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城中城大火釀46死》高樓發生火警,該先跑還是先關門?消防員親授關鍵保命絕招

20201014編按:高雄市鹽埕區「城中城」大樓今(14)日傳出火警,火勢從一樓一路向上延燒,全棟12層樓瞬間陷入火海,目前已知有87人傷亡,其中46人確定死亡,主要燃燒樓層為一至六樓,七樓以上傷亡者多半為濃煙導致嗆傷,警消人員仍持續搜救中。

當高樓層遇到火警該怎麼辦?本文作者為高雄市政府消防局火災預防科股長蔡宗翰,於《打火哥的30堂烈焰求生課》一書中,分享高樓層火場「求生」原則,教你如何在30秒掌握生機。

身在市區,住在高樓的好處就是視野好,可以一覽都會樣貌。假如你住在某棟高樓第20樓,當火災警鈴響起時,你會如何應變?

現場直擊

一名女子靠在窗邊,表情絕望地朝地面上的群眾揮舞雙手,她要把孩子從窗戶拋出去,希望有人接住。

這棟24層的大樓發生了火災,罕見的是,每一層樓都陷入火海。受困的人們拚命在窗邊瘋狂敲擊、大聲呼救,樓內高亢的求救聲與怒火的沉重低鳴形成了巨大反差。燃燒的大樓不斷飄出像保麗龍般的東西,細細碎碎的就像雪花一樣。

外頭地面上的群眾無能為力地觀望著,窗邊的待援者從哭喊到逐漸消失在風暴般的濃煙中……失控的烈焰與求救的場景在電視新聞上不停地播送,這猶如煉獄的浩劫震撼國際社會。

2017年6月某日凌晨,英國倫敦一棟24層高的大樓發生大火。短短半小時內,烈焰沿著外牆燒遍整棟大樓,數百名被大火驚醒的居民因走避不及而困在樓內,儘管消防局緊急出動200多名消防員、40多輛消防車,大火仍持續燃燒超過12小時。熊熊烈焰之中,許多高樓層住戶逃生不及,一場大火造成79人罹難。

台灣也有類似案例,2003年8月,一個住宅社區大樓發生火災,停放在一樓門廳穿堂的數十輛機車被迅速引燃,並快速沿穿堂兩端外牆向上延燒。火勢不但封阻了其中兩棟的共用出口,高溫濃煙也灌入梯間,阻斷了大樓逃生通道,總共造成16人死亡、68人受傷。

火災之謎:三大缺陷形成死亡鐵三角

大家不解的是,為什麼這種火災會發生在現代?而且還是在先進的國際城市?

倫敦這棟大樓每層4至6戶,共有約600名住戶,彼此共用一個位於建築物正中央的電梯(含樓梯)。當晚4樓某戶家中冰箱故障起火,冰箱隔熱材料的易燃性導致火焰迅速延燒,點燃了建築物外牆的可燃性包覆層,同時在包覆層與建築外牆間的空隙引發煙囪效應,於是火勢以極快速度往上竄燒到頂樓,並沿著各樓層外牆可燃性包覆層往每一間屋子裡延燒,整棟建築很快就陷入火海。

整棟大樓的每一層樓都陷入火海的情況其實很罕見,但了解大樓結構後不難發現,這棟大樓其實在火災發生之前就隱藏著三大致命缺陷。

一、外牆包覆層具可燃性。這棟大樓在火災發生前一年(2016年)重新翻修時,在外牆上鋪了保暖效果好、外型新穎、成本低廉但具易燃的新面板。所以當火災一發生,火勢直接沿著外牆包覆層迅速擴散到各戶,並從屋外往室內延燒。即使消防隊迅速撲滅起火戶的火,但整棟樓的外牆已燒成一片火海。

二、消防安全設備未完全發揮功效。火災發生初期,大樓的水系統(灑水頭)和警報系統(警鈴)都未完全發揮作用,有生還者說,自己是因為鄰居用力敲打大門的聲響而驚醒,這才得知大樓著火,連忙拉著家人衝出大樓。

三、僅有一條逃生通道。這棟大樓在設計上僅有一條室內樓梯(逃生梯),如果這裡也遭火勢濃煙侵入,面對濃煙高熱,所有人都不可能藉由「逃生」的方式出去,否則全都會在樓梯間遇難,結果就只能關門避難。但因為外牆包覆層的可燃性,火勢會沿著外牆直接往室內延燒到各戶,因此就算待在室內也同樣危險。

綜合上面的原因,外牆可燃性包覆層、消防安全設備未完全發揮功效及僅有一條室內樓梯(逃生梯)這三個原因,構成這棟大樓的火災死亡鐵三角。在如此不安全的建築環境下,如果遇到火災,先不談如何逃生避難,光是住在這裡就已經非常危險了。

避難迷思:為什麼不適用「關門避難」原則?

事發後,部分生還者陳述了這次火場的個人經驗,但似乎與我們熟知的火場避難求生原則產生矛盾。不是說「大樓火災可以採關門避難」嗎?英國官方教導的「指示居民待在原地」原則遭到嚴厲批評,因為不少人關門待在原地避難,卻還是死了。

在這場火災裡,各個樓層的各個房間所面臨的情況都不相同,很難用一句話來概括應該怎麼做才能存活,但我們必須先搞清楚關門避難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一般來說,會選擇關門避難這個做法是因為濃煙高熱致命,因此關門是為了避開濃煙、爭取救援時間。但關門避難等同於待在原地嗎?不是,這可分成兩種情況:

第一,屋內沒起火。也就是其他戶發生火災的情況下,若逃生通道沒有濃煙高熱,可以向下逃生。但如果發現門外面或向下樓梯間充滿濃煙高熱,這時候不應該逃生,否則會在試圖穿越濃煙的過程中罹難。因此,這時應該關門避難,等待救援。

第二,屋內有起火。就像英國這場火災,延燒方式是自窗外可燃性包覆層侵入室內,直接危及生命安全。唯一的方法就是往火勢侵入的反方向逃跑,離開被延燒的房間並把逃生通道上所有門都關上,如此可暫時阻擋濃煙高熱蔓延,爭取時間往梯間逃生。

在英國這場火災中待在原地卻罹難的最可能原因是,火勢直接沿著外牆包覆層往室內延燒時,住戶當下沒有逃生或無法逃生。也有可能是火災已經發生很久,所處環境惡劣到被濃煙高熱內外夾攻。

那他們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從樓梯逃到地面?這是因為火災初期資訊不明。住戶們半夜熟睡加上警報系統失效,醒來的住戶可能只知道發生火災,但不曉得是怎麼燒的?從哪裡延燒?透過什麼延燒?怎麼會燒這麼快?完全沒有人知道這火到底是怎麼回事。

如果建築物外牆不可燃,非起火戶的屋內就不大可能忽然起火,居民待在室內一定更安全。關門避難的概念絕對不該被簡化到只是「待在原地」。

火場中的頭號殺手是濃煙,不會隨著建築型態而改變,所有的逃生、避難行動的考量都是為了避開濃煙。

正確做法:力行防災五策略原則與防火管理制度

這場火災發生後,大家都很關心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台灣也會發生嗎?

根據台灣《建築技術規則》規定,建築物中的梁、柱、樓板、牆壁都必須符合防火時效,天花板及室內牆面須符合耐燃規範,建築外牆至少需有30分鐘到1小時的防火時效。這次倫敦大樓使用的易燃建材,在台灣是不可能被同意使用的。

另外,台灣法令規定,一定規模以上的場所須依法裝設消防安全設備(包括水系統、警報系統、避難系統等),並且定期檢修申報,確保消防安全設備堪用。

第二個問題:如何避免陷入這樣的火災情境?

由於高層建築的特殊結構與人口密集特性,一旦發生火災,具有濃煙密布、高溫灼熱、延燒快速、進而造成逃生不易與搶救困難等特性。因此一旦發生火災,確實比一般透天建物還危險。也正因為如此,除了要做好「防災五大策略」,高樓防火必須有相關軟硬體的防護,也就是「防火管理制度」。

所謂「防火管理制度」就是一定規模以上建築物或公共場所,要指定專人擔任「防火管理人」,接受火災的相關講習訓練,然後根據建築物特性制訂消防防護計畫,並舉辦相關訓練,以保障場所安全。

舉例來說,火災發生時,內部的消防設備如自動灑水、水霧設備能進行初期滅火,警報系統能通知所有人發生火災,室內消防栓能提供住戶滅火的水源,緊急升降梯可搭載消防人員上樓,並運用大樓消防栓及給水口完成滅火任務。只要防火區隔做得好,火勢就不會延燒到其他樓層,火場以上的住戶也能從安全梯撤離。

要落實「防火管理制度」,除了管委會,還需要住在裡面的每一個人去關心,並做到以下三點:

一、落實檢修申報:關心消防安全設備是否定期檢修申報,並且落實改善。

二、暢通逃生通道:關心逃生通道是否暢通、樓梯間有無堆積雜物。

三、掌握避難原則:重新思考一次自己所知道的火災避難求生原則,是否清楚其中的意義與限制、在自己家中又如何實際應用。

第三個問題:大樓和透天厝,究竟哪個比較安全?

其實,重點不在於住哪種一定較安全,因為火災的危險性是從人一住進去就開始發生變化。不良的用火用電習慣、只顧美觀而擅自變更防火區劃、消防設備年久失修、暫用樓梯空間堆滿雜物……,都會提高火災的危險性。

面對災害,從來都不是只學習「等到災害發生時」怎麼辦,而應該為自己的生命安全負起責任,透過事前準備,努力降低「運氣」對你的負面影響。

作者介紹_蔡宗翰

消防人員,畢業於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系、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防災科技研究所,現服務於高雄市政府消防局。

經歷過莫拉克、凡那比風災以及高雄石化氣爆等重大災害,曾擔任許多重大火災的救災總指揮官幕僚;也是一名防災宣導教官,受邀至政府機關、民間團體、大專院校及公司等宣導防災觀念,擅長以災害情境模擬,輔以視覺動態的簡報技巧,深入淺出破解防災迷思。他同時訓練消防人員如何跟民眾用白話講專業,並引發聽眾動機、實際行動。2013年,更獲內政部頒發「推動災害防救工作特殊有功人員」。

本文摘自《打火哥的30堂烈焰求生課:第一線熱血消防員親授關鍵保命絕招,破解火場迷思》


更多今周刊文章
便宜房租是用你的命換的!消防員警告:不管你是北漂南漂...千萬別住這種房
父母往生,姐弟繼承老公寓,賣房時做對一件事「免繳143萬房地合一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