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瘋/難窺新局但又莫可奈何的國安軍事布局

國安軍事領域人事變動不大,或許是在當前情勢下不得不做的安排。(圖:蔡總統視導海軍陸戰隊,國防部提供)
國安軍事領域人事變動不大,或許是在當前情勢下不得不做的安排。(圖:蔡總統視導海軍陸戰隊,國防部提供)

內閣名單在新任閣揆陳建仁公布下終於底定。其中隸屬於總統職權的兩岸、外交軍事和國安領域,相對上未見太大更動。如果暫且不從在野陣營求新求變的立場為著眼點,處在兩岸和戰危機四伏的敏感時刻,這樣的安排或許真有不得不的考量。(張柏仲分析報導)

儘管不同版本換了又換、種種說法傳過再傳,最後公布的內閣名單上,屬於蔡總統「親轄」的外交國防兩岸人事名單,大致上沒有多少變動:邱國正續掌國防部;國安會顧立雄也沒交出秘書長;陸委會主委邱太三依然紋風不動;只有騰出總統府秘書長給林佳龍的李大維,再次回鍋海基會董座;而外長吳釗燮和駐美代表蕭美琴也並未如傳言對調互換。

少數的職務變動若不是非換不可,就是換得莫名其妙。國安局長陳明通去職當然並不令人意外,如果這位被視為2022讓綠營一敗塗地的「重大戰犯」依然能安居其位,那其他的職務其實也都可以直接再撐一年不必調整。

最跌破眾人眼鏡的莫過於立委管碧玲,竟然當上了同屬國安體系的海洋委員會主委一職。儘管親綠媒體不斷釋放管碧玲擔任內政委員會召委期間就十分重視海委會的角色,也研擬修法重罰大陸盜砂船、並強化海委會對軍事管制區的管理權責;甚至強調蘇揆早在2019上任之初,就有意延攬她出任這項職務,但她的出線實在很難讓人信服僅憑過去歷練,就足以擔負起統轄包括海巡署、海保署和國家海洋研究院在內如此龐雜繁重的任務。特別是在兩岸關係極度吃緊的現況下,肩負「平戰轉換」、正朝向「第二海軍」轉型的海巡署,將從兩位同為海軍中將退役的前任李仲威和周美伍(代理主委)手中接過海委會印信的管碧玲,不知道對自己未來的角色,有幾分體認和自信?

其實屬於總統職權範疇的軍事國安體系,原本就不必然會隨著閣揆的更迭而跟著變動,只不過從去年底就不斷傳出邱國正在完成延長義務役期的重大任務後將功成身退(或扛責下台),甚至連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轉換跑道接掌國防部的劇本,都已經人盡皆知,但最後層峰顯然還是決定「一動不如一靜」。

這一兩年來兩岸關係嚴重倒退,特別是在美中角力下,臺海看似瀕臨戰爭邊緣,各種共軍犯台版本和時間表,突然間成為國際媒體和各路所謂戰略學者的顯學。但在實質層面,除了終於拍板的役期延長,其他關乎台灣存續安危的建軍備戰步調,任誰都不敢樂觀以對:包括66架新購F-16V、M1A2T主戰車、海馬斯火箭系統或岸置魚叉反艦飛彈在內的各式對美重大軍事採購,受累於俄烏戰事屢屢延宕變卦;潛艦和國造機艦乃至於各式長程或具源頭打擊能力的嚇阻性武器的測試量產部署,也都還在未定之天。任誰也都心知肚明,在蔡總統剩餘任期內想在國安軍事領域大動作調兵遣將,理應都不是什麼好主意。

簡言之,無論蔡總統基於對此刻國家安危的敏感度或相關團隊變動「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認知,在變局中能維持國安團隊相對穩定的布局,外界其實難以厚非,畢竟2024大選結果和兩岸國際情勢的瞬息萬變,都不容只為了博得外界「耳目一新」的好感,而罔顧實質洶湧的暗潮,這應該是2022敗選後已然跛腳的蔡政府,少數能夠、也應該替台灣守下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