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皮轉成木寡糖 教授申請專利

嘉義縣民雄、大林是著名的鳳梨產區,鄰近的中正大學化工系教授李文乾觀察到鳳梨加工後剩下大量的鳳梨皮廢棄物,對加工廠來說是很大的困擾,因此以專利酵素分解鳳梨皮渣且製造木寡糖產率高達22%,目前已送出專利申請,也正與鳳梨廠商洽談合作中。

目前削下來的鳳梨皮部分經由發酵做為清潔用的酵素、製成牛豬飼料,有工廠因量大無法去化還需花錢請人來處理,但鮮少有人知道鳳梨皮中含有35%的半纖維素,是製造木寡糖的寶貴材料,而木寡糖正是益生菌的主要原料之一。

專研生物技術的李文乾說,從鳳梨皮到木寡糖的過程,只需2至3天的時間,將鳳梨皮經過榨汁、烘乾、磨粉、水熱處理等步驟後,再加入團隊獨創的酵素,就能將鳳梨皮的半纖維素轉化成木寡糖,相較坊間的傳統鹼處理法轉換率不到10%,中正大學團隊研發的專利酵素產率高達22%,更可同時產生抑制蔗糖吸收的阿拉伯糖,成為多功能的益生元。

李文乾表示,希望利用這項生物技術,讓鳳梨皮能被利用得更淋漓盡致,生產出高附加價值的木寡糖,該技術未來也可應用在含有大量半纖維素的玉米芯、稻草、甘蔗渣等,目前關鍵酵素已取得台灣與日本專利,鳳梨皮渣製造木寡糖技術也正在專利審查中,更同步與民間廠商洽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