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瘋/2020美選 民主的新冠肺炎

2020美國總統大選經歷戲劇性轉折,目前看來,應該會是民主黨的拜登取得最後勝利;不過如知名經濟學家克魯曼所說的,美國經歷了這一連串折騰之後,受傷害的不只是美國自己,更是美國領導的自由世界以及民主政治。(葉柏毅報導)

邁入21世紀的美國,在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上的分裂,日甚一日,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要往上追溯,應該要從柯林頓時代說起。柯林頓時代8年美國經濟大好,也是美國最有自信的年代。時序邁入西元2000年,民主黨認為高爾應該能夠順利接棒,沒想到2000年大選的佛羅里達選票爭議,讓實質上算是輸掉選舉的共和黨候選人小布希,意外贏得總統大位,讓支持民主黨的美國人驚愕不已,種下了不信任制度的種子。

更嚇人的還在後面,隔年的911事件徹底改變了美國人的態度。美國人開始覺得他們是不是往外管得太多,而自顧不暇。同時,小布希主政8年,美國經濟陷入停滯,兩相比較,讓許多美國人對長期浸淫在錢權裡的政治世家深感疲倦。這就是為什麼,2008年,一個資淺、非洲裔的伊利諾州參議員歐巴馬,只靠著「change」一個字,就輕易擊敗戰爭英雄馬侃,成為美國史上第一個非裔總統。因為美國人想改變,也相信歐巴馬能夠改變。

可惜,一如外界所言,是華府改變了歐巴馬,歐巴馬並沒有改變華府。歐巴馬主政8年期間維持民主黨基調,在經濟上積極簽訂多邊協議,外交上更加活躍。但美國人發現,經濟多邊協議的結果,是大企業為了壓低成本,紛紛在外建廠,奪走了美國人的工作機會。

講求人道,但不顧法律的結果,讓大量工資低廉的非法移民佔據服務業,同樣使得美國人找不到工作。在國際上東管西管的結果,忽視了國內的意識型態分歧,使歐巴馬執政8年中,美國的大規模槍擊案與警察執法過當案,是美國有史以來發生最多的,這對美國第一個非洲裔總統來說極為諷刺。

不少分析都認為,2016年希拉蕊無法接棒歐巴馬,反而讓恣意妄為的川普拿下總統,是希拉蕊自己形象太差,這一點固然從某些角度來講是正確的,但畢竟流於表面,忽略了美國從1992年柯林頓執政之後,就開始出現的社會分歧。由於柯林頓時代美國人是意氣風發的,因此無可避免地導致民主黨支持者趾高氣昂,而忽視了社會上的其他聲音;忽視了美國還有很大一部份人,並不能全盤接受他們的主張。

小布希時代固然無所作為,但他2004年既然能連任,就表示美國國內的保守勢力仍然不可忽視。很多人認為「茶黨」運動是反對非裔總統,其實並不全然正確,他們反對的,其實是自以為是的所謂進步左派,反對那些漠視與他們意見相左的激進民主黨。正因為有激進的左派,才會有激進的右派。雙方互不相讓的結果,造成現在美國在各方面都變得越來越激化、越來越聽不進對方的聲音,其實這從某一點來看,只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就是自做自受、自業自得。

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只存在一種聲音,每個政策都有支持與反對的立場,民主講究的是妥協與達成共識,用表決來show hand只是最後手段;但當民主政治被簡化成事事都用投票表決來決定的時候,所謂的服從多數只是多數暴力。那麼一直被打壓的少數,自然會被激化而反撲。如果我們忽視了民主的真意要重視每一個人民的聲音,那麼所謂的服從多數,其實正是民主政治的新冠病毒,它早就潛藏在民主體制中。以美國為例,在川普當選的時候發病,只是現在,已經變成重症了。