並批評「馬習會」是「選舉操作」的「黑箱作業」。

這是一個最普遍的看法,所以國民黨候選人都雀躍萬分。但這卻是膚淺而且錯誤的看法,因為2014年選舉,北京已經看壞國民黨而不進行動員輔選以避免壞了自己招牌了,現在國民黨行情更壞,北京更沒有輔選的誘因。事後也證明投票前各級台辦並沒有什麼動員台商投票的大動作。

二、馬習會是馬總統兩岸政策成功總收成,馬獲得歷史定位

這同樣淺薄,從2014年金溥聰回台直到2015年秋天,兩岸政府彼此間你來我往,拳腳交加,國共關係陷入2008年以來最惡劣的情境,馬總統沒有什麼收割成果的條件。

三、借馬習會框限未來蔡英文總統的主權空間

這是最普遍的看法。馬習將會消息曝光後,幾乎所有的兩岸專家和民進黨中央都一樣認為習近平將趁蔡總統上台之前設下一個中國共識藉以緊縮台灣政治空間。例如林中斌就認為因應南海局勢和框限台灣是習近平的兩大目標。

這個判斷仍是有問題的。

四、習近平既寄希望於馬英九,更寄希望於蔡英文

假使習近平意在處理南海危機,那麼南海危機根本不可能在馬總統任期內就被中國解決的—不要說長期性的終局性解決,單單南海國際仲裁案都很難在馬總統任內結束,從這個角度看,習近平對南海反而只能是「既寄希望於現在的馬英九,更寄希望於未來的蔡英文」。

所以中國將在不放棄終極統一的目標下,對主權稍做寬鬆處理。

北京對這一個問題的處理,在經協商而在11月3日由台灣方面透露,並在4日由馬總統正式宣布雙方在馬習會將「沒有協議、沒有公報、沒有聯合聲明也沒有聯合記者會。」時,其方式已經躍然欲出了。

由於習近平上台後對兩岸政治談判態度一直比胡錦濤、江澤民都急切,強調要進入深水區進行和平協議等談判,立場緊縮,因此當北京答應在馬習會中「沒有協議、沒有公報、沒有聯合聲明也沒有聯合記者會」時,表示居然是他願意嘗試比胡、江都更寬鬆的兩岸政策了。

因此,國台辦雖然強調「這次會面是在一中原則下進行」,令人擔心,但是會談時只要「對等尊嚴、不承諾統一、不講兩岸同屬一國」才有可能順利,因此北京態度的寬鬆化仍然可以期待。

到了11月6日,氣氛更正面,我大膽的說,北京的一中原則一定會公開強調,但是一定在會後各自召開的記者會中講,至於馬習兩人共同出現的場合,像一中原則、一中各表這種對方非翻臉的話不會出現。

過一天,從馬習會面到會議後記者會北京果然如推測演出,其中只有馬總統凸槌地在會前開場白自己公開講了一中卻沒有各表。(馬總統凸槌不只如此,我曾痛加批評,見:林濁水評馬習會 全面支持變徹底反對?少康會客室)

無疑的,北京這做法是表示在立場不變的前提下,在實務上對台灣採取寬鬆化而不是限縮化的措施。

同樣的寬鬆也同樣呈現在當時北京對國際媒體的態度上。向來北京對以國家稱呼台灣的作法,一定嚴厲指責不假顏色,但是當時國際媒體幾乎清一色地以Two Countries ; Two Presidents描述馬習會,北京雖然不能認同但是為了氣氛,並未發作。

實際上正由於恐怕黨內教條主義者質疑馬習會是有對台政策太過寬鬆了,習進平史無前例地在10月下旬五中全會閉幕前後和中共幾位元老溝通,開始時,元老中雖有人反對,溝通後便不再阻攔。

2016年1月6日國臺辦宣布開放陸客來臺中轉第三地的政策,由於一旦中轉實施,收益一定在蔡總統任內,這意味著習近平仍然是有寄望於蔡總統。

不料可能由於這是「馬習會」會中,馬總統的提議,因此蔡英文冷淡而「安全」地回應「平常心看待」。

四、後續發展:習近平不再寄望於蔡總統

儘管習近平試探了台海再平衡策略,試圖讓台灣扮演更平衡的緩衝者角色,甚至像馬總統一樣不惜得罪美國的角色,但是他對蔡總統的希望最後收回了。

關鍵並不是九二共識出了問題,實際上蔡總統對九二共識的說法,在2016年520時,已經被所有中、台、美三方最有資格的專家認可了,而國台辦第一時間也通過了,但是在5個小時後突然被習近平否決。

關鍵是蔡總統雖然在南海立場上,已經放棄民進黨立場,而和馬習會後的馬總統沒有多大差別,而且九二共識的說法也大體依北京提供的說法說了,但是蔡總統在520演說中強調台灣要積極和美日結成自由價值同盟,以及參與區域集體安全機制,這就意味著她並不滿足於台灣現在和美日的準同盟關係,還希望有進一步的,甚至超過美日現在願意給予台灣的正式官方結盟關係,這就完全和習的台海再平衡策略互別苗頭了;

另一方面,等到2016年7月12日,仲裁庭公布仲裁結果,習近平對南海危機的急迫性也告一個段落,習近平對於台灣的需求也降低了,於是兩岸關係陷入驚險的僵局之中。

也許,目前國安高層認為就是馬習會時,馬習有什麼暗盤以致於成為蔡總統上台後兩岸關係惡化的源頭,所以非要追求到底什麼機密被馬總統隱藏了不可;但是如果掌握到馬習會是習近平危機處理措施的本質,那麼便不會這樣地推論;

同樣,如果掌握到這一點,而不是誤會馬習會是源於馬總統的英明政策的話,馬辦公室也就不致於沒有辦法解釋當時交涉過程那麼匪夷所思地不符合SOP。

不料時過境遷了這麼久,主導台灣的兩大政黨,居然就還是只從彼此權力角力觀點選擇性地看世界,以致於看不清大環境也不明白北京在想什麼,就不明就理地一頭栽進去戰場大打混戰,真是令人要為台灣冷汗直流,也真是令人為台灣擔心不已。
註:

1.和強人見面就確定了歷史定位,這想法邏輯上雖然莫名奇妙,但是在人性攀附的「心理」上,卻又自然而然。當年陳水扁就因此躍欲試於扁胡會。只不過多的是這樣的例子:蔣和毛面會了,果然定了歷史的定位—一路敗亡到台灣;英國首相張伯倫和希特勒見了面,就定了他恥辱下台的歷史的位;而馬和習見了面,他的定位?從他卸任訪馬來西亞被羞辱到氣壞了,可以見到一斑。

2.直到2014選舉國民黨大敗後才在2015年開始密集丟出九二共識對付在2014選舉中重新崛起的民進黨。

【作者 林濁水/前民進黨立法委員】

★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反核」就是「挺煤」,選擇吧
逼另一半上進 代價不只是夫妻感情
賣地求富或走投無路?田僑仔的兩難之路
習近平延長任期 台灣做到兩件事就能撈到好處
「通師」回鍋 小英力解兩岸心結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 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