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瘋/好好做代誌被狂酸 侯友宜該表態了吧

面對選民支持度從高峰一路下滑、耗盡支持者的期待,侯友宜及侯陣營遇事過於瞻前顧後、優柔寡斷的形式風格,恐怕也必須負起很大的責任。(圖:侯友宜臉書)
面對選民支持度從高峰一路下滑、耗盡支持者的期待,侯友宜及侯陣營遇事過於瞻前顧後、優柔寡斷的形式風格,恐怕也必須負起很大的責任。(圖:侯友宜臉書)

近來陸續曝光的多份民調,都顯示原本被視為藍營征戰2024不二人選的新北市長侯友宜,聲勢正一路下滑,而且衰退的幅度還很大。其實打從那句「好好做代誌」被人到處當成笑柄、而非金句開始,侯友宜就該警覺到:風向已經開始逆轉!不管要選或不選,他都應該好好向選民交代清楚。(張柏仲分析報導)

藍營內部起心動念想選總統的人不少,但唯獨侯友宜曾經讓期待他的、質疑他的、甚至可能成為他對手的人,都只能低頭默認:他是藍營唯一、且最具勝算的問鼎2024人選。究竟何以未能打鐵趁熱、反倒漸漸耗盡民眾原本的期待和信賴,外界充斥太多的版本;但「好事多磨」的結果到頭來卻淪為「歹戲拖棚」,更讓黨內外各路潛在對手開始設想每一種可能性,乃至於著手佈設各式各樣的「卡侯」劇本。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3月份民調,歷經黨內紛擾的國民黨這一個月來的支持度重挫了將近一成;而侯友宜在2024大選的支持度也慘遭綠營賴清德逆轉,被領先超過11個百分點;似乎顯示2024大位之爭已經重新洗牌:曾經受累於綠營執政風暴的賴清德,看來已經擺脫並成功切割小英的執政包袱;反倒是一度獨領風騷的侯友宜,此刻頭上光環盡失。不少藍營支持者對於月初南投立委補選「選前之夜」最後他選擇缺席,顯然耿耿於懷、難以諒解;即便在國民黨內引爆提名爭議的關鍵時刻,他在臉書上的表態,極可能是徹底「團滅」選策會的最後致命一擊,但侯友宜長期疏離國民黨的形象早已根深蒂固,事後確實也未聞有人感謝他「力挽狂瀾」、導正藍營走偏的功績。

說來國民黨內部許多不支持侯友宜的勢力,泰半認為以他過去的歷練,似乎較缺乏國際觀和兩岸敏感度。恰好就有媒體披露,朱立倫稍早向前總統馬英九請益時,據說馬對於總統和立委選舉提名方式並沒有特別意見,不過在提到侯友宜時,馬明確表達侯的論述確實「需要補習」;甚至還有藍營「挺侯」大老想請馬英九「出借」身邊的相關領域策士,替侯友宜好好上幾堂兩岸外交課。

侯友宜究竟需不需要「臨時惡補某些課程」?應該都屬於部分對他心存貶抑者想像出的假命題,或自以為出身學院派的傲慢。畢竟外界正談論他會不會去爭取的,不是像外交部長或陸委會主委這類專業專責的職務,否則以當年阿扁的學經歷練,又有多少人質疑過他有能力職掌國家最高名器?

侯友宜真正的問題,未必在於他是否缺乏「國際外交或兩岸背景」,而是他外在呈顯出「侯式風格」:一成不變的應答,這也讓大家從早先對他「謹守分際」的正面評價,演變到後來開始對天天如同跳針般的回應漸感不耐。在每天不斷上演的媒體聯訪詢答中,不管你問的是總統大選、黨內紛爭或藍綠惡鬥,他回答的永遠都只有那幾句「不分你我、不分族群和黨派」、「面對所有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或「團結在一起為國家人民作事」,說穿了都是一些空話和標語,聽一遍新鮮、兩遍無感,如果連續聽上七七四十九遍,恐怕想不反胃也很難。先別急著怪媒體嗜血,其實媒體倒比較像是照妖鏡,有些圓熟(或狡猾)的政治人物熟知媒體特性,儘管想講的內容了無新意,但總能適時「餵出」一些足以登上版面標題的新詞彙,始終都能Hold住閱聽大眾的眼球。因此,與其說侯友宜需要幾位兩岸外交學者替他「補習」,倒不如找人好好傳授他在鏡頭前如何侃侃而談。本文絕無意請侯友宜變得「巧言令色」,但至少也得學會不要自曝其短。誠如某資深媒體人所言,與其每次受訪時都「牛頭不對馬嘴」或「談話空洞」,還不如「藏拙」減少受訪的次數。

其實他另一個更嚴重的瑕疵,可能在於決策的優柔寡斷。試想,如果對「男童恩恩案」的處置能夠更為明快積極、多管齊下,後續被綠營炒作為政治籌碼的空間必然十分有限;至於先前提過的南投立委補選,任誰想破頭都不明白:有什麼更重要的行程或哪個不願同框的特定人等,甚至是什麼樣九彎十八拐的理由,才讓他決定在選前之夜單獨缺席?侯身旁的政治幕僚,難道都不會預想到接下來的「後座力」?

想身為國家領導者,「慎謀能斷」應該是不可或缺的人格特質,其中除了「慎謀」、也就是思慮縝密之外,還必須「能斷」:能夠當機立斷。從這個面向評斷侯友宜更上層樓的條件,說來都很難算是及格。參選總統大位也一樣,不可能等到所有條件鉅細靡遺、萬事具備才宣布參選,所有角逐者都必須且戰且走。準此而言,侯友宜選不選總統,真有那麼樣說不出口?如果再拖下去,那不叫「謀定而後動」,反倒更像是在凌遲支持者。

侯友宜,是時候該表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