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心臟」 燕巢總機廠轉向架首度曝光

台灣高速體路(高鐵)是台灣的高速鐵路系統,全線經過台灣人口最密集的西部地區,營運全長約349.5公里。於2007年1月5日通車後逐漸成為台灣西部重要的長途運輸工具之一,亦為台灣軌道工業指標。高鐵也是台灣第一個採取由民間興建、營運並於特許營運期滿後,移轉給政府的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的公共工程。

▲高鐵使用的列車是由川崎重工、日本車輛、日立製作所生產的台灣高速鐵路700T型,其為JR東海與JR西日本共同開發的新幹線700系列車改良而成。(圖/記者宋德威攝,2017.4.27)

而位於高雄市燕巢區的「燕巢總機廠」是台灣高鐵的總維修機廠,佔地約58公頃,負責高鐵列車的四至五級維修以及接收和組裝新列車。此機廠設有一條測試線,作為高鐵列車大修完成後的測試軌道。

▲台灣高速鐵路是台灣第一個採取由民間興建、營運並於特許營運期滿後,移轉給政府的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的公共工程,建設成本約4,500億新台幣。(圖/記者宋德威攝,2017.4.27)

燕巢總機廠位於台糖橋頭糖廠南滾水農場內,因地屬高雄燕巢,因此得名;機廠南北長1公里、東西寬350公尺,主要功能包括列車大修、轉向架檢修、臨時檢修、大維修、組件機件維護、道旁設施維護、新車組裝等,員工形容總機廠就像高鐵的「心臟」。

▲台灣高鐵燕巢總機廠佔地五十多公頃,高鐵列車組裝、檢修、人員訓練都在此進行。(圖/記者宋德威攝,2017.4.27)

台灣高鐵27日上午首度曝光位在燕巢總機廠的轉向架裝卸的過程,以及在燕巢總機廠進行BI檢修作業情形。高鐵營運長陳強說,每當列車行車時間達到一年半、或行駛里程達60萬公里時,就必須入維修廠進行周期性的BI保養,而每次保養時間約費時10個工作天左右,出動人力要達百餘人。

▲台灣高鐵27日上午首度曝光轉向架裝卸的過程。(圖/記者宋德威攝,2017.4.27)

轉向架(Bogie),指的是鐵道車輛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直接乘載車體自重和載重,引導高鐵車輛沿鐵路軌道運行,保證車輛順利通過曲線,並且減緩來自車輛運行時帶來震動及衝擊作用。

▲高鐵燕巢總機廠進行中的BI檢修作業,轉向架(車輪)清潔組裝等作業情形。(圖/記者宋德威攝,2017.4.27)

因此,轉向架的設計直接決定了車輛的穩定性和乘坐的舒適性。轉向架裝卸的過程,必須歷經多樣過程,拆檢、持粉探傷等過程,雖然一個轉向架要價2400多萬元,雖然壽命大多只有4年,卻是減少車體晃動、增加行車安全的必經過程。

▲台灣高鐵今天首度曝光燕巢總機廠。(圖/記者宋德威攝,2017.4.27)

總機廠工程內容包含22棟建築物,除3棟RC建築物(為行政訓練中心大樓)、其餘皆為鋼骨建築,如:維修廠、噴漆廠、號誌通訊設備機房等,另有加油站、污水處理廠等各項設施及景觀設施等。

臺灣興建高速鐵路的提議始於1980年代,主要是為了解決日益增加的城際運輸需求,1990年經由行政院核定「台灣南北高速鐵路建設計畫」,台灣高速鐵路的籌建進入執行階段。當時規畫於6年內完成,但是由於經費來源及採用的系統規格等前置作業的時間過長,使得興建工程遲至1999年才正式啟動,而辦理方式也由原本的政府逐年編列預算改為民間投資參與。

▲台灣高速鐵路採用日本新幹線系統作為總體基礎。(圖/記者宋德威攝,2017.4.27)

1999年動工後原本預定於2005年10月31日完工通車,但由於機電、號誌工程與試車進度大幅落後,通車時程因此延後一年。2006年10月時又因獨立驗證報告未能及時完成而再次延後,直到交通部於12月24日核准其通車。2007年1月5日通車並進行試營運,2月1日開始正式營運,營運區間為板橋站-左營站;台北站-板橋站路段因工程延誤,於2007年3月2日才正式納入營運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