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部疼痛導致不良於行 微創髖關節手術讓他活動自如


【NOW健康 王澍清/宜蘭報導】宜蘭1位68歲簡姓男子因髖部疼痛造成跛行,至羅東博愛醫院骨科就醫,經X光與磁振造影檢查,發現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且有髖臼磨損。經醫師建議須進行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以確保日後行走無虞。簡姓男子於今年11月完成「前側路入微創髖關節手術」後,當日即可下床活動,此成果讓病人與家屬十分驚訝,也顛覆了過往對髖關節手術的印象。


羅東博愛醫院骨科鄭彥文醫師表示,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經由大腿外側或後方切開傷口進行置換,傷口至少10至15公分,且必須破壞髖關節外展的主要肌肉才能完成手術,因此病人術後常需臥床或3個月內須使用助行器輔助下床行走,再搭配復健計畫,才能讓下肢的力量恢復術前的水準,但仍存有未能完全恢復的風險。


隨著國外使用前側路手術方式技術漸趨成熟,國內亦有醫師開始使用前側路微創方式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方式為由大腿前側打開傷口,並從肌肉與肌肉之間的縫隙處進入,不但傷口縮小約只剩8公分,且因為不破壞任何肌肉,加上手術中以移動式X光機來確定關節植入物的正確位置,因此術後病人除了可立即下床活動之外,也減少關節脫臼的風險,可說是髖關節置換手術的一大突破。


髖關節缺血性壞死肇因於血液循環系統的障礙使骨頭缺乏養分供給,進而造成骨頭壞死、結構崩塌,簡姓男子的病況即是髖關節疼痛變形,骨頭空洞化,因此必須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


目前健保補助的人工髖關節,使用年限約10至15年,若搭配前側路入微創手術,將可望幫助病人輕鬆移除病痛、提早恢復健康的步行習慣。不過也提醒民眾,不同適應症適用不同手術方式,建議仍應與主治醫師詳細討論。


更多NOW健康報導
▸心律不整脈象可知 中醫講究內外調理把脈揪出心臟病灶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