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纖維化後遺脾腫大 致急性血癌索命

骨髓一旦纖維化,身體被迫由脾臟及肝臟扛起部份造血功能。台北馬偕醫院血液暨腫瘤科主治醫師張明志指出,病患常出現脾臟腫大後引起的內臟壓迫症狀,嚴重者可轉為急性白血病危及性命。 張明志醫師指出,骨髓纖維化為罕見造血功能紊亂疾病,即骨髓已被纖維化,造血細胞沒有辦法在骨髓裡生長,所以必須轉換到其他組織如脾臟及肝臟扛起部份造血責任,不少骨髓纖維化病患脾臟長期腫大造成壓迫,無法自行站立行走、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食慾一蹶不振,過去長期下來由於苦無藥物可醫治,最後轉為急性血癌而過世。 根據統計,每10萬人當中,就有0.5~1人患有骨髓纖維化,好發年齡為50~80歲,且男、女性的病發機率相等,患者大多會產生骨髓結疤(纖維化)、脾臟腫大,以及相關併發症狀如疲憊、失眠、發燒、盜汗、皮膚搔癢、骨痛、腹部不適與體重下滑等,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工作表現。 張明志醫師進一步表示,罹患骨髓纖維化的患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不易確診,病患多因貧血及血小板持續減少就醫檢查後才發現是骨髓纖維化。過去一直以來都沒有專門的治療藥物,骨髓移植是此病唯一的治癒方式,但是成功機率有限,常引起多種併發症,造成病患存活率不高。 治療骨髓纖維化,標靶藥物較傳統治療有效縮減脾臟體積達35%,降低死亡風險。陳志丞醫師表示,由於骨髓纖維化被認定與JAK1和JAK2訊息傳導途徑失調有關,口服標靶治療藥物藉抑制JAK1及JAK2有效治療骨髓纖維化。 目前核准的標靶藥物適應症為中度風險或高風險之骨髓纖維化,包括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真性紅血球增多症後骨髓纖維化或血小板增多症後骨髓纖維化。根據兩項共超過500位患者、為期3年的臨床試驗證實藥物能降低死亡風險達52%,且超過4成的受試者在半年內有效縮減脾臟體積達35%以上,並大幅改善骨髓纖維化相關症狀如食慾低落、疲憊、失眠、發燒、盜汗、體重下滑、搔癢、肌肉和骨骼疼痛、活動力降低等症狀。 骨髓纖維化為一慢性病程,陳志丞醫師指出,曾有患者由於早期無明顯症狀而忽略治療,再加上之前沒有標靶藥物可以治療,最後引發併發症過世;臨床觀察也有一位70多歲骨髓纖維化的病患脾臟長期腫大,症狀最嚴重時腫大至20公分、無法行走,甚至連站立都有困難,三餐常常只吃了兩口就沒有胃口,半年內體重從50公斤下降至44公斤,疲倦、失眠、盜汗等症狀接踵而至。 患者服用新藥後兩周內脾臟即有效縮減5成,三個月後外觀已幾乎看不見脾臟腫大的症狀,現在已能自行下田工作且精神狀態良好。 醫師提醒,早期若能妥善治療,可有效縮減脾臟大小,改善食慾與行動能力,換來良好的生活品質,也不須因為失眠或疲倦等症狀而影響工作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