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瘋/「首戰即決戰」是唱衰賣台還是醒世警語?

前總統馬英九提出共軍對台「首戰即決戰」的說法,引發軒然大波,遭蔡總統和民進黨上下全力反擊,痛批是賣台失敗論。不過,馬英九和現任政府的兩岸路線本來就是兩個極端,面對台海局勢升溫,從為政者到全民都不能掉以輕心。(李人岳報導)

前總統馬英九提出共軍對台「首戰即決戰」的說法,不但總統蔡英文和民進黨上下及側翼全力反擊,痛批是賣台失敗論,閣揆蘇貞昌還引三國的故事,譏諷當年孫吳內部有人主張「投降可保榮華富貴」,只差沒說當年孫權當場劈了桌子,怒斥群臣誰再提投降「下場就跟桌子一樣」。蘇貞昌強調,國防不是計算「飛機幾架、大砲幾支和飛彈幾個」,強調最重要的是展現決心。

馬英九則反駁「首戰即決戰」是國防部智庫提出的分析,他要強調的是身為國家領導人,不應該輕啟戰端,更不能想著開戰再來對外求救,因為只要開戰就會使生靈塗炭。

其實馬政府任內對於國防建設的態度往往令資深軍事記者們搖頭,尤其對於軍事投資總是以對美軍購的金額數字來充當政績,經常遭外界質疑為了改善兩岸關係而忽視國防;而蔡政府上任5年多來,雖然蔡總統強調維持現狀,但卻對內放任側翼甚至閣員言語挑釁,對外毫不掩飾親美抗中路線,加以美中對抗、香港局勢等外在環境局勢緊張,更激化兩岸引爆衝突的可能性。

馬英九和現任政府的兩岸路線原本就是光譜兩端,更何況可以在戰略學術圈討論的戰略問題,從政治人物口中說出本來就很可能是政治自殺的票房毒藥,馬英九現在當烏鴉,面對側翼戰力堅強的民進黨,自然被打成唱衰、賣台的失敗主義。

不過「首戰即決戰」其實不是新聞,古代就有兵貴神速的成語,2003年美軍發動第二次波灣戰爭,在短時間內攻陷巴格達瓦解海珊政權,使得當年的扁政府警覺到必須強化首都防衛,除了注重淡水河河防、調派陸戰隊進駐林口外,更將「反斬首作戰」視為多年來的建軍圭臬;馬英九對於兩岸關係、九二共識的立場更是老生常談,因此更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這時提出又會激起蔡政府的高規格伺候?

另一方面,AIT駐台北處長酈英傑現身參加823紀念活動,AIT網站更以「安全合作月」主題PO出美軍協訓國軍的照片,不免令人聯想美方又打台灣牌,不過若是回顧823歷史,美國雖然軍援八吋榴彈砲、響尾蛇飛彈等武器,還有美軍顧問自願協助搬運824海戰陣亡官兵的泡水遺體,但在政策上,美軍護航國軍運補船團卻只在金門12浬戰區之外,夜裡還開啟燈光以免遭誤擊,並且限制空軍對共軍發動轟炸,背後的政治謀劃是多年來戰史研究的重要議題之一。

面對共機繞台、在台海西南近逼海空活動空間,加以美國總統大選加溫等外在因素,使不少國內外學者對未來半年的台海局勢表達憂心,「首戰即決戰」固然不中聽,但在政治人物的口水和扣帽子背後,面對台海局勢升溫,從為政者到全民都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