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照護政策 勿淪騙選票

中國時報【許素惠╱特稿】 依據聯合國定義與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明年將邁入高齡社會,除衍生出迫在眉睫的托老課題,老人也成為左右選舉勝負的關鍵族群,政壇無不極力討好,自中央的長照2.0到地方的長青食堂等利多政策應運而生,但是否能化為實際支持的選票?端賴執行力及能否解決現實的社會問題。 台灣從1993年起65歲以上老年人口逾7%,邁入高齡化社會,明年會超過14%,預計2026年將超過20%,進入超高齡社會。雲林人口老化尤其嚴重,有11萬9000餘人,占總人口17.18%,高居全國第2位。 托老課題 迫在眉睫 托老及長期照護是高齡社會最迫切的功課,上自中央,下至縣市政府、鄉鎮公所,甚至村里社區,無不全部動員為營造一個安適的養老環境而努力,心理快樂的樂齡關照、把關健康的關懷據點、照顧飽食的長青食堂、仿幼托的老人日托等,加上各別首長的貼心作為,如口湖鄉長林哲凌為阿公阿嬤們裝PM2.5空氣淨化系統,身心靈全面守護。 長照2.0堪稱蔡英文政府回應台灣高齡社會的重大老人政策,目前才起步半年餘,尚未普及化,雲林成為領頭羊率先試辦,在A級鄉鎮市服務中心成立之後,B級社區與C級巷弄長照站的設立,卻也面臨人力與空間不足的窘境。 空白支票 徒增民怨 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開始發放老農年金,這種直接發錢的政策被認為效果最佳,當時坊間流傳投阿扁一票,勝過養一個兒子,因為時間一到,每月6000元年金準時入帳戶,事實證明即使處於國會劣勢,阿扁還是連任。 除了實際的津貼最討喜外,許多政策立意雖良好,但如果沒有更細膩的貫徹策略和方法,極可能弄巧成拙、適得其反,甚至引發民怨。依趨勢估測,台灣老人會愈來愈多,銀髮族群對選情勝敗的影響力亦將隨之增強,牛肉等不等於選票,有賴更溫情地傾聽爺奶的心聲與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