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開年連投兩筆,全球數字銀行爆發正當時?

開年不到半個月,投資之王騰訊又有了動作。而這兩筆資金,去到了同一條賽道。

1月5日,英國數字銀行Monzo宣佈完成1億美元追加融資,騰訊參投。1月11日,法國數字銀行Qonto宣佈完成5.52億美元 D 輪融資,原有投資者騰訊繼續加注。騰訊在2020年1月首次投資了Qonto,其投資者還包括KKR/老虎環球基金等知名機構。Qonto本輪融資後估值達到50億美元,成為法國第二大獨角獸。

最值得關注還是騰訊連續投資數字銀行的動作,數字銀行是金融科技領域的重要成員。而在這個領域,騰訊自身的實力有目共睹,它的海外投資版圖也積累了數量不少的同道中人。海外市場,儼然颳起了一場金融風。

海外投資頻頻出手,騰訊熱衷數字銀行

Qonto不是法國唯一一家被資本青睞的數字銀行,同樣地,Monzo和Qonto也不是唯二被騰訊看中的數字銀行:

· 2021年12月,巴西數字銀行Nubank登陸紐交所,騰訊早在2018年就對它進行了首次投資,此後連續參與其E輪、F輪、G輪投資。

· 也是在2018年,騰訊參與德國數字銀行N26約1.6億美元的C輪融資,並在2020年再次進入其D+輪融資。

· 2021年12月7日,騰訊領投新加坡數字銀行Tyme的7000萬美元融資,支持其在南非和菲律賓擴張。

如果加上2020年乃至2019年,這個名單的長度驚人:金融科技獨角獸企業Airwallex、菲律賓移動支付平台 Voyager Innovations 、法國移動支付獨角獸Lydia、阿根廷個人理財應用Ualá、印度金融科技初創公司PolicyBazaar、印度數字銀行創企NiYOSolutions、澳大利亞支付技術公司AfterpayLtd......

Nubank上市時,騰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減持套現。不過,騰訊不是為了短期獲利而佈局,至少在法國,2021年12月,騰訊此前投資的Lydia再獲融資,晉升獨角獸,騰訊沒選擇跟投,而是又選了Qonto作為目標。

這一點,我們從被投公司的特點中也能總結出蛛絲馬跡——這些公司並不是當地市場唯一發展得好的個體,騰訊的選擇,更像是在每個區域挑選實力到達一定水平線的企業去佈局。

這可能是騰訊在解碼自身金融科技能力基礎上,用投資做一種模式的驗證,同時完善海外各種不同市場的金融投資版圖。

2019年,騰訊首次在財報中單列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板塊,隨即成為成長“最靚的仔”。自2019年Q2開始,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逐漸成長為騰訊營收的第二大支柱,同時持續逼近騰訊的第一大營收支柱網絡游戲業務,被譽為騰訊營收的新增長極。2021年第三季度,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的增速高達30%,全面領跑整體業務。

騰訊金融業務的核心是支付業務和財富管理業務,所以,它對這兩部分的理解是深刻的,而它看好的海外金融科技公司們無一不是相關領域的佼佼者。

Qonto 主要為中小企業以及自由職業者提供商業賬戶、記賬、開銷管理等服務,在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約有22萬客戶,並拓展小額貸款服務。N26則提供實時信用分數、費用支出、MoneyBeam(通過社交信息軟件或電子郵件進行快速轉賬)、消費信貸和儲蓄功能等,像極了翻版的微信支付。

把目光放到全球,金融科技公司們除了騰訊這個四處出手的金主,可能正在迎來一段新的好時光。

全球金融科技,或迎來最好時光

Nubank上市時,按其市值計算,它是巴西第三大公司,也是拉美市值最大銀行。然而在其創立之初,連紅杉都不看好拉美的投資環境,一度打算退出。所以,Nubank是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發展的一個縮影。它證明,即使在最不被看好的市場,金融科技也有著令人驚訝的生命力。這些生命力,來自旺盛的需求。

安永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超過一半的客戶對財富管理服務中數字和虛擬工具表達了接納態度,其中新興市場的歡迎程度更是矚目。其原因大致來源於三個方面。

首先是對便利的天然追求。由於傳統的銀行產業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欠發達地區都掌握大部分話語權,數字化變革動力弱,普通客戶需要遵從其復雜的流程。因此,數字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其次,在欠發達地區,普通民眾對銀行的依賴程度並不高,既有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的原因,也有整體經濟運行狀況波動大的原因。反而是能夠直接接觸到的數字化金融服務更能滿足他們心目中的“可靠性”需求。另外,欠發達地區以小額業務為主,銀行的流程更顯麻煩。

最後則是由發達國家和地區興起的“先買後付”等新潮理念,在消費金融等多方面推動了行業的整體發展,並層層向下蔓延,這一過程中又與電商、外賣等業態產生復雜的融合。

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點是,在全球市場,疫情帶來的數字化理念都成為了一等一的推動力。疫情最大的作用之一,就是讓不同需求的客戶發現,原來只需要在線的簡單操作,就能完成此前看似必需的復雜流程。

最終,當前海外金融科技市場圍繞不同需求,大致形成了消費金融類、移動支付類、數字銀行及投資類、數字貨幣類等四大板塊。在地域分佈上,幾乎每個地區的每個領域都在生長出一些未來的領導者。它們可以劃分為歐美、東南亞、印度、非洲、拉美等諸多勢力。比如Nubank雖然上市成功,但拉美至少還有墨西哥的Stori、阿根廷的Ualá。

幸好,在全球搜尋金融科技潛力股的資本勢力更加迫切地想要找到合適的目標,這讓市場上充滿了熱錢。除了騰訊的大手筆之外,軟銀是Ualá的重要股東,阿裡在菲律賓支持了數字銀行Mynt——這很有希望與其東南亞電商業務形成合力,就連Nubank都在融資之後很快向印度的數字銀行Jupiter投去了一筆錢。

這正是“最好時光”的寫照:幾乎每個玩家都能講出有想像力的故事,並從它們的支持者手中拿到擴張需要的資金。熱錢的湧入攪動風雲,但在這個全球開花的領域,也開始顯露出自己的煩惱。

藍海之下,暗潮洶湧

為什麼騰訊在投資了Nubank之後還會投資Ualá,投資Lydia之後沒有跟進,轉身選了它的“老鄉”Qonto?或許是為了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也可能是因為,成長的市場和公司面臨的變數實在太大。

在一些熱門地區,比如拉美、印度、東南亞,金融科技公司的格局基本呈現多強爭霸,市場的交鋒十分激烈,整個行業帶來運營和資金的壓力。比如印尼的群島特點,讓當地有超過十家不同領域的金融科技企業。這雖然滿足了資本們投資的需求,但讓結果失去了被預判的可能性。當一個市場同時存在多家估值相近、融資能力相近、產品組合相近的公司時,它們的競爭很快會變成內卷,市場的需求是有限的。這時,頭部的公司或許會對外擴張,尷尬的是,基本每個區域都有了類似“地頭蛇”的存在——Nubank從巴西進軍墨西哥,遇上了在當地高端市場佔據40%份額的Stori。

據艾瑞咨詢的一份報告顯示,金融科技領域的藍海基本都是新興市場,像尼日利亞、加納等國家,如果不是當地創業者,很難挖掘到深入的真實需求。

然而,相對於全球金融科技行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完備體系和高市場成熟度。新興市場雖然是藍海,也僅僅意味著從基礎需求到進階需求的潛力,金融基礎設施不完善和商業環境則是一個大問題。

一個可以作為佐證的事實是,Nubank之所以能發跡於巴西,是因為當地早年三分之二的人沒有銀行卡,而光是去銀行辦業務排隊,都可以浪費一個月的預約時間。同樣地,東南亞Sea旗下的Sea money業務,其實是隨著Shopee的電商業務在擴張,相當於自己為自己的發展創造條件。

所以,對看準藍海的創業公司而言,要做的事根本不是打造一個APP那麼簡單。這幾乎需要重塑一次交易和服務的體系,並要和傳統銀行的很多方面達成合作。

綜合來看,正如騰訊按照自身發展的經驗選擇投資標的,未來的全球金融科技市場格局應該是從高線市場向低線市場形成商業傳導。其中,決勝點在宏觀上是產品體系能否滿足廣泛需求,在微觀上則是技術細節能否規避特定風險。在這方面。國內的360數科、樂信金融壹賬通等已經有過完成試錯經驗的數字金融科技公司,能夠為新興市場的從業者,在技術風控、產品設計等方面提供許多借鑑。而歐美市場提供“先買後付”這種服務的Affirm,則是公司們拓展業務想像力的先驅。

結語

金融科技領域最大的特點是需求的分化,對尼日利亞這些新興市場而言,能夠把錢安心地放在銀行吃利息或許就滿足了普通用戶的需求,但在美國,先買後付和數字銀行投資、普惠金融已然成為風潮。所以,全球各地的金融科技公司們可能在完善了本地化佈局,開始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之後,才會發現更多棘手問題的存在。

但風險和機遇正是這樣孿生子式的存在,誰更能解決問題,誰就能走得更遠。上市不久的Nubank即使有巴菲特加持,也已經走出了一條下行弧線,這給後來者敲響了警鐘:金融科技的光環看似美麗,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港股研究社”(ID:ganggushe),作者:港股研究社,36氪經授權發布。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