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驅動元件創造大效益 賴炎生榮獲國家產學大師獎

「馬達驅動全世界,而馬達驅動器驅動了馬達。」最常應用於民生與工業設備的致動元件—馬達驅動器,跟電力電子領域的電源轉換器,是臺北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賴炎生專精的研究領域。小小元件創造大大效益,他近十年來為北科大帶進來自產業界逾8千萬元的產學合作、技轉及學術回饋金,借力使力、實事求是的合作理念,對臺灣馬達驅動器和電源產業加值貢獻卓著,於9日獲頒教育部108年度國家產學大師獎。

出身臺北工專(北科大前身)技職體系並投入技職教育逾三十載,賴炎生的合作廠商遍布臺灣、美國、日本等地,包括群光電能、東元電機、永大機電、士林電機、康舒、致茂電子、瑞薩電子等電力電子大廠。他曾任中華民國電力電子協會理事長、科技部電力學門召集人,獲得IEEE Fellow榮銜,現任IEEE工業電子協會行政委員(IES Adcom Member)和頂級國際期刊IEEE Journal of Emerging and Selected Topics in Power Electronics(JESTPE)主編,去年更獲東元獎肯定,在電力電子業界長期耕耘並享有聲譽。

教育部長潘文忠(左)頒發國家產學大師獎予北科大講座教授賴炎生。(北科大提供)
教育部長潘文忠(左)頒發國家產學大師獎予北科大講座教授賴炎生。(北科大提供)

賴炎生產學合作的案源,全來自企業真實面臨的難題。例如,一位電源公司總裁聊天時問起,「諧振式電源轉換器的諧振元件公差太大,造成量產時元件選用困擾,有辦法解決嗎?」他回到實驗室與學生合作破關,提出了應用於伺服器電源轉換器的切換控制技術與自動諧振頻率追蹤技術,使電源轉換器能自動配合元件公差而調整切換頻率,達到80 Plus鈦金級最高效率規範,並成功申請專利,「身在技職體系,我們做的要貼近業界需求,以解決問題為導向。」

務實的治學精神,源自臺北工專五年打下的基礎。1977年他考進臺北工專電機科,經濟部長沈榮津、美超微創辦人梁見後等當時的老師都極注重實作,要求學生動手實作,實習課老師甚至要求學生自行繞製感應馬達,按部就班做實驗;考試時,旁邊坐的是化工、土木、礦冶等不同科系同學,他自嘲「可以說舉目無親,想看隔壁考卷都沒有機會,只好乖乖讀書。」在化學老師馬炳琦要求下,15歲的他們五專一年級就開始K原文書,為他日後考上公費留學,赴QS世界排名前50的英國布里斯托大學(Bristol University)深造鋪路。

北科大講座教授賴炎生與學生研究團隊合影。(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提供)
北科大講座教授賴炎生與學生研究團隊合影。(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提供)

在國際頂尖學府讀博士,目睹電機系裡有車床,workshop內每個人都能動手實作,造就賴炎生日後投入產學研發,特別兼重思考及實作。他認為,「技職體系沒有什麼可以贏人家,就是動手實作。我要求學生不只動手實作,還要動腦思考,know why、know how,這樣的要求,讓我們跟產業界更能貼切配合,以解決產業的問題為主要考量。」

北科大講座教授賴炎生特別感謝業界投入的資源支持,及共同做研究的學生孩子。(北科大提供)
北科大講座教授賴炎生特別感謝業界投入的資源支持,及共同做研究的學生孩子。(北科大提供)

實務為主的研發導向推動產業升級,賴炎生名下五十多項電力電子專利,超過三分之二是由業界申請;他培育的碩博士人才,無一投入教育業,均投入臺灣、日本與美國產業界,縮短產學接軌的最後一哩路。

獲得國家產學大師獎的殊榮,賴炎生感性道,「最感謝的是業界的sponsors,還有共同做研究的學生孩子。業界投入的資源是我們做研究的堅強後盾,而老中青組合的team(指自己跟博士班、碩士班學生),讓我們的產學合作案可以繼續向前走。」出身農家的賴炎生,投入產學合作的歷程和豐碩成果,就如同小時候在故鄉嘉南平原上,種植白甘蔗一樣的辛苦與甘甜。

北科大校長王錫福(右)與講座教授賴炎生合影。(北科大提供)
北科大校長王錫福(右)與講座教授賴炎生合影。(北科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