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美處正名 踩反分裂法紅線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就在中美元首通話後,外媒即披露美方考慮將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只待拜登總統簽署定案;同時亦傳出國安會祕書長顧立雄、外交部長吳釗燮正在華府近郊與美官員會面的消息。一場新的、前所未有的風暴正在向台海襲來。

外界猜測的重點,均放在美方釋出駐美代表處將正名的消息,與近日習拜通話之間究竟有什麼樣的關係。蓋因此次習拜通話重點雖仍圍繞著「預防衝突」,說明美中均無意改變、且完全接受雙方激烈競爭的現實,但也還是釋出一些共識,如拜登重申一中政策、習拜都願意就氣候等議題維持合作,故結合國際大環境看,此次通話意味著拜登難以承受塔利班掌權與民調下跌,不願再因中美衝突而丟分。

不過,駐美「台灣代表處」即將正名的消息顯然顛覆或動搖了外界的上述判斷。一方認為,拜登此次對一中政策的表態反而像是一種預告,知會中方接下來美台關係的升級動作不存在違反一中的問題,換一種方式告誡中方莫輕舉妄動。另一方認為拜登在玩兩面手法,最後還是會「維持現狀」不做更名,但這樣做對兩岸都有所交代。

以中美台關係的現狀來看,恐怕前一種的可能性更大。駐美代表處的更名應已進入拜登政府最高層次議程,只是時間問題,即便立陶宛的試水溫之舉遭大陸強硬反制。

首先,美方應意識到,在川普任內,台灣日本交流協會、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已先行掛牌,而陸方雖言詞激烈,但後續並沒有太大動作。其次,美方深知過去5年大陸軍方增加台海活動已是大勢不可逆,無論美方如何改善對中關係都難以扭轉,但也評估共軍不會真正開戰,因而與其顧慮陸方軍事反制,不如選擇「做到底」全面升級美台關係位階,故駐美代表處更名箭在弦上。

但問題在於,駐美代表處更名絕不能與陳水扁任內「自爽式」正名等同視之。其一,就美台關係性質而言,縱使美國重申對台維持非官方關係不變,代表處只不過是改個名字而已,台灣駐美機構、官員在當地活動仍維持原有限制,且美國官方不會正式承認中華民國政府及國旗等主權符號,但新名稱去掉「經濟文化」,等同美台交往已脫掉白手套。

其二,就拜登對中戰略而言,駐美代表處更名對其他美國核心盟友具示範意義,若更名成功,預計台灣駐多國代表處也會跟進,這背後或暗藏拜登運用多邊主義對付北京的「骨牌策略」,而民進黨政府一定全力配合並藉機進行「大外宣」與「大內宣」。

陸方雖尚未正式回應,但10日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對吳釗燮談及台灣在聯合國代表權問題時的回應藏有玄機。趙立堅說「奉勸民進黨當局停止搞法理台獨」。這意味陸方已公開認定蔡政府從事法理台獨,而這恰是當年《反國家分裂法》設定的紅線。因此,駐美代表處更名的效應,在陸方眼中或不亞於法理台獨的行為,恐怕要比當年入聯公投更加嚴重!(作者為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