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油被拉下神壇?權威期刊:不建議補充魚油預防憂鬱 專家指出2大關鍵

過去大多認為魚油富含Omega3,有助情緒調節,對於改善憂鬱症有幫助,不過國際權威期刊中的最新研究,卻發現有無使用魚油,並沒有顯著差異。魚油真有助預防憂鬱嗎?

憂鬱症已被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視為新世紀三大疾病,與癌症、愛滋病一起蠶食鯨吞著大眾的身心健康,根據健保署統計2021年前9個月,已有130萬人求診精神門診,年成長3.2%,其中,持續性憂鬱症高達16.4萬人。

憂鬱症殘害民眾身心,過去常有報章雜誌報導,可透過富含Omega3的魚油來穩定情緒、預防憂鬱症,由於Omega3中含有DHA和EPA,DHA與EPA是人體及大腦細胞的重要成分,能強化大腦細胞膜和神經傳導物質,進而有助於改善情緒,但若是攝取不足恐會影響大腦運作。

魚油因為富含Omega3,有不少民眾會想要選購補充照顧身心健康,不過如今國際權威期刊《美國醫學期刊(JAMA)》中的一項研究指出,補充魚油恐對預防憂鬱症沒有幫助。

魚油能預防憂鬱?研究:對一般人沒顯著差異

為了釐清長期補充魚油,是否可以預防一般成年人的憂鬱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MGH)和布萊根婦女醫院(BWH)的研究團隊招募了近2萬名沒有憂鬱症的受試者,並隨機分配成兩組,一組攝取魚油,每天需攝取1克魚油(含465毫克EPA和375毫克DHA),另一組則使用安慰劑。「這項研究相當重要,上萬的人進行這種預防成人憂鬱症的研究,受試者需服用5~7年藥物,因此這種長期隨機試驗很少見,」老年精神病學主任和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副教授奧利維亞·奧克雷克(Olivia Okereke)說,這項研究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同類臨床試驗報告。

研究團隊發現,在約5~7年的隨訪期間,Omega3對整個情緒沒有有害或有益的影響,在魚油組和對照組在情緒變化上並沒有發現顯著的差別,值得注意的是,魚油組發生憂鬱症的風險甚至略高於對照組13%。研究結果表明,一般沒有憂鬱症的成年人,沒有理由僅僅為了預防憂鬱症或保持積極情緒而服用魚油補充劑。此外,對於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率、自殺、胃腸道出血、容易瘀傷和胃部不適或疼痛等風險,在魚油組及對照組間也都沒有呈現明顯差異。

(圖片來源 / Pexels

專家:魚油較適用憂鬱症高危險群,且濃度要足夠

究竟魚油能不能預防憂鬱、改善憂鬱呢?

長期研究精神營養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張倍禎說,在符合2項條件的情況下,魚油對憂鬱症的幫忙會較顯著,首先,憂鬱症的診斷要比較嚴謹,但這個研究在這部分不夠嚴謹,有些僅透過個案自評的身心健康量表評分,也許個案並不是真的達到臨床憂鬱症的診斷;第2個條件就是,魚油中的EPA的濃度建議要高於60%,且EPA和DHA的比例為2:1,但這項研究所使用的濃度、比例皆不夠,因此自然效果不會很顯著。

「其實科學研究本來就是一直在辯證,但其實牽涉很多因素,比如涉及的人種、族群,還是實驗做法等等,都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過去比較常見的是已經有憂鬱症的患者來進行研究,在患者身上,魚油是有改善憂鬱的幫助,不過這項研究是找一般成人,可能因此改善憂鬱的效果不明顯;而且受試的這群人,在長期和研究單位配合的情況下,或許本身就比較重視身心健康,不見得能夠完全代表一般社會大眾,」北市聯醫松德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宗憲也指出,憂鬱症的成因繁多,或許在某部分的人群使用是有效果的,但從研究數據統計下來,就比較看不出差異,劉宗憲認為,儘管這算是滿大型的研究,也不能因此就下定論,後續還需要更多研究佐證。

在初期預防階段,若是個案憂鬱症並不是很嚴重,魚油預防的效果,相對來講可能沒有那麼明顯,但對於憂鬱症高危險群來說,魚油或可作為預防性輔助使用,張倍禎舉過去曾參與的研究為例,「由於C型肝炎會施打干擾素治療,但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恐出現重度憂鬱症的狀況,因此研究團隊在施打干擾素前2週先給予魚油,發現確實有預防後續憂鬱症的效果,因此若是憂鬱症患者也可考慮搭配魚油輔助治療,但需和醫師討論,效果較好。」

日常3招防憂鬱:地中海飲食、運動紓壓、充足睡眠

至於一般民眾,劉宗憲建議,平常飲食可以採取地中海飲食,對於身心都有益,張倍禎則表示,民眾平常可多攝取富含Omega3的食物,可透過每週吃2次魚、4次堅果(約1小匙)來補充Omega3,另外像是運動、充足睡眠都對於調節情緒有幫助。

張倍禎也強調,若是有情緒困擾,說出來很重要。民眾可透過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簡式健康量表(BSRS-5,別名「心情溫度計」),自我檢測情緒困擾程度,張倍禎指出,如果超過6分,建議可以找親友聊一聊,其實我們發現很多人的壓力是因為沒有講出來,可以透過講話治療,緩解心情,若是超過十分可能就需要尋求專業協助。

延伸閱讀:

吃魚油降血脂?等一下,這類人要慎選魚油成分

研究證實:運動可以有效降低重度憂鬱

魚肝油當魚油?小心中毒風險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