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加持沒效?MIH電動車進展神速,為何仍有大廠不埋單?

鴻海積極參加的電動車開放平台MIH聯盟進展神速,不過台灣一些重量級車電大廠,硬是不埋單。背後諸多業者盤算角力,也顯示台廠想複製Tesla式電動車創新還早?!

鴻海力促轉型,董事長劉揚偉全力衝刺電動車新事業,並試圖將消費性電子業的供應鏈特色(公版、通用開放規格)引入汽車製造,期望能高速、低成本大量生產電動車。

鴻海的造車大計,則仰賴其主導成立的MIH聯盟。MIH聯盟是兼有電動車規格開發、技術交流等功能的平台。

MIH除鴻海、裕隆,更有微軟、寧德時代、德州儀器等大廠加入,龐大聲勢加持下,讓MIH概念發表不到一年、正式運作僅僅四個月的情況之下,MIH規格的車款,就已獲國內(三地集團電動巴士)、國外(美國新創車廠Fisker)訂單,更已有全球超過1800家廠商加入MIH。

汽車快速電子化的浪潮,對MIH是利多,而MIH本身也進展神速。照理來說,加入MIH會是許多台灣電子廠切入、深化車用市場的大好機會,為何仍有不少台灣實力派電子廠,婉拒MIH聯盟邀約?

鴻海邀約大談「開放」 ,同業反擔憂

一名電源廠主管透露,MIH籌辦時,鴻海曾邀請公司加入MIH。「10年前我們可能會不假思索加入,但可惜現在必須小心謹慎了」。

該主管透露,MIH立意良善,開放規格,希望加速電動車開發時程。不過,公司作為零組件供應商,與電動車大客戶有嚴謹的保密條約,客戶會擔心公司加入後資訊外流的問題。

此外,該主管補充,MIH聯盟若成功發展,將成為自己客戶的競爭對手。

因此,儘管公司與鴻海有密切生意往來,不過為了避免對客戶造成多餘的困擾,只能先謝絕邀約。

鄭顯聰是MIH聯盟執行長,他曾在多家車廠任職,也是電動車品牌蔚來汽車的創辦人之一。張智傑攝
鄭顯聰是MIH聯盟執行長,他曾在多家車廠任職,也是電動車品牌蔚來汽車的創辦人之一。張智傑攝

鄭顯聰是MIH聯盟執行長,他曾在多家車廠任職,也是電動車品牌蔚來汽車的創辦人之一。張智傑攝

成本、利益分派擺不平

一位橫跨資通訊、汽車產業的零組件廠家高層則指出,汽車供應鏈中的各家車廠上下游的成本分攤(如開模),若使用所謂公版,當需要客製化改動模具時,費用如何分攤,是MIH需要解決的問題。

此外,就算車廠一開始小量投入給鴻海等代工廠生產,量大時,可能又會收回給自家工廠生產,也是隱憂。

這位高層也點出,「鴻海集團裡有跟我做相同產品的公司,而且也已經加入MIH,那我們再加入好像也不太對」,儘管MIH將有專案分組制度,但「就算是將我們與競爭對手分開到不同組,但客戶會真的按照分組購買嗎?」

「(目前加入的好處)我們真的看不出來,」這名高層指出,反正就先維持既有工作模式,「該來找我們的客戶,還是會來找」。

用Android手機思惟打造汽車,與現行生態圈差異太大

汽車快速電子化、自駕化,給了車用電腦莫大商機。不過,經營車用電腦相關產品的資通訊廠也婉拒MIH的邀請入盟。

該公司一名主管透露,自己其實參與過好幾次MIH的活動,覺得雙方努力的方向是一樣的,就是要讓每台車,以及車隊能夠更安全、更智慧,也豐富乘客體驗。

不過,自家公司不加入MIH,是因為雙方達成目的的「手法」南轅北轍。

「MIH是想把手機代工複製到車輛代工上,並建立起生態系,但這跟我們公司的模式就不相同,」這名主管指出,自家公司以少量多樣、在地服務、價值提升為主軸,與消費性電子壓低價格、大量生產、快速迭代的模式完全不同。

「我們是幫不上MIH的忙,但他們是很棒的體系,生態圈也已經慢慢建立、運作」,這名主管說,雙方目標一致,「相拄會著」(台語:總會遇到),希望未來有能合作、彼此加值的機會。

看來,傳統汽車供應鏈,要用安卓手機思搞開放平台,目前包袱不小,鴻海得花多點時間化解歧異。不過這也說明,想複製馬斯克深具開放創新思惟的Tesla電動車傳奇,可沒那麼容易。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

延伸閱讀

減碳潮流促電動車銷量翻倍 法人:未來20年百兆商機

國道首座電動車快充站啟用 10/15前每度9元

鴻海加持沒效?MIH電動車進展神速,為何仍有大廠不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