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熱 反映台灣民心渴望交流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這次大陸奧運金牌馬龍、楊倩隨隊的大陸師生團訪台,讓我最感到欣慰與振奮的,是9天沿途巧遇過來打招呼的群眾,他們都告訴我:「兩岸太久沒有交流了,你們邀請這個團來,真好!」從台北到台中,從埔里到桃園、新竹,這樣的民眾多不勝數,讓我感受到真真正正的台灣民意展現。

總結此次陸生團訪台,我認為有三大不可取代的重要意義:

一,在兩岸危局扮演安定「圍阻體」。賴清德總統上任後,各界擔心兩岸走向衝突的可能性更高,台海已成世界戰火的熱點。馬英九基金會能邀請陸生團來,受到台灣民眾高度關注與熱烈歡迎,為兩岸關係帶來一絲暖意。對岸網友也高度評價,認為台灣民眾對陸生展現足夠的友善與溫暖。兩岸民間產生的厚實善意,可為兩岸危局扮演「圍阻體」。

二,重新將交流帶回兩岸「主旋律」。馬政府時代,以交流代替交鋒,以對話代替對抗。然而在蔡政府、賴政府時代則是反其道而行。疫情時期蘇貞昌絕情的「掃把說」,賴清德上任後對陸發布旅遊橙色警戒,又發表「新兩國論」,引發中共大規模軍演,兩岸交流幾近中斷。陸生團訪台捲起的熱潮,又重新燃起兩岸人民心中的一絲希望,將交流帶回兩岸關係的主旋律。

三,創造兩岸新的「公約數」。台灣社會出現「馬龍熱」,也讓兩岸低迷關係重新產生火花。如同馬龍自己說的,是一種「助跑器」,大陸民眾高度關注陸生團訪台新聞,當他們看到台灣民眾也熱烈喜愛馬龍,會有情感的共鳴與連結,「馬龍熱」成為兩岸新的公約數,大幅減緩了兩岸民間升高的對立,這對兩岸關係有正面效益。

兩岸局勢愈緊張,愈需要交流,民進黨應去除戒嚴心態,善用馬英九基金會此次邀請陸生團營造的兩岸和緩氣氛,更加開放兩岸交流,例如開放團客赴大陸、降低當前審核大陸人士來台門檻等。陸委會更應慎思,處罰馬英九基金會將造成「寒蟬效應」,讓其他民間團體更不敢邀請大陸團。如此結果,是賴清德總統樂見的嗎?

民進黨一開始用「統戰」企圖定調陸生團,對一群20多歲的大陸年輕人如臨大敵,是完全不了解台灣人的想法。兩岸交流,絕對不等同統戰,否則陸委會、海基會如何倡議交流?更何況台灣應有足夠的自信,展現自由、多元、活力的優點,讓大陸師生更加認識台灣,否則我們自詡的「自由民主」在哪裡?

這9天來,我全程陪著訪問團,看到最真實的面貌,是台灣民心渴望交流。馬龍當然是超級巨星,在台灣的粉絲超過想像,但是訪問團所到之處,都有夾道歡迎的民眾,那並不全都是馬龍的粉絲,而是期盼兩岸交流、和平穩定的台灣人。我認為這是台灣真正的民心所向,賴清德政府應該正面看待。(作者為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