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立德國中舉辦媒體素養講座 從生成式AI到媒體白名單,共建理性資訊環境!

記者張育騰/報導

5月24日,高雄立德國中為增強師生的事實查核能力,辦理主題為「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的講座,邀請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出席分享,由教育專員張育騰擔任主講人。全校師生約170人參與,共同探討在生成式AI技術快速發展下,如何提升自身的媒體素養與資訊查證能力。

講座開始,張育騰首先介紹了查核中心的創辦始末、事實查核的基本定義,以及生成式AI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他指出,AI技術的便捷與強大,對資訊生態圈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張育騰強調:「每個人都能用AI製作出以假亂真的圖像,這是一個更考驗大家查證與辨別資訊能力的年代。」他以近期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法國聖米歇爾山極光照片為例,說明AI生成技術的無所不在,並詢問在場師生:「你們覺得製作這類假訊息的人,目的是什麼?」

同學們紛紛回答:「流量」、「點擊」、「跟風」,張育騰表示同意,並進一步解釋,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機會藉由製造吸睛內容來獲取流量,而流量則意味著商機,這也促使了生成式AI製造的內容,讓假訊息的危害更上一層樓,使得網路資訊環境更加嚴峻。

圖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受邀到高雄立德國中進行媒體素養講座。

在互動環節中,一位老師提出了關於如何應對聳動標題新聞的問題:「我常常看到很多新聞,都是很聳動的標題。我想關心時事,但不想讓他們賺取點擊和流量,我可以怎麼做呢?」針對這個問題,張育騰給出了實用的建議:「建立自己的媒體白名單!哪些媒體是你信任的,當你在網路上看到議題正在發酵,你不想看劣質媒體,你就要去信任的媒體尋找報導內容。好的內容要多分享、多點讚,不好的內容要勇敢打叉、封鎖。」

張育騰進一步強調了橫向閱讀的重要性。他指出,媒體白名單應該多元,不要只依賴單一來源,這樣才能確保資訊的多面性和客觀性。他還鼓勵師生們養成多角度思考和分析的習慣,避免被單一觀點左右。「以政治新聞來說,光譜的兩端都建議你看看,你才能長出自己的觀點。」

記者張育騰

核稿陳柏樺

 

媒體素養教育講座,歡迎各級學校機關邀約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致力於推廣媒體識讀,協助民眾累積媒體素養、增強對不實訊息的識別能力。我們提供從校園到社區、各種年齡層都能參與的講座或查核工作坊。

歡迎全國各級學校機關來信邀約 👉 tfc@tfc-taiw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